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57期:第02版 综合

以赛促练,锻造生态保卫铁军

——“三北”工程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侧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九月的榆林,秋意初显。

喷雾机轰鸣,无人机盘旋,诱捕器无声布防。9月1日至3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赛场内,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态保卫战”正在上演。来自“三北”工程区13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0名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能手齐聚陕西榆林,参加全国首届“助力三北攻坚守护生态安全”三北工程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

这是全国层面首次围绕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开展的特色赛事活动。竞赛涵盖识别鉴定、监测调查、趋势预测、应急防治、理论知识考试等5个项目,全方位检验防治员的“硬功夫”。

9月2日清晨,实训草坪上的喷雾机在嗡鸣声中拉开比拼序幕。赛场内外,处处是紧张有序的竞技氛围。

精准施治,从药液配制开始。喷雾机操作区,选手们小心翼翼地进行农药称量与配制。看似简单,却常常决定防治成败,浓度差之毫厘,效果可能谬以千里,科学防治就是要精准到每一毫升。

诱捕器使用项目,各种造型奇特的诱捕装置引人注目。船型、桶型、十字挡板型……选手们熟练地安装调试着这些“生态哨兵”。“诱捕器通过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或性信息素等特性,精准锁定目标,是实现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专家评委一边评分一边介绍,“与传统药剂防治相比,它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松材线虫病检测项目选手们在显微镜前仔细甄别,不敢有丝毫马虎。这项被喻为“松树癌症”的病害,是全球最具破坏性的林业病害之一。“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理是防控关键。”裁判员表示。

“起飞!”下午时分,操场中央,随着指令,无人机呼啸升空,将比赛推向高潮。选手需要完成起飞、航线规划、精准喷洒和安全返航等一系列操作。“无人机作业不仅要飞得稳,更要落得准。”裁判员指着起降点说,“风速突变如何调整?遇到障碍如何绕行?这些细节都是评判重点。”

与人工调查相比,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监测,大幅降低劳动强度。这项技术正在三北地区推广,让草原保护从“人海战术”走向“科技赋能”。

以赛促练,锻造生态保卫铁军。

经过激烈角逐,陕西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选手郭改改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操技能斩获个人第一名。“在基层,我们常遇到病虫害识别难、防治时机难把握的问题,这次竞赛的项目都是我们工作中常碰到的场景。”郭改改说,通过与各地同行交流,她也学到了新的病虫害监测方法,“回去就能用到实际工作中”。

比名次更重要的,是这次竞赛带来的示范和引领效应。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负责人表示:“‘三北’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我们要通过技能竞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队伍,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激发全行业更好地履行保护林草资源、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的职责使命。”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扭转了生态窘境,实现了生态嬗变。

竞赛虽已落下帷幕,但林草防治员的“护绿行动”仍在继续。未来,这些技能过硬的防治员,将穿梭在林间草野,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守护生机,把每一份技能都化作滋养绿色的“养分”,为“三北”生态安全屏障注入鲜活的“专业力量”。

比赛现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