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56期:第02版 读书

写作是一场梦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韩浩月

许多著名作家在讲述写作奥秘的时候,会强调“写下去”“只要写就有可能”“除了动手去写,没有技巧可言”,对于成熟作家来说,这是“正确的废话”,因为他们无论怎样,只要写,确实能写出作品、写出成果,没准会压榨出杰作,但对处于学习或者进步阶段的写作者而言,这样的鼓励有时有用,有时则会带来茫然。

作家们的写作和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停喝着咖啡或酒写,要站在书桌或柜子边才能写出来,要开车到荒郊野外去写……为了写出好的作品,或者说为了保持写出好作品的最佳状态,作家们愿意去满足自己的癖好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只为换来笔下的欢快。但状态是什么?是投入、沉静,还是兴奋、狂热?是外在的表现还是内在的沸腾?找到写作的状态很重要,可以说状态的良好程度决定了草稿的精彩程度——同样的题目,在不同时间段写下来,会得到不同的文章,在不同的状态下写出来,更会不一样。

写作是独立完成的事,不需要那么多人,更不需要观众,但写作者要有气势在,在决定开始写作前,要学会运气,去把手洗干净,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到厨房去干点活儿,望着阳台外的远景发呆……这些都是在运气,聚拢文字的千兵万马,从中挑选精兵强将,只待第一个句子跃出脑海,冲动地想要落在纸上或者键盘上,那才是写作的一个良好开端,借助这个句子的“先锋兵”作用,一篇有结构、有布局、有节奏的文章便会被创作出来。

写作者的气势,也可以理解成进入写作前期时的情绪准备,人一旦非常专注地思考一个事情,就会围绕这个事情产生与之相关的一种情绪,想的事情悲,人就会皱起眉头,想的事情欢乐,人就会嘴角上扬,写作者的情绪足够饱满了之后,那些情绪就会悄无声息落在文字的背后,形成文章的潜台词。

如果文字是一粒粒石头,那么气势与情绪,就是萦绕周边的雾气,石头越铺越远、越堆越高,那些雾气也随之而至,由此构成的远方与高峰,才更有神秘感、更具感染力。优秀的写作者要让读者看明白字面上的意思,也要让读者感受字面后的幽默、有趣、隐喻、比方……读者看见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与观点,这已经是收获,如果宛若看到了作者写作时的表情和状态,甚至作者手舞足蹈或深情款款或怒目圆睁的样子,那则是意外收获,有时候意外收获比收获本身更有意思,也更有味道。

气势和情绪,也不能滥用,当觉察到它们即将“暴雨将至”时,也要学会控制,写字和练武一样,如果不加科学地控制,就会走火入魔,写出一堆怪力乱神来。是的,写作是需要力气的,所谓内力的形成,就是自身写作素养和面对素材产生碰撞后的本能控制能力,对于字词的调遣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但事实上就是写作功底在无形地发挥作用,在进入实质写作阶段后,对于文字的控制力要加强,不要任由气势的冲刷和情绪的宣泄,要写七分留三分,要讲究单个字词的精准度,不要担心在局部较长时间的停留,因为停留本身也是在打磨与思考,为后面更好的表达寻找出路。

怎么讲出内力?这个问题仿佛很难,每位写作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力秘诀,他们用最简单的说法“写去吧”“只要写就好”来鼓励别人,因为他们知道内力无法被讲述,那是属于一个人生命体验的隐秘,虽然他们有时也想竭力用简单的话语说出写作的秘诀,但最深层的写作秘密却是不可说或者无法被清晰表达的,因为那并不是技巧,更不是原则或规则,作家本身也会用言语包装那个秘密,原因并非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而是一旦说出,倒会觉得并无充足说服力,还会显得莫名其妙。

是的,写作是一场梦境,写作者状态的获得,就是进入梦境的一个过程。寻找状态,就是寻找梦境的入口。“梦里啥都有”,对于写作者而言,这不是一句调侃的言语,当进入那个理想的境界,怡然自得的写作者自然就拥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