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54期:第02版 综合

“秦音”奏响文旅消费新乐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张代棣

5月21日,记者跟随人潮走进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文旅消费馆,立刻被各种歌声“包围”。

“天气晴朗的三月天,毛主席过河走出船舱,说陕北是块好地方……”榆林馆前,陕北说书表演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你方唱罢我登场,陕北民歌高亢激昂,艺人用质朴的嗓音演绎着黄土地上的故事。府谷二人台、靖边跑驴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戏曲展示了陕北文化的深厚底蕴。“太有感染力了,我要去陕北沉浸式体验一下。”来自商洛的观众张琳琳说。

咸阳馆前,一阵秦腔吼声令人热血沸腾。演员粉墨登场,一招一式显现功底,唱念做打间尽是豪迈大气。记者注意到,文旅消费馆内不仅有秦腔表演,还设置了戏曲服饰展示与戏曲知识科普区,观众可以全方位了解秦腔这一古老艺术。此外,秦腔脸谱钥匙扣、戏曲主题书签等文创产品也吸引不少人选购。

“定军山上唱新歌,巴山山歌天外传……”汉中馆前,丝竹和鸣声里,悠扬的陕南民歌令人仿若置身江南。一曲结束,周围响起掌声。陕南民歌柔和细腻,展现了秦巴山区的独特风情和文化,汉中市勉县文化馆音乐干部杨海亮告诉记者,他要用民歌唱好家乡的山山水水,吸引更多人到汉中旅游。

在非遗曲目大放异彩的同时,现代科技手段也在为“秦音”的传承与传播助力。

在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展区,一面写着“声音是陕西的灵魂”的橙色展示墙格外引人注目。展示墙上陈列了经典曲目磁带和各种“老”款式的随身听。原来,这些磁带都有点年头,经专业修复后,才得以重见天日。

展区现场,多媒体设备播放着修复后的秦腔片段,新旧版本对比之下,体现出了声音修复工作的重要性。记者了解到,该出版社通过无损转录、智能归档等手段,修复了大量珍贵的陕西传统音乐、戏曲等,让模糊的“秦音”重新清晰了起来。

“不能只停留在修复,还要在传播中延长作品的生命。”陕西文化音像出版社数字科技部刘伟说,要将这些文化资源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呈现出来,为陕西文旅增添新的内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