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9期:第02版
综合
秦岭生态气候监测显成效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8月15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2025年《秦岭与黄河流域生态气候评估报告》显示:秦岭陕西段生态优良区域占比始终保持高位,2024年达99.4%。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森林绿度等核心指标均稳中有升,2024年植被指数达到监测以来最大值。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历史平均下降45%以上,区域大气环境明显改善。数据背后,是陕西气象部门构建的“地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在持续发力。
据了解,商洛市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为核心,形成了“一站多址、点面结合”综合观测系统,联动全市39个国家气候站、2个森林生态观测站、13个微波辐射计,56个大气负离子气象站、8个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以及1套轨道式植被监测系统等。目前,该体系已积累37太字节的秦岭气候生态数据集,研发出涵盖生态农业、气候康养、绿色工业等11大类63种精细化服务产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8月15日,记者从省气象局获悉,2025年《秦岭与黄河流域生态气候评估报告》显示:秦岭陕西段生态优良区域占比始终保持高位,2024年达99.4%。植被指数、净初级生产力、森林绿度等核心指标均稳中有升,2024年植被指数达到监测以来最大值。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历史平均下降45%以上,区域大气环境明显改善。数据背后,是陕西气象部门构建的“地空天”一体化监测体系在持续发力。
据了解,商洛市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为核心,形成了“一站多址、点面结合”综合观测系统,联动全市39个国家气候站、2个森林生态观测站、13个微波辐射计,56个大气负离子气象站、8个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以及1套轨道式植被监测系统等。目前,该体系已积累37太字节的秦岭气候生态数据集,研发出涵盖生态农业、气候康养、绿色工业等11大类63种精细化服务产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