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都在”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李红梅
本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海英
5月8日,记者走进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近距离感受全国先进工作者李红梅39年如一日守护老区孕产妇健康的感人故事。
从青涩医学生到学科带头人,李红梅用3万余例接生案例、千余例危重症抢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情系故土 “医路”无悔
1986年,陕北女娃李红梅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
“那时候的妇产科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但我从未后悔。”李红梅回忆道。在科室老主任孙联珍的悉心培养下,她白天查房、手术,夜晚挑灯研读医学文献,很快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
为了提升专业水平,她先后赴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延安市卫生系统首位博士。学成后,多家医院向她抛出橄榄枝,她却坚定地说:“我的根在延安,延安人民培育了我,这里的患者更需要我。”她是患者口中的“生命守护神”,是同事眼中的“定海神针”,更是年轻医者心中的榜样。
“学生常说有我在他们就有信心,也理解他们对我的依赖,我经常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做手术,这样他们就能更快成长。”受老主任孙联珍影响,李红梅无怨无悔坚守在老区,为家乡人民服务。
守护生命 永不言弃
“李医生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随时能联系上,她就是我们的‘定心丸’。”这是患者对李红梅最深的印象。
面对疑难危重病人,李红梅不仅追求为她们治好病,更注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合适药物。回忆起曾救治的一名患者,李红梅已经记不起患者的姓名,但是病例却历历在目。
“这名患者刚怀孕不久,做产检时发现同时患有子宫肌瘤,当时面临胎儿生长的同时,肌瘤也在生长,如果切除子宫肌瘤,手术会影响胎儿;如果不处理,孕妇和胎儿都将面临巨大风险。”经过认真思考和家属商议,李红梅决定既要住保胎儿,又要保住子宫。在李红梅关注下,孕妇足月时肌瘤长到16厘米。如此棘手的情况,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李红梅和团队反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命保住、子宫保住、孩子保住。”手术中,李红梅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在经历了6个小时的手术后,李红梅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成功剖出7斤2两的男婴,并剔除3.5斤的巨大子宫肌瘤,还保住了年仅27岁孕妇的子宫。当家属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时,李红梅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故事,在李红梅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我是女性、也是母亲,我深知子宫和孩子对于一名女性的重要性。其实在手术台上,医生比任何人都希望患者平安。”李红梅深情地说,“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尤其是听到新生儿第一声啼哭,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授业解惑 赋能基层
作为学科带头人,李红梅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培养一群好医生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这是李红梅常说的话。
在她带领下,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开设新生儿游泳沐浴中心、孕妇学校,开展产后康复等业务;建立科室讲座、院外会诊、基层人员培训等制度。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妇产科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年住院量11000余人次,住院手术5000余台次。
李红梅带领团队跑遍延安市13个县区的23家助产机构,开展50多场授课讲座和急救演练培训,举办上百场妇女保健知识科普讲座。在她努力下,延安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2019年更是实现了孕产妇0死亡率,创造了延安医疗史上的奇迹。
39年来,李红梅荣获多项荣誉,但她最珍视的仍是患者的信任。“现在走在街上,经常有患者和我打招呼,虽然我记不起她们是谁,但她们都会说是我为她们接生的,这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
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周出门诊、做手术,并致力于基层医疗帮扶,多次带队赴陕北偏远地区义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都在。”这句再朴实不过的承诺,正是她医者初心的生动写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海英
5月8日,记者走进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近距离感受全国先进工作者李红梅39年如一日守护老区孕产妇健康的感人故事。
从青涩医学生到学科带头人,李红梅用3万余例接生案例、千余例危重症抢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情系故土 “医路”无悔
1986年,陕北女娃李红梅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的一名医生。
“那时候的妇产科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但我从未后悔。”李红梅回忆道。在科室老主任孙联珍的悉心培养下,她白天查房、手术,夜晚挑灯研读医学文献,很快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
为了提升专业水平,她先后赴第四军医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延安市卫生系统首位博士。学成后,多家医院向她抛出橄榄枝,她却坚定地说:“我的根在延安,延安人民培育了我,这里的患者更需要我。”她是患者口中的“生命守护神”,是同事眼中的“定海神针”,更是年轻医者心中的榜样。
“学生常说有我在他们就有信心,也理解他们对我的依赖,我经常站在旁边看着他们做手术,这样他们就能更快成长。”受老主任孙联珍影响,李红梅无怨无悔坚守在老区,为家乡人民服务。
守护生命 永不言弃
“李医生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随时能联系上,她就是我们的‘定心丸’。”这是患者对李红梅最深的印象。
面对疑难危重病人,李红梅不仅追求为她们治好病,更注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合适药物。回忆起曾救治的一名患者,李红梅已经记不起患者的姓名,但是病例却历历在目。
“这名患者刚怀孕不久,做产检时发现同时患有子宫肌瘤,当时面临胎儿生长的同时,肌瘤也在生长,如果切除子宫肌瘤,手术会影响胎儿;如果不处理,孕妇和胎儿都将面临巨大风险。”经过认真思考和家属商议,李红梅决定既要住保胎儿,又要保住子宫。在李红梅关注下,孕妇足月时肌瘤长到16厘米。如此棘手的情况,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李红梅和团队反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命保住、子宫保住、孩子保住。”手术中,李红梅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在经历了6个小时的手术后,李红梅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成功剖出7斤2两的男婴,并剔除3.5斤的巨大子宫肌瘤,还保住了年仅27岁孕妇的子宫。当家属拉着她的手连声道谢时,李红梅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故事,在李红梅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我是女性、也是母亲,我深知子宫和孩子对于一名女性的重要性。其实在手术台上,医生比任何人都希望患者平安。”李红梅深情地说,“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尤其是听到新生儿第一声啼哭,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授业解惑 赋能基层
作为学科带头人,李红梅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培养一群好医生能改变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这是李红梅常说的话。
在她带领下,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开设新生儿游泳沐浴中心、孕妇学校,开展产后康复等业务;建立科室讲座、院外会诊、基层人员培训等制度。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妇产科年门诊量近20万人次,年住院量11000余人次,住院手术5000余台次。
李红梅带领团队跑遍延安市13个县区的23家助产机构,开展50多场授课讲座和急救演练培训,举办上百场妇女保健知识科普讲座。在她努力下,延安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2019年更是实现了孕产妇0死亡率,创造了延安医疗史上的奇迹。
39年来,李红梅荣获多项荣誉,但她最珍视的仍是患者的信任。“现在走在街上,经常有患者和我打招呼,虽然我记不起她们是谁,但她们都会说是我为她们接生的,这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
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周出门诊、做手术,并致力于基层医疗帮扶,多次带队赴陕北偏远地区义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患者需要,我随时都在。”这句再朴实不过的承诺,正是她医者初心的生动写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