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10期:第03版 百味

永不消逝的“遗产”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马晓炜

印象中一直是一头利落的短发,娇小的身躯阻挡不了干活的麻利,一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总是能变着花样做好些吃食,没有上过学却从不缺上进的心和积极的劲,总是试着理解别人,唯独忘了心疼自己,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位慈祥且有力量,温柔且有拼劲的无所不能的“战士”。

奶奶的前半生很苦,听她的故事总是要心疼好一阵。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没有了爸爸,家里兄弟姐妹有五个,第一个孩子占据了很多爱,上了些学,第三个孩子因为家里条件好了些,可以支持,也上了学,两个弟弟因为是男娃,也上过学,只有她,是家里的老二,容易被忽视,也要照顾小的孩子,所以没有去过学校。但她用老姨的旧课本自学,硬生生认识了很多字,算术也算得很快。长大了,结婚后条件还是很艰苦,她就和爷爷一起从无到有慢慢奋斗。奶奶的后半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儿子孝顺她、孙子心疼她、一家人和和美美,已经很甜蜜了。

小时候,奶奶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有人说,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总是缺爱的,但我想我不是,因为奶奶对我的爱可以溢出来,她的陪伴无时无刻不在。清晨我闻到的米粥香,那是奶奶精心熬制出来的;傍晚疯玩回来的我,一眼就能看到伫立在门前的身影,那是奶奶的担心牵挂;春天编织的花环、夏日轻摇的蒲扇、秋天可口的甜枣、冬日缝制的套袖,生病时整宿的陪伴……都是奶奶爱的具象化。

上学时,奶奶是我的灵魂导师。除了陪伴,奶奶也给了我严厉的教训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已经不记得是犯了什么错,只记得奶奶的手逮着我大腿上的一点肉狠狠地拧下去,从此,我有了害怕和顾忌,有了做错事会被惩罚的认识。奶奶深谙“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道理,知道不能一味地让我害怕,还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她会说一些如“宁停一分钟,不抢一秒钟”好记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教育我。

工作后,奶奶是我最贴心的挚友。她知道我工作很忙,总会提醒我按时吃饭;她知道我工作压力大,总是说心情不好记得给她说,事情不要憋在心里。

时间就像林花谢了春红,脚步总是匆匆,奶奶离开的那个秋天,似乎格外寒冷。她走得很安详,像一片秋叶静静飘落,完成了她坚韧而丰盈的一生。病榻前,那双曾经为我编织过花环、缝制过套袖、也拧过我大腿的手,变得那样枯瘦无力,却依然试图轻拍我的手背,仿佛在无声地安慰我。她的眼神依旧清澈,带着那熟悉的、永不熄灭的柔和光芒,里面盛满了对儿孙的牵挂,却也沉淀着一种看透世事后的平静与释然。她用尽最后的气力,断断续续地重复着她常说的那句:“甜……很甜了……”是啊,她用自己的苦酿成了我们这一大家子的甜,终于可以放下“战士”的铠甲,彻底地休息了。

她走后,老屋里仿佛被抽走了最温暖的光源。清晨再也闻不到那熟悉的小米粥香,傍晚门前也再没有那个翘首等待的身影。她常坐的那把旧竹椅,空荡荡地留在院子里,阳光照在上面,只剩下寂寥的轮廓。那些她精心收藏在柜子里的、留着给我“变花样”的吃食材料,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春天里少了花环,夏夜里少了蒲扇送来的清凉,秋天甜枣依旧挂满枝头,却少了一双布满老茧却灵巧的手去采摘、去分享那份甜蜜,冬日的寒风似乎更凛冽了些,因为没有了她密密缝制的、带着体温的套袖。

奶奶,这位用慈爱和坚韧为我筑起最初人生堡垒的“战士”,最终化作了天上最温柔的一颗星。她的一生,从苦难的河床里奋力跋涉而出,最终汇入了平静而满足的港湾。她用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不仅创造了物质的家园,而且在我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与力量的根脉。她的身影虽已融入时光深处,但她留下的那份温柔而强大的暖意,那份对生活的赤诚与拼劲,早已成为我生命底色里永不褪色的光芒,照亮着我前行的每一步。她教会我,生命的句号不是终结,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在爱和记忆中永恒延续。这份沉甸甸的思念与传承,就是她留给我最珍贵的、永不消逝的“遗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