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公路人
许晨冰
晨光才刚洇透东边山头的薄云,蓝田公路段院子里的静寂便被一种执拗又规律的敲击声率先打破。嗒——嗒——嗒,王勇戴着眼镜,蹲在段门口,“对付”着一台罢工的打草机。离八点半上工还早,角落的“修理铺”已经开张。一把小锤精准地敲打着卡死的刀轴,偶尔伴随金属摩擦的“吱嘎——”轻响。他眉头微蹙,眼神专注得如同外科医生。机油特有的、带着锈蚀感的厚重气味,混着清冽的晨风,丝丝缕缕地钻进鼻孔。他粗粝的手指沾满黑亮的油泥,深深嵌进掌纹里,仿佛那是他生命图谱上无法剥离的印记。那些“趴了窝”的小机械,在他手下总能重新喘息起来,为段里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成了他沉默的勋章。
“哗——哗——”院子另一头,水声清亮。驾驶员孙选堂正弓着腰,奋力拧干一块厚墩墩的灰色抹布。他脚下,一桶清水已微微泛黑。引擎盖早已光可鉴人,在熹微晨光里反射出柔和的晕圈。他还不满意,半跪下,伸长胳膊去够轮胎内侧挡泥板深处溅上的泥点,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车身每一道曲线,都被他手中的湿布反复描摹,水珠沿着刚擦过的地方滚落,在黄漆上拖曳出数条细长、银亮的“蜈蚣”痕迹。他不仅是段里出了名的“干净人”,还是“能行人”:灰制服永远笔挺,工具箱永远齐整。兜里揣着电工证,哪里线路“闹脾气”,他踩着梯子上去,三下五除二,世界便重归明亮有序。
几个年轻身影刚从职工活动室出来,额角鬓发被汗水濡湿,紧贴在皮肤上。其中一个高高跃起,凌空做了个扣杀的动作,嘴里还兴奋地模仿着乒乓球撞击的脆响:“啪!好球!”蓬勃的朝气像刚被朝露洗过,脚步轻快带风,说笑声在清冷的空气中格外清脆,给这沉稳的晨曲添上了几串跳跃的滑音。
踏进段部一楼,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响起,勤勉而踏实。空气里悄然浮动着更诱人的暖香,循着气味走上三楼,职工厨房里的热闹裹挟着浓郁的水汽扑面而来。“嗤啦”一声,蒸笼盖子被猛地揭开,一团浓得化不开的白雾汹涌腾起,瞬间模糊了视线。雾气稍散,露出笼屉里挤挤挨挨、胖乎乎的白面大包子,面皮蓬松,隐约透出内里深色的馅料轮廓。锅里金黄黏稠的小米粥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密集的气泡顶破粥面,又迅速破灭,释放出粮食朴实的甜香。木桌旁,几位鬓角染霜的老职工围坐着吃早饭,闲谈碎语在饭桌上方交织:“县西晚上这几天有砂石车,动不动就有抛洒。”“嘿,我家那小祖宗,夜里能醒八百回!”“老张,下回买点老干妈夹馍吃。”……不知谁提了一嘴:“哟,王段长学习强国的分数,又蹿上去一大截!”被点名的王段长正低头吹着碗里的粥,闻言抬起头,脸上漾开一层薄薄的红晕和掩饰不住的笑意:“我就是没事了当新闻看呢。”这分数,便也带着点得意与羞赧,悄然融进了碗筷轻碰的市井晨光里。
二楼,空气陡然沉静下来,弥漫着纸张、油墨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味。楼梯口,段长办公室的门开着。张段长端坐案后,拿着一份文件,眉头微锁,目光沉凝在字里行间,仿佛在掂量每一处标点的分量。周段长正打着电话从一楼上来,中气十足的声音清晰而快速:“对,就是涵洞出水口往东五十米,排水沟淤死了半截!昨天的巡查照片我发群里了,看见没?今天必须清出来!赶在下场雨前弄利索……”他语速快而笃定,脚下生风,仿佛他脑中的那张路线图正随着他的步伐急速铺展,精准调度着蓝田段这一天即将奔涌向前的车流与脚步。
走廊和办公室渐渐热闹起来。抱着厚厚一沓报销单据的,腋下夹着合同的,轻声询问“张段长这会儿有空签字吗”的……人影交错,脚步声细碎,大家各自汇入自己的位置,如同无数条涓涓细流,在八点钟的晨光里,无声地汇入蓝田公路段这条坚实而繁忙的河道。
窗外,日头又爬高了些,明晃晃地投在院子里。王勇依然蹲在段门口,小锤敲击金属的“嗒嗒”声固执地响着,一点油污蹭在了他深刻的皱纹里;孙选堂手下那辆黄色养护车,每一寸漆面都在阳光里折射出流动的碎金。蓝田公路段如同庞大而精密的机器,所有齿轮都已悄然啮合,平稳地转动起来,带着机油、汗水、小米粥和纸张的气息,奔向山野间那些需要抚平或守护的蜿蜒长路,远处传来一辆养护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许晨冰
晨光才刚洇透东边山头的薄云,蓝田公路段院子里的静寂便被一种执拗又规律的敲击声率先打破。嗒——嗒——嗒,王勇戴着眼镜,蹲在段门口,“对付”着一台罢工的打草机。离八点半上工还早,角落的“修理铺”已经开张。一把小锤精准地敲打着卡死的刀轴,偶尔伴随金属摩擦的“吱嘎——”轻响。他眉头微蹙,眼神专注得如同外科医生。机油特有的、带着锈蚀感的厚重气味,混着清冽的晨风,丝丝缕缕地钻进鼻孔。他粗粝的手指沾满黑亮的油泥,深深嵌进掌纹里,仿佛那是他生命图谱上无法剥离的印记。那些“趴了窝”的小机械,在他手下总能重新喘息起来,为段里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成了他沉默的勋章。
“哗——哗——”院子另一头,水声清亮。驾驶员孙选堂正弓着腰,奋力拧干一块厚墩墩的灰色抹布。他脚下,一桶清水已微微泛黑。引擎盖早已光可鉴人,在熹微晨光里反射出柔和的晕圈。他还不满意,半跪下,伸长胳膊去够轮胎内侧挡泥板深处溅上的泥点,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车身每一道曲线,都被他手中的湿布反复描摹,水珠沿着刚擦过的地方滚落,在黄漆上拖曳出数条细长、银亮的“蜈蚣”痕迹。他不仅是段里出了名的“干净人”,还是“能行人”:灰制服永远笔挺,工具箱永远齐整。兜里揣着电工证,哪里线路“闹脾气”,他踩着梯子上去,三下五除二,世界便重归明亮有序。
几个年轻身影刚从职工活动室出来,额角鬓发被汗水濡湿,紧贴在皮肤上。其中一个高高跃起,凌空做了个扣杀的动作,嘴里还兴奋地模仿着乒乓球撞击的脆响:“啪!好球!”蓬勃的朝气像刚被朝露洗过,脚步轻快带风,说笑声在清冷的空气中格外清脆,给这沉稳的晨曲添上了几串跳跃的滑音。
踏进段部一楼,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响起,勤勉而踏实。空气里悄然浮动着更诱人的暖香,循着气味走上三楼,职工厨房里的热闹裹挟着浓郁的水汽扑面而来。“嗤啦”一声,蒸笼盖子被猛地揭开,一团浓得化不开的白雾汹涌腾起,瞬间模糊了视线。雾气稍散,露出笼屉里挤挤挨挨、胖乎乎的白面大包子,面皮蓬松,隐约透出内里深色的馅料轮廓。锅里金黄黏稠的小米粥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密集的气泡顶破粥面,又迅速破灭,释放出粮食朴实的甜香。木桌旁,几位鬓角染霜的老职工围坐着吃早饭,闲谈碎语在饭桌上方交织:“县西晚上这几天有砂石车,动不动就有抛洒。”“嘿,我家那小祖宗,夜里能醒八百回!”“老张,下回买点老干妈夹馍吃。”……不知谁提了一嘴:“哟,王段长学习强国的分数,又蹿上去一大截!”被点名的王段长正低头吹着碗里的粥,闻言抬起头,脸上漾开一层薄薄的红晕和掩饰不住的笑意:“我就是没事了当新闻看呢。”这分数,便也带着点得意与羞赧,悄然融进了碗筷轻碰的市井晨光里。
二楼,空气陡然沉静下来,弥漫着纸张、油墨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烟草味。楼梯口,段长办公室的门开着。张段长端坐案后,拿着一份文件,眉头微锁,目光沉凝在字里行间,仿佛在掂量每一处标点的分量。周段长正打着电话从一楼上来,中气十足的声音清晰而快速:“对,就是涵洞出水口往东五十米,排水沟淤死了半截!昨天的巡查照片我发群里了,看见没?今天必须清出来!赶在下场雨前弄利索……”他语速快而笃定,脚下生风,仿佛他脑中的那张路线图正随着他的步伐急速铺展,精准调度着蓝田段这一天即将奔涌向前的车流与脚步。
走廊和办公室渐渐热闹起来。抱着厚厚一沓报销单据的,腋下夹着合同的,轻声询问“张段长这会儿有空签字吗”的……人影交错,脚步声细碎,大家各自汇入自己的位置,如同无数条涓涓细流,在八点钟的晨光里,无声地汇入蓝田公路段这条坚实而繁忙的河道。
窗外,日头又爬高了些,明晃晃地投在院子里。王勇依然蹲在段门口,小锤敲击金属的“嗒嗒”声固执地响着,一点油污蹭在了他深刻的皱纹里;孙选堂手下那辆黄色养护车,每一寸漆面都在阳光里折射出流动的碎金。蓝田公路段如同庞大而精密的机器,所有齿轮都已悄然啮合,平稳地转动起来,带着机油、汗水、小米粥和纸张的气息,奔向山野间那些需要抚平或守护的蜿蜒长路,远处传来一辆养护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