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19期:第01版 首版

黄土坡上的“工会红”

——省总工会驻党畔村工作队两年来帮扶工作纪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工作。(资料图)

“以前咱种地靠老经验,你们来了,把北京的技术人员请到了咱地头,这‘试验田’真种出盼头了!”7月23日清晨,陕北高原的阳光刚漫过延安市吴起县吴仓堡镇党畔村的山峁,省总工会驻党畔村工作队员已来到试验田。村党支部书记杨智顺望着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试种的20亩鲜食玉米、5亩高蛋白小粒黄豆,笑着对驻村第一书记景晓鹏说道。

这生机勃勃的田地,正是工作队最近两年来帮扶工作的生动缩影。“把党支部建强,让乡亲们有主心骨;把产业做活,让土疙瘩生金;把服务做实,让心窝子暖和。”队员们扎根这片土地,用脚步丈量黄土厚度,用汗水浇灌振兴希望,让党畔村旧貌换新颜。

堡垒筑基:让党支部成为“主心骨”

“以前村党支部破旧的没人来,现在党群服务中心天天有人,议事、办事、学技术,热闹得很!”党畔村老党员杨孝旺指着翻新后的党群服务中心高兴地说。

工作队驻村后,首先攥紧“党建”这把钥匙。为了让阵地“活”起来,工作队拿出5万元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添了新桌椅,建了乡村振兴史馆,远程教育设备让村民在家就能学技术,原本单一的阵地变成了多功能“红色驿站”。

“这里既是党员学习的课堂,也是村民议事的会场,还成为村民的大学堂。”队员袁小龙说。

“党建是根,根扎不深,啥都长不好。”工作队先从“三会一课”抓起,把主题党日活动开到田间地头、村民院落,每次都涉及“苹果咋管、养殖补贴、惠民政策”这些村民关心的实在事。

在党畔村,有一面“问题墙”,这里曾贴满村民的烦心事:“自来水管道老化导致饮水困难”“下雨天路不好走”……这是驻村工作队推行的“问题墙﹢回音壁”制度,村民写诉求、支部列清单、工作队抓落实,17件民生难题件件有回音。

去年八月暴雨导致湫沟组的通村路桥梁垮塌,村民反馈至工作队,工作队第一时间就协调联系相关部门解决。

“这墙不是摆设,真能解难题呢!”村民康生飞说。

队伍强不强,人才是关键。工作队带着村干部去浙江杭州学“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带回“生态优先、产业兴村”的理念;依托“三雁”工程培育15名后备人才。

如今的党畔村党支部,连续两年获评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级事务公开率达到100%。“工作队来了,党支部腰杆硬了,群众跟党走的信心更足了!”杨智顺感慨道。

产业造血:让黄土坡长出“金疙瘩”

在村集体所有的430亩山地果园里,200亩反光地膜铺得齐整,4.3万平方米的防雹网罩住整片果园,专家团队还手把手地指导。

“这膜一铺,苹果上色匀;网子一拉,冰雹打不着。果子长得俊,收购价指定能高不少!”一位正在果园忙活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两年来,这里的苹果套袋量超过120万只,52户村民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就得把产业根基扎得深、铺得广。”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军的嘱托,为工作队发展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两年来,工作队接续推进产业帮扶,构建起“果畜联动、光伏补充、种植多元”的产业格局,让黄土坡长出“金疙瘩”。

工作队建成175千瓦“牧光互补”光伏基地,使全村光伏发电量每年达到39.2万度,村集体增收13.9万元。如今,光伏板成了村里的“阳光银行”。

去年6月,在光伏电站分红现场,脱贫户高成飞攥着500元分红款笑着说:“光伏分红拿到手,果园丰收甜心头!咱农民现在有了‘四金’——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分红拿股金、种养得农金。”

工作队还推动修缮牛羊养殖场2处,申报产业补贴79.84万元,协调企事业单位采购34万元农产品。

如今,党畔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大幅增长,较两年前翻了一番,昔日的“贫瘠山坳”正蜕变为“致富粮仓”。

服务暖心:让乡亲们过上“甜日子”

“自带干粮入户,只解难题不添麻烦。”工作队化身“店小二”,织密民生保障网。

“我心脏一直不好,能不能帮着找医生看看?”去年冬天,长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村民白玉芬找到工作队。

没过几天,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联合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交大二附院的专家带着设备就赶来了,不仅为全镇561名群众免费义诊,还赠送了价值4万多元的药品。白玉芬拉着工作队员的手激动地说:“在村里就能让省城大夫看病,以前想都不敢想!”

翻开工作队的民情日记本,记着每家每户的难处:谁家是脱贫户、谁家孩子上学困难、谁家果园缺化肥……

春耕时,工作队协调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送来价值20万元的化肥,挨家挨户送到地头;开学季,联系公益组织捐赠600多册书、400套文具,让村里的孩子在关爱中茁壮成长;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联系果业专家每年手把手教技术,让20余名村民成了“土专家”。

脱贫户周丕贵感慨道:“工作队不仅帮我们种果树、建光伏,更教我们长本领,这帮后生们攒劲得很!”

两年来,工作队用点滴行动暖民心、聚民力。在防返贫监测中,落实“四色管理”机制,完成全村52户脱贫巩固户、62户低保户走访全覆盖,为4户监测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筑牢防返贫防线。

工作队连续获评延安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也在全省获评优秀等次,工作队的每名成员都成了村民眼里的“自家人”……黄土坡上的“工会红”,正帮助党畔村走上振兴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