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入雁门关
李刘刚

小时候沉迷于杨家将的故事,满门忠烈驻守雁门关戍边卫国,留下了一段传颂千古的感人故事。
仲夏时节,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千里,来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进入仰慕已久的雁门关景区,算是圆梦之旅。
到景区门口是下午六点,景区已经下班。此时,夕阳掩映在大片乌云之中,景区门口的苍翠群山或明或暗,我们心里也犯嘀咕。明天会有雨吗?在门口招待客人的酒店老板看着我们犹豫的表情,操着当地口音说:“没事,山里天气说变就变,天气预报说明天是晴天。”跑了一天,我们最终入住了老板的窑洞酒店。
晚饭后,听老板说距离关口只有2.5公里,我们就商量,晚上何不到关口溜达溜达。
天刚擦黑,我们沿着景区道路向关口走去。四周山峦明显暗了下来,倦鸟鸣叫着招呼同伴准备入穴。一轮弯月渐渐升起,斜挂于山巅,寂静地映照着边关古道,不时可见星星闪烁,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道路两旁树影森森、石棱嶙嶙、水流潺潺,不由得让人感觉有一股寒气沁人肌骨。
转过几道弯,远远看到一排骑着战马、手持兵器的石雕。走近一看,在关桥西侧是以杨业领衔的十一位杨家男将,东侧是以佘太君为首的十三位杨门女将。二十四尊石雕在月光中威风飒飒,神情坚定,仿佛正在跃马奋勇杀敌。我们知道,这是已到雁门关的关口。
越过关桥,迎面有座高大的城楼,城楼下有两个手持长矛的虎贲士兵。城楼匾额上书写着“明月楼”三个大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城门大开,已经没有游客,也没有了喧闹。我们走入城中,道路两旁皆为商铺,商铺已打烊,各色灯笼亮起来。我们也就此歇脚,和一位老者闲聊起来。
老者精瘦,目光矍铄,说起话来底气十足,他指了指眼前的商贸街,说:“这里就是当时边贸互市的地方。”现在他和家人在此做生意。谈起雁门关,老者如数家珍:“雁门关是塞北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四周大山环绕,连大雁飞过都要盘旋三圈。它的北部为漠北,南边是中原,东部是华北,西边就是太原,越过太原就直逼你们西安。有句话叫‘得雁门者得天下,失雁门者失中原’。所以,雁门关就有天下九塞之首一说。三千多年来,这里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白登之围、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等等。雁门关还是兵家必争之地。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打败匈奴;秦朝蒙恬领兵出雁门关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代卫青、霍去病多次经雁门关出击匈奴。北宋时,雁门关是抵御辽国的前沿阵地,杨业等杨家将在此浴血奋战,留下众多抗辽故事,其中,以‘雁门关大捷’最为有名。雁门关始终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今的雁门关是明洪武七年在旧址上复建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确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老者好像讲述了雁门关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听得入迷。可夜色已深,明早我们还要再次入关,只好与他告别。
查了日出时间,我们约定清晨五点入雁门关看日出。
五点入关时天已放亮,此时的景区寂静一片,群山上的彩霞布满天空,我们也顾不得看别的,踩过坑洼条石铺就的出关道,继续赶路。
站在蜿蜒的长城上,看见一轮红日从远山的尽头喷薄而出,染透了云朵,照亮了青山,也给长城披上金。长城像一条巨大的金龙盘旋环绕在山脊之上,串起一个个敌楼、一座座关城、一处处烽火台,连绵不绝,威武壮观。从敌楼瞭望窗外,太阳奋力一跃,撕开了东边云幕,天空刹那间把熔金似的光芒泼洒下来,顿时将整座关城染得一片金红。醉了青山,醉了我们。兴奋的我们挥动双臂大声喊:“雁门关,我们来了。”
雁门关城墙墙体由青石砌就而成,我用手触摸那些垛口,仿佛是被无数岁月之手磨平了棱角,又似被经年朔风削去了锋芒,浑圆光滑,低声诉说着亘古的沧桑。倚着垛口远眺,关外莽莽苍苍,山峦绵延起伏,如凝固的绿色波涛,一眼望不到边际。白云之下,如今的古战场辽阔而沉寂,此刻却在我脑海里喧嚣着金戈之声,恍惚听见了胡马长嘶,战鼓轰鸣,刀剑相撞的刺耳铮鸣。突然,我发现一只鹰隼在城墙上空盘旋,它的鸣叫声,宛如无数幽魂在耳畔嘶鸣,在低语,在诉说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壮烈与悲怆。这时,我才发现我们伫立之处,恰是千年征伐的祭坛之上。
不知不觉,天大亮,我们在城中已待了两个多小时,景区还没有上班。饥肠辘辘的我们沿着不平的条石路,来到有杨业和“七郎八虎”的忠武堂,有李牧领衔的武安堂,有历朝历代戍边将领的群英堂,还有昭君出塞时的公主洞。虽然门关着,但我们还是默默看了这些英烈的介绍,寄托了仰慕之情。
朝阳照亮了城门洞,几百年来被车辙磨得光亮、坑洼不平冰冷的条石路,此刻忽然温热起来,仿佛被注入了血液,正在缓缓苏醒。走在这条街上,仿佛可以听到驼铃声和胡人的叫卖声。当然,千年雁门关不仅有兵戈,还响彻过民族融合交流的欢歌。
走出景区,早晨的太阳把整个关桥照得透亮,两侧的杨家将群雕像披上金装,熠熠生辉。站在这些雕像前,心中升腾的是敬佩和仰慕。“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几千年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历史正是由这些英烈所捍卫。这些雕像不仅是对满门忠烈的褒奖,也是对以杨家将为代表的戍边将士的铭记。
如今,强盛的祖国,强大的人民军队,虽让雁门关的关隘要塞功效早已失去,但作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图腾和符号将永存。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李刘刚
小时候沉迷于杨家将的故事,满门忠烈驻守雁门关戍边卫国,留下了一段传颂千古的感人故事。
仲夏时节,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千里,来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进入仰慕已久的雁门关景区,算是圆梦之旅。
到景区门口是下午六点,景区已经下班。此时,夕阳掩映在大片乌云之中,景区门口的苍翠群山或明或暗,我们心里也犯嘀咕。明天会有雨吗?在门口招待客人的酒店老板看着我们犹豫的表情,操着当地口音说:“没事,山里天气说变就变,天气预报说明天是晴天。”跑了一天,我们最终入住了老板的窑洞酒店。
晚饭后,听老板说距离关口只有2.5公里,我们就商量,晚上何不到关口溜达溜达。
天刚擦黑,我们沿着景区道路向关口走去。四周山峦明显暗了下来,倦鸟鸣叫着招呼同伴准备入穴。一轮弯月渐渐升起,斜挂于山巅,寂静地映照着边关古道,不时可见星星闪烁,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道路两旁树影森森、石棱嶙嶙、水流潺潺,不由得让人感觉有一股寒气沁人肌骨。
转过几道弯,远远看到一排骑着战马、手持兵器的石雕。走近一看,在关桥西侧是以杨业领衔的十一位杨家男将,东侧是以佘太君为首的十三位杨门女将。二十四尊石雕在月光中威风飒飒,神情坚定,仿佛正在跃马奋勇杀敌。我们知道,这是已到雁门关的关口。
越过关桥,迎面有座高大的城楼,城楼下有两个手持长矛的虎贲士兵。城楼匾额上书写着“明月楼”三个大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城门大开,已经没有游客,也没有了喧闹。我们走入城中,道路两旁皆为商铺,商铺已打烊,各色灯笼亮起来。我们也就此歇脚,和一位老者闲聊起来。
老者精瘦,目光矍铄,说起话来底气十足,他指了指眼前的商贸街,说:“这里就是当时边贸互市的地方。”现在他和家人在此做生意。谈起雁门关,老者如数家珍:“雁门关是塞北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四周大山环绕,连大雁飞过都要盘旋三圈。它的北部为漠北,南边是中原,东部是华北,西边就是太原,越过太原就直逼你们西安。有句话叫‘得雁门者得天下,失雁门者失中原’。所以,雁门关就有天下九塞之首一说。三千多年来,这里见证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白登之围、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等等。雁门关还是兵家必争之地。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打败匈奴;秦朝蒙恬领兵出雁门关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汉代卫青、霍去病多次经雁门关出击匈奴。北宋时,雁门关是抵御辽国的前沿阵地,杨业等杨家将在此浴血奋战,留下众多抗辽故事,其中,以‘雁门关大捷’最为有名。雁门关始终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今的雁门关是明洪武七年在旧址上复建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被确认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老者好像讲述了雁门关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听得入迷。可夜色已深,明早我们还要再次入关,只好与他告别。
查了日出时间,我们约定清晨五点入雁门关看日出。
五点入关时天已放亮,此时的景区寂静一片,群山上的彩霞布满天空,我们也顾不得看别的,踩过坑洼条石铺就的出关道,继续赶路。
站在蜿蜒的长城上,看见一轮红日从远山的尽头喷薄而出,染透了云朵,照亮了青山,也给长城披上金。长城像一条巨大的金龙盘旋环绕在山脊之上,串起一个个敌楼、一座座关城、一处处烽火台,连绵不绝,威武壮观。从敌楼瞭望窗外,太阳奋力一跃,撕开了东边云幕,天空刹那间把熔金似的光芒泼洒下来,顿时将整座关城染得一片金红。醉了青山,醉了我们。兴奋的我们挥动双臂大声喊:“雁门关,我们来了。”
雁门关城墙墙体由青石砌就而成,我用手触摸那些垛口,仿佛是被无数岁月之手磨平了棱角,又似被经年朔风削去了锋芒,浑圆光滑,低声诉说着亘古的沧桑。倚着垛口远眺,关外莽莽苍苍,山峦绵延起伏,如凝固的绿色波涛,一眼望不到边际。白云之下,如今的古战场辽阔而沉寂,此刻却在我脑海里喧嚣着金戈之声,恍惚听见了胡马长嘶,战鼓轰鸣,刀剑相撞的刺耳铮鸣。突然,我发现一只鹰隼在城墙上空盘旋,它的鸣叫声,宛如无数幽魂在耳畔嘶鸣,在低语,在诉说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壮烈与悲怆。这时,我才发现我们伫立之处,恰是千年征伐的祭坛之上。
不知不觉,天大亮,我们在城中已待了两个多小时,景区还没有上班。饥肠辘辘的我们沿着不平的条石路,来到有杨业和“七郎八虎”的忠武堂,有李牧领衔的武安堂,有历朝历代戍边将领的群英堂,还有昭君出塞时的公主洞。虽然门关着,但我们还是默默看了这些英烈的介绍,寄托了仰慕之情。
朝阳照亮了城门洞,几百年来被车辙磨得光亮、坑洼不平冰冷的条石路,此刻忽然温热起来,仿佛被注入了血液,正在缓缓苏醒。走在这条街上,仿佛可以听到驼铃声和胡人的叫卖声。当然,千年雁门关不仅有兵戈,还响彻过民族融合交流的欢歌。
走出景区,早晨的太阳把整个关桥照得透亮,两侧的杨家将群雕像披上金装,熠熠生辉。站在这些雕像前,心中升腾的是敬佩和仰慕。“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几千年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历史正是由这些英烈所捍卫。这些雕像不仅是对满门忠烈的褒奖,也是对以杨家将为代表的戍边将士的铭记。
如今,强盛的祖国,强大的人民军队,虽让雁门关的关隘要塞功效早已失去,但作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图腾和符号将永存。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