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2期:第01版 首版

八小时外的“成长之光”

——榆林市职工夜校点亮职工“夜生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见习记者  高玥

8月18日晚,暮色中的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内灯火渐次亮起。太极拳班的学员跟着舒缓的音乐起势收拳、书法教室里墨香与笑声交织、短视频实操课上快门声此起彼伏……这正是榆林市职工夜校的日常写照。

自2025年3月创办以来,这所夜校正以“八小时之外”的蓬勃生机,重塑职工业余生活图景。

从“0”到“1”:填补空白的夜校新图景

“吸气沉肩,腰胯带动手臂划弧……”在榆林市工人文化宫大厅,太极拳班教练正耐心纠正学员动作。

“偶然的机会得知职工夜校开办太极拳班,我就赶紧报名。练了一段时间,感觉体质也增强了。”职工夜校太极拳班学员朱艳跟着口令调整身形,额角沁出微汗却难掩笑意。“职工夜校提供平台,让我们有所学、有所求、有所乐,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朱艳说。

“以前下班就刷手机,偶然在‘驼城职工’小程序上看到有书法课,想学着试试,结果一下子迷上了。”书法班学员孙改莲展示着自己的习作,纸页上的隶书笔画虽稚嫩却显认真。

“在这儿能放松身心、找回活力、结识朋友,这种感觉特别好。”学员李洁的切身感受,正是榆林市职工夜校服务成效的缩影。

从农民工感兴趣的母婴护理技能提升培训,到青年职工追捧的新媒体短视频制作与运营;从女职工热衷的瑜伽班,到家庭教育指导……截至目前,榆林市职工夜校已开设22个培训项目,累计开班70余次,6000余名学员在这里找到了“八小时之外”的新坐标。

从“配餐”到“点餐”:课程跟着职工需求走

为精准了解职工需求,市职工夜校在上线初期就推出“文化服务菜单”,通过小程序收集职工诉求。这种“职工点单、工会买单”的模式,也是该市职工夜校的核心密码。

“我们针对不同群体,在文体、职业技能与职工子女兴趣培养三大领域细化出17个特色班,定制化菜单也让夜校的‘大锅灶’变成‘小灶台’。”市工人文化宫主任李夜明说。

在课程设置上,60%理论+40%实践的配比也是暗藏巧思。短视频拍摄课上,学员不不但学习构图理论,还拿着手机在文化宫广场实景拍摄;母婴技能课除了护理知识讲解,还配备仿真婴儿模型让学员上手练习。

为保证教学质量,职工夜校组建了“专家+行业协会+高校教师”师资库,实行“教案备案+满意度测评”。

从“课堂”到“家园”:工会服务创出新模式

“以前总觉得工会服务离自己很远,现在每周来夜校学习后,才真正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这是学员满意度测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

更让职工暖心的是,来职工夜校“零门槛”入学,所有课程免费。“外面一节瑜伽课要几十块钱,这里不仅免费,老师还是专业健身房的教练,太值了!”女学员王丽的话道出了许多职工的心声。

作为全省开办较早的市级职工夜校,榆林的创新点在于“公益普惠+数智赋能”双轮驱动。

线上,“驼城职工”小程序实现选课、签到、评价“一键通”,服务效率大大提升,职工动动手指就能规划学习生活;线下,职工夜校联合有关行业协会、高校等构建“资源联动”机制,既解决了师资短缺问题,又让课程更接地气。

如今,榆林市职工夜校的影响力正溢出课堂,通过多元载体,为职工构筑起集学习、成长、社交、文化浸润于一体的职工“精神家园”。

李夜明表示:“职工夜校为广大职工搭建了一个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不仅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大家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未来,榆林市职工夜校将持续优化课程设置,拓展服务领域,覆盖更多群体,努力打造成具有榆林特色的职工成长阵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