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住院不再全家忙
——西安交大二附院“无陪护病房”解除家属后顾之忧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青
5月10日,清晨的西安交大二附院走廊里,张女士攥着手机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疙瘩。丈夫突发腰椎疾病住院,可自己工作脱不开身,父母身体欠佳,孩子要上学,焦虑不已时骨科中心“无陪护病房”映入眼帘,张女士欣喜地走进病区。
护士长李珂向张女士热情地介绍了无陪护病房服务。看着护理员有条不紊地为患者翻身、喂饭、进行康复训练,张女士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在张女士为丈夫住院照护难题找到解决办法的背后,是严峻的社会养老与医疗照护现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陕西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9.2%,“三明治家庭”(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状态的、面临多重压力和责任的家庭)日益普遍。而西安市空巢老人已超28万,医疗资源与照护需求的错位亟待破局。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满足住院照护需求,近年来,无陪护病房在陕西多家医院逐步推广。
专人24小时照顾,家属该上班上班
走进无陪护病房,消毒水的气息里透着整洁与安静。白色的床单被褥平整如新,护理员穿着统一的制服,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轻声细语地询问患者需求,一切都井然有序。
“您别担心,我们的无陪护病房可不是让患者没人照料。”脊柱与骨肿瘤病区护士长李珂微笑着向张女士解释,“我们有一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护团队,他们会替代家属承担住院期间的所有陪护工作。从患者的饮食起居、陪检,到体位转换等生活护理,再到辅助康复师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术后训练等康复护理,全都由专业护理员负责。”
李珂指着正在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护理员说:“他们掌握着专业的生活护理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患者家属孙女士对这种模式深有体会。她的母亲因脊柱感染住院一个多月,提起之前的经历,孙女士直摇头:“以前全家轮流陪床,工作生活全被打乱了,累得够呛。现在有护理员照顾,母亲的康复训练更规范了,我和家人也能安心上班了。”
护士专干技术活,护理员专心搞服务
护理部主任杨惠云站在病房的走廊,望着忙碌却有序的护理员和医护人员介绍:“‘无陪护病房’的开展,好处可不止一点。它不仅让患者享受到全方位的生活照护,把家属从繁重的照护中解放出来,还减少了病区非必要人员流动,你看现在的病房,是不是更整洁、舒适了?”
《陕西省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将“无陪护病房”建设列为重点任务,要求三级医院2023年底前试点率不低于30%,到2025年实现全省覆盖。在省卫健委“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推动下,西安交大二附院为确保服务质量,下足了功夫。
杨惠云拿出一份《无陪护试点病房实施方案》说:“我们采取医院-第三方公司双管理模式,建立了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主管护理员三级质控体系,明确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和服务考核办法,就是要把陪护服务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位。”
在这种模式下,患者责任护士和护理员进行了专业化分工。“以前护士既要管生活照护,又要做医疗护理,忙得团团转。现在他们从生活照护中解放出来,能更专注于伤口处理、健康宣教等工作,病房的护理效率也大大提升。”杨惠云说。
护理升级效率高,患者家属皆满意
“‘无陪护病房’是我们医院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民生难题的重要探索,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创新了医疗服务范式。”杨惠云在谈到这项新举措时说,“现在我们已经试行出一套以人文关怀为引导的‘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未来会逐步向全院推广,不断提升全院的护理服务品质和医疗服务能力。”
如今,脊柱与骨肿瘤病区无陪护病房配备了13名专业护理员,他们都经过基础照护技能、骨科专科护理技能以及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培训,持证上岗。患者及家属还能根据需求,自愿选择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模式。
杨惠云表示,骨科中心自施行“无陪护病房”以来,住院患者满意度持续增长,4月份“非常满意”率达85%。
19时07分,护理员轻轻拉上隔帘,将平板电脑调整到舒适视角,让患者与家人视频通话。走廊尽头,患者留言簿里写道:“母亲说护理员小刘按摩时,会哼她年轻时的秦腔选段……”夜色中的医院走廊,轮椅碾过地板的细微声响,与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交织成新的生命韵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青
5月10日,清晨的西安交大二附院走廊里,张女士攥着手机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了疙瘩。丈夫突发腰椎疾病住院,可自己工作脱不开身,父母身体欠佳,孩子要上学,焦虑不已时骨科中心“无陪护病房”映入眼帘,张女士欣喜地走进病区。
护士长李珂向张女士热情地介绍了无陪护病房服务。看着护理员有条不紊地为患者翻身、喂饭、进行康复训练,张女士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在张女士为丈夫住院照护难题找到解决办法的背后,是严峻的社会养老与医疗照护现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陕西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9.2%,“三明治家庭”(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状态的、面临多重压力和责任的家庭)日益普遍。而西安市空巢老人已超28万,医疗资源与照护需求的错位亟待破局。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满足住院照护需求,近年来,无陪护病房在陕西多家医院逐步推广。
专人24小时照顾,家属该上班上班
走进无陪护病房,消毒水的气息里透着整洁与安静。白色的床单被褥平整如新,护理员穿着统一的制服,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轻声细语地询问患者需求,一切都井然有序。
“您别担心,我们的无陪护病房可不是让患者没人照料。”脊柱与骨肿瘤病区护士长李珂微笑着向张女士解释,“我们有一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护团队,他们会替代家属承担住院期间的所有陪护工作。从患者的饮食起居、陪检,到体位转换等生活护理,再到辅助康复师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术后训练等康复护理,全都由专业护理员负责。”
李珂指着正在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护理员说:“他们掌握着专业的生活护理知识和技能,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患者家属孙女士对这种模式深有体会。她的母亲因脊柱感染住院一个多月,提起之前的经历,孙女士直摇头:“以前全家轮流陪床,工作生活全被打乱了,累得够呛。现在有护理员照顾,母亲的康复训练更规范了,我和家人也能安心上班了。”
护士专干技术活,护理员专心搞服务
护理部主任杨惠云站在病房的走廊,望着忙碌却有序的护理员和医护人员介绍:“‘无陪护病房’的开展,好处可不止一点。它不仅让患者享受到全方位的生活照护,把家属从繁重的照护中解放出来,还减少了病区非必要人员流动,你看现在的病房,是不是更整洁、舒适了?”
《陕西省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将“无陪护病房”建设列为重点任务,要求三级医院2023年底前试点率不低于30%,到2025年实现全省覆盖。在省卫健委“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推动下,西安交大二附院为确保服务质量,下足了功夫。
杨惠云拿出一份《无陪护试点病房实施方案》说:“我们采取医院-第三方公司双管理模式,建立了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主管护理员三级质控体系,明确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和服务考核办法,就是要把陪护服务的每个细节都做到位。”
在这种模式下,患者责任护士和护理员进行了专业化分工。“以前护士既要管生活照护,又要做医疗护理,忙得团团转。现在他们从生活照护中解放出来,能更专注于伤口处理、健康宣教等工作,病房的护理效率也大大提升。”杨惠云说。
护理升级效率高,患者家属皆满意
“‘无陪护病房’是我们医院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民生难题的重要探索,通过专业化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创新了医疗服务范式。”杨惠云在谈到这项新举措时说,“现在我们已经试行出一套以人文关怀为引导的‘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未来会逐步向全院推广,不断提升全院的护理服务品质和医疗服务能力。”
如今,脊柱与骨肿瘤病区无陪护病房配备了13名专业护理员,他们都经过基础照护技能、骨科专科护理技能以及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培训,持证上岗。患者及家属还能根据需求,自愿选择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模式。
杨惠云表示,骨科中心自施行“无陪护病房”以来,住院患者满意度持续增长,4月份“非常满意”率达85%。
19时07分,护理员轻轻拉上隔帘,将平板电脑调整到舒适视角,让患者与家人视频通话。走廊尽头,患者留言簿里写道:“母亲说护理员小刘按摩时,会哼她年轻时的秦腔选段……”夜色中的医院走廊,轮椅碾过地板的细微声响,与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交织成新的生命韵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