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的秋天
周养俊
白鹿原上的秋是踩着苞谷叶的脆响来的。头一场西风扫过,塬顶的老槐树就抖落了半树叶子,黄蝴蝶似的在土路上打旋。赶车人挥着鞭子往坡下走,鞭梢划破晨雾时,能看见远处的苞谷地已经泛黄,像铺了层碎金,风过处,哗啦啦地翻着浪。
村东头老王家的场院该清出来了。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被夏日的雨水泡得发胀,得趁早用镢头刨松,再请邻村的石匠来錾平。李叔扛着农具走过祠堂旧址,看见残存的门楣被秋阳晒得发亮,木缝里还卡着去年的麦秸。他想起父亲的话,秋里的活计得抢,天要变脸比娃子哭还快。
塬上的秋是分层次的。坡底的糜子先黄,穗子垂得像老汉的胡须;半坡的谷子跟着泛黄,谷粒胀得要把壳撑破;最顶头的高粱最晚熟,红得发紫,风一吹像醉汉的脸;田埂上的野菊开得正“疯”,黄的、白的、紫的,把土黄色的塬地绣上了花边。
塬上的孩子各有各的乐子。
有放羊娃躺在花丛里,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看天上的云慢悠悠地飘,云影掠过庄稼地,黄的更黄,红的更红。村口的老皂荚树落了满地黑果子,二丫蹲在树下捡。她数着树疤,那是她小时候跟虎子比着刻的,如今一个在镇上读初中,一个跟着父母去城里打工。风卷着几片叶子落在她手背上,凉丝丝的,像奶奶的手。秋意渐浓时,打谷机的声音便漫上了塬,闷闷的,在塬上滚来滚去,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秋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前一刻还日头高照,后一刻云就压到了塬顶,豆大的雨点儿砸在苞谷叶上,噼啪作响。田埂上的人都往窑洞跑,裤脚沾着泥,手里还攥着没捆完的谷穗。雨帘里,塬地成了墨绿色,远处的窑洞升起炊烟,烟柱被雨压弯了腰,跟山雾缠在一起。张大爷站在窑洞口抽烟,看雨水顺着崖面的沟壑往下淌,在坡底汇成小溪,带着黄泥的土腥气,往荆峪河的方向流。
雨刚停歇,塬上的空气便清透起来。空气里有湿土和庄稼混合的香味,远处的秦岭露出了青黑色的轮廓,像卧着的巨龙。村西头赵家的晒场上,女人、孩子们正在翻晒被淋湿的豆子,豆荚裂开,滚出圆滚滚的豆粒,在阳光下闪着油光。有娃子光着脚在豆子堆里跑,被娘在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笑声惊起了檐下的燕子,它们该往南飞了。
夜来得早了。天一擦黑,塬上就静下来,只有秋虫在草丛里唱。王婶坐在炕桌前,就着油灯纳鞋底,老汉在灶房蒸新麦面馍,蒸汽顺着门缝钻进来,混着灶火的烟火气。窗外的月光洒在场院上,刚收割的苞谷秆码成垛,像一个个沉默的哨兵。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被塬地吞掉了大半,剩下的余音在夜雾里飘。
塬上的秋是实诚的。苞谷堆成了山,谷子装成了囤,连窑洞的墙缝里都塞着晒干的红辣椒。李叔摸着新打的粮食,指腹被磨得发亮,他想起年轻时跟爹在塬上开荒,汗珠砸在地里,能冒出烟来。如今风一吹,满塬都是粮食的香,那是日子熬出来的甜。
有老汉坐在崖边晒太阳,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看着坡下的年轻人收庄稼,拖拉机突突地跑,扬起的尘土在秋阳里闪。他想起自己年轻时,靠着手推车,一趟趟把粮食运回家,累了就躺在麦秸垛上,看天上的云走,云走得慢,日子也过得慢。
秋深了,塬上的树都秃了顶,只剩下黑黢黢的枝丫指天。田埂上的野菊谢了,留下干枯的花茎在风里抖。但场院里的热闹还没歇,打谷机还在响,女人们的笑声还在飘,连空气里都飘着新粮的甜。张大爷站在塬顶,看夕阳把塬地染成金红色,远处的灞河像条亮带子,弯弯曲曲地流。他知道,等这场秋忙过去,雪就该来了。但塬上的秋,已经把一年的希望,都收进了窑洞里,收进了囤尖上,收进了人心里。
风又起了,卷起地上的枯叶,往坡下跑。那风声里,有苞谷叶的脆响,有打谷机的轰鸣,有女人的笑,还有日子一步一步,踩在塬上的,踏实的声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周养俊
白鹿原上的秋是踩着苞谷叶的脆响来的。头一场西风扫过,塬顶的老槐树就抖落了半树叶子,黄蝴蝶似的在土路上打旋。赶车人挥着鞭子往坡下走,鞭梢划破晨雾时,能看见远处的苞谷地已经泛黄,像铺了层碎金,风过处,哗啦啦地翻着浪。
村东头老王家的场院该清出来了。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被夏日的雨水泡得发胀,得趁早用镢头刨松,再请邻村的石匠来錾平。李叔扛着农具走过祠堂旧址,看见残存的门楣被秋阳晒得发亮,木缝里还卡着去年的麦秸。他想起父亲的话,秋里的活计得抢,天要变脸比娃子哭还快。
塬上的秋是分层次的。坡底的糜子先黄,穗子垂得像老汉的胡须;半坡的谷子跟着泛黄,谷粒胀得要把壳撑破;最顶头的高粱最晚熟,红得发紫,风一吹像醉汉的脸;田埂上的野菊开得正“疯”,黄的、白的、紫的,把土黄色的塬地绣上了花边。
塬上的孩子各有各的乐子。
有放羊娃躺在花丛里,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看天上的云慢悠悠地飘,云影掠过庄稼地,黄的更黄,红的更红。村口的老皂荚树落了满地黑果子,二丫蹲在树下捡。她数着树疤,那是她小时候跟虎子比着刻的,如今一个在镇上读初中,一个跟着父母去城里打工。风卷着几片叶子落在她手背上,凉丝丝的,像奶奶的手。秋意渐浓时,打谷机的声音便漫上了塬,闷闷的,在塬上滚来滚去,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秋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前一刻还日头高照,后一刻云就压到了塬顶,豆大的雨点儿砸在苞谷叶上,噼啪作响。田埂上的人都往窑洞跑,裤脚沾着泥,手里还攥着没捆完的谷穗。雨帘里,塬地成了墨绿色,远处的窑洞升起炊烟,烟柱被雨压弯了腰,跟山雾缠在一起。张大爷站在窑洞口抽烟,看雨水顺着崖面的沟壑往下淌,在坡底汇成小溪,带着黄泥的土腥气,往荆峪河的方向流。
雨刚停歇,塬上的空气便清透起来。空气里有湿土和庄稼混合的香味,远处的秦岭露出了青黑色的轮廓,像卧着的巨龙。村西头赵家的晒场上,女人、孩子们正在翻晒被淋湿的豆子,豆荚裂开,滚出圆滚滚的豆粒,在阳光下闪着油光。有娃子光着脚在豆子堆里跑,被娘在屁股上拍了一巴掌,笑声惊起了檐下的燕子,它们该往南飞了。
夜来得早了。天一擦黑,塬上就静下来,只有秋虫在草丛里唱。王婶坐在炕桌前,就着油灯纳鞋底,老汉在灶房蒸新麦面馍,蒸汽顺着门缝钻进来,混着灶火的烟火气。窗外的月光洒在场院上,刚收割的苞谷秆码成垛,像一个个沉默的哨兵。远处传来几声狗吠,被塬地吞掉了大半,剩下的余音在夜雾里飘。
塬上的秋是实诚的。苞谷堆成了山,谷子装成了囤,连窑洞的墙缝里都塞着晒干的红辣椒。李叔摸着新打的粮食,指腹被磨得发亮,他想起年轻时跟爹在塬上开荒,汗珠砸在地里,能冒出烟来。如今风一吹,满塬都是粮食的香,那是日子熬出来的甜。
有老汉坐在崖边晒太阳,抽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他看着坡下的年轻人收庄稼,拖拉机突突地跑,扬起的尘土在秋阳里闪。他想起自己年轻时,靠着手推车,一趟趟把粮食运回家,累了就躺在麦秸垛上,看天上的云走,云走得慢,日子也过得慢。
秋深了,塬上的树都秃了顶,只剩下黑黢黢的枝丫指天。田埂上的野菊谢了,留下干枯的花茎在风里抖。但场院里的热闹还没歇,打谷机还在响,女人们的笑声还在飘,连空气里都飘着新粮的甜。张大爷站在塬顶,看夕阳把塬地染成金红色,远处的灞河像条亮带子,弯弯曲曲地流。他知道,等这场秋忙过去,雪就该来了。但塬上的秋,已经把一年的希望,都收进了窑洞里,收进了囤尖上,收进了人心里。
风又起了,卷起地上的枯叶,往坡下跑。那风声里,有苞谷叶的脆响,有打谷机的轰鸣,有女人的笑,还有日子一步一步,踩在塬上的,踏实的声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