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41期:第01版 首版

平民教育的艺术礼赞与家国情怀的深情演绎

——评川剧《晏阳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苗勇

川剧《晏阳初》剧照。

作为长篇传记文学《晏阳初》的作者,看到川剧《晏阳初》在舞台上精彩呈现,内心满是激动。晏阳初一生投身“除文盲,做新民”的伟大事业,是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和乡村建设家。其理念与当下诸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备受世界认可。川剧《晏阳初》用戏曲艺术展现他的教育理想和家国情怀,带来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视听盛宴,创新传承其精神,礼赞家国情怀与人类大同理想。

主题宏大:民族与人类理想的礼赞

“开脑矿”是晏阳初事业核心。他认为中国贫穷源于民众“脑矿”未开,坚信教育能强国,便立志为劳苦大众奉献,探寻强国之路。川剧序幕里,他要在“背二哥”中“开脑矿”,面对质疑仍坚定发声,尽显伟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背二哥”生活困苦且缺乏知识,晏阳初此举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更是他改变社会的勇敢尝试。

“平等”是其教育理念关键。他强调平民教育要实现人格和受教育机会平等。《劝学》中,王公逊欺负周长河不识字改借条,宣扬等级论,晏阳初坚决反驳,凸显他对平等教育的追求。晏阳初的这种平等理念,打破了当时社会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为平民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剧中借周长河借粮、抗日等故事,展现教育对个人、民族和社会的推动作用。晏阳初秉持“民为邦本”思想,追求天下大同,在世界开展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接受赛珍珠采访时,他呼吁团结各国人民对抗愚昧等敌人。剧末,其理念国际推广,与孔子对话升华主题,契合当下全球化需求。这些情节生动地体现了晏阳初教育理念的普适性和前瞻性,对当代社会仍有深刻的启示。

架构精巧:叙事与意象的重构

川剧《晏阳初》以“天问”起、“定魂”终,中间六场围绕识字、生计等教育核心事件展开,形成“劝学-种子-迎新-回家-守心-哭瓷”意象链,清晰呈现其人生轨迹。叙事遵循传统戏曲线性逻辑,又用象征符号强化主题,充满象征意蕴。这种叙事方式既符合观众对传统戏曲的审美习惯,又通过独特的意象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全剧采用线性叙事,使剧情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劝学”揭示底层人民因无知受苦难,凸显平民教育紧迫;“迎新”展现卫生教育推广的困难与意义;“哭瓷”在抗战背景下将个人理想升华为民族精神。这些情节推动剧情,也是其教育理念的实践。例如“迎新”中,通过产妇难产这一情节,展现了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和推广难度,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晏阳初教育工作的艰辛与价值。

戏剧重构精神意象。“瓷器”贯穿全剧,从平民智慧结晶到民族精神象征,再到人类大同寄托,层层递进。剧中还用对比联想,如背二哥号子与晏阳初独白碰撞。舞台布景等象征符号强化主题,“守心”的意识流幻境带来新审美体验。“瓷器”这一意象的运用,巧妙地将晏阳初的个人理想、民族精神和人类大同的追求串联起来,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

人物鲜活:理想与时代的交织

川剧《晏阳初》通过帮腔、韵白、唱词等塑造鲜明人物形象,构建时代群像。多种表现形式相互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晏阳初是核心人物,剧作展现他“教育家”“丈夫”等多重身份,呈现出知行合一的平民教育家形象。他的唱词充满理想主义,面对困境时又很务实,如为产妇签字手术。“哭瓷”中,他将瓷杯与国家命运相连,完成形象升华。这些情节展现了晏阳初不仅有远大的教育理想,还具备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担当精神。

配角也各具特色。傅葆琛、冯锐等平教会同仁,代表平民教育参与者,展现知识分子奉献精神。晏阳初妻子许雅丽温柔坚定,与他志同道合。王公逊和周长河的角色转变,体现了晏阳初教育理念的成果。傅葆琛的沉稳、冯锐的执着,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平民教育事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

艺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川剧与现代题材结合是创新,《晏阳初》在对话、唱段等方面融入新元素,保留川剧韵味,融入现代审美,让作品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时代气息,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借鉴。这种创新为川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唱词和韵白兼具文学性与地域特色,诗意语句和方言俚语并存,展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演员表演精湛,将角色情感演绎到位。音乐和舞蹈承担叙事功能,各种声音营造景观,音乐随剧情变化,增强感染力。例如剧中的音乐,在晏阳初演讲时激昂振奋,展现他的壮志豪情;在他与家人团聚时舒缓温情,烘托亲情温暖,让观众更易产生共鸣。

总之,川剧《晏阳初》用独特艺术形式,展现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践和家国情怀,与原著思想契合,塑造良好中国形象。这是对其精神的创新诠释,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名片。晏阳初是川人,喜爱川剧,若他知晓这部剧,定会欣慰。感谢这部剧的创作与演绎,让我们再次感受先生的伟大。

(作者系知名作家、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