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花椒
田军锋
韩城花椒色泽鲜亮、粒大肉丰,香气浓郁、味道醇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祛风湿、止牙痛等功效。韩城大红袍花椒犹如一张烫金的名片,被誉为“花椒之王”,名扬四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的开发,花椒早已不只是灶台边辛香的佐料,而是衍生出花椒油、花椒酸奶、花椒芽菜、花椒锅巴等60多种系列产品,宛如花椒树上结出的“奇异果实”。
花椒是山野的赤子,不择地力,独爱山坡高粱。它没有伟岸主干,由三四根枝条组成,成年树高不过两三米,浑身披挂尖刺——那是它生存的倔强铠甲。每年大地回春,它便悄悄抽出嫩芽,继而开出一簇簇如桂花般细小的绿花,花落后结出青青小果。放眼望去,满树绿意像撑开了一把把玲珑小伞。时光流逝,青绿的花椒渐渐浸染了岁月的斑斓,褪尽青涩,由浅红晕染成深红,终于如繁星点点地缀满枝头。
作为一种经济植物,花椒是农家人生计所托。每年七八月间,当椒香最浓时,晨曦未至,村路便已人影幢幢。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提起竹笼,背上布兜,早早下地摘花椒,田间地头成了最热闹的风景。村上大户椒农还要雇请“椒客”相助。晨光微亮,椒农终日围在椒树丛中,直到暮色落山,椒农背着沉甸甸的鲜花椒归家。吃完晚饭,庭院中央便围坐着一家人,在灯光或月色里细细拣取椒叶。随后将花椒均匀铺于地面,接受翌日烈日的暴晒。待晒得焦脆干透,再筛去椒籽,最终装袋入仓。这一粒粒红果饱含辛香,为农家人的日子默默奉献。
这沉甸甸的花椒里包含着农家人的期盼,珍藏着椒农的坚韧与辛劳,支撑起多少农家子弟读书的梦想,又解救了多少困窘的家庭。它的分量,在汗水浸透的竹笼里,在日光暴晒的场院上,更在那些被它托举过、改变了命运的人心底。
2014年,韩城市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2016年,国家林业局认定命名韩城花椒产业园区为“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引领全国花椒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科技研发创新。2021年,韩城大红袍花椒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互保名录,当年出口额3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越南、阿联酋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花椒红了,满山挂满红玛瑙。深红的色泽既沉淀着土地的记忆,亦映照出家园在时代中悄然转变的侧影。如同那弯曲的椒枝,默默承托着沉甸甸的果实,也承托着一片土地无声的变迁与守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田军锋
韩城花椒色泽鲜亮、粒大肉丰,香气浓郁、味道醇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祛风湿、止牙痛等功效。韩城大红袍花椒犹如一张烫金的名片,被誉为“花椒之王”,名扬四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的开发,花椒早已不只是灶台边辛香的佐料,而是衍生出花椒油、花椒酸奶、花椒芽菜、花椒锅巴等60多种系列产品,宛如花椒树上结出的“奇异果实”。
花椒是山野的赤子,不择地力,独爱山坡高粱。它没有伟岸主干,由三四根枝条组成,成年树高不过两三米,浑身披挂尖刺——那是它生存的倔强铠甲。每年大地回春,它便悄悄抽出嫩芽,继而开出一簇簇如桂花般细小的绿花,花落后结出青青小果。放眼望去,满树绿意像撑开了一把把玲珑小伞。时光流逝,青绿的花椒渐渐浸染了岁月的斑斓,褪尽青涩,由浅红晕染成深红,终于如繁星点点地缀满枝头。
作为一种经济植物,花椒是农家人生计所托。每年七八月间,当椒香最浓时,晨曦未至,村路便已人影幢幢。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提起竹笼,背上布兜,早早下地摘花椒,田间地头成了最热闹的风景。村上大户椒农还要雇请“椒客”相助。晨光微亮,椒农终日围在椒树丛中,直到暮色落山,椒农背着沉甸甸的鲜花椒归家。吃完晚饭,庭院中央便围坐着一家人,在灯光或月色里细细拣取椒叶。随后将花椒均匀铺于地面,接受翌日烈日的暴晒。待晒得焦脆干透,再筛去椒籽,最终装袋入仓。这一粒粒红果饱含辛香,为农家人的日子默默奉献。
这沉甸甸的花椒里包含着农家人的期盼,珍藏着椒农的坚韧与辛劳,支撑起多少农家子弟读书的梦想,又解救了多少困窘的家庭。它的分量,在汗水浸透的竹笼里,在日光暴晒的场院上,更在那些被它托举过、改变了命运的人心底。
2014年,韩城市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2016年,国家林业局认定命名韩城花椒产业园区为“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区”,引领全国花椒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科技研发创新。2021年,韩城大红袍花椒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互保名录,当年出口额3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越南、阿联酋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花椒红了,满山挂满红玛瑙。深红的色泽既沉淀着土地的记忆,亦映照出家园在时代中悄然转变的侧影。如同那弯曲的椒枝,默默承托着沉甸甸的果实,也承托着一片土地无声的变迁与守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