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68期:第04版 百味国际

捡煤核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提篮叫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几句唱词,也是儿时我们这一代人的真实缩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居住咸阳道北,紧邻陇海铁路。那会儿我正读小学,是“停课闹革命的年月”,发小们每天上半天课,下午就“放羊”了。十一二岁的童年,正是贪玩的时候,胡同里的男孩儿常在一起“抓三角”“甩面包”“蹦弹球”,而女孩儿则结伴“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虽然,玩具贫气、条件简陋,但是依旧兴趣盎然,不亦乐乎。

依稀记得,每到下午,我常和几位发小沿着铁路线捡拾各种旅客抛弃的烟盒,拿回家将它折叠成“三角”或“面包”,用以和小伙伴玩耍、比拼。甭说,只要窜到铁路(警示:而今为确保安全,铁路沿线早已封闭,任何人不得入内)沿线定有收获。

时间久了,我发现一些同龄的伙伴,一手挽着小竹篮,一手拎着三齿铁钯(用8号铁丝手工制成),在临近货场对面的一处停火车头堆放煤渣的地方,弯腰低头在捡拾煤核,特别专心和起劲。当年,蒸汽火车头需隔三差五透炉一次,这里既是给火车头加水、卸煤渣之地,也是捡煤核的优待之处。瞧!那路轨旁倾倒的煤渣一字排开,类似山包。每当我走到此,都会不由自主驻足观望,大人孩童围了一大帮,急不可耐、欲拔头筹,那手忙脚乱、挑三拣四的热闹场景,如同渣里淘乌金。

那年月,物资匮乏,吃粮烧煤等生活必需品一律凭证定量供给,不少人家日子恓惶,月末吃粮要靠买黑市高价粮接济,烧煤也要另想其它门路。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道北不少人家要靠捡煤核弥补生活不足,图个家中炉火烧得更热更旺。

煤核,就是蒸汽火车头尚未完全燃尽,还可以继续燃烧的煤。煤渣堆蒸腾着热气,像烈焰、如硝烟,一群提着篮子的孩童,争先恐后涌向煤渣堆胡扒乱刨、寻寻觅觅。那情景堪比一幅黑白分明的烙画,写实写意,烙印心田。

不知有多少次我近前观望,其中不乏有我的发小。火车司机俨然英武利落,手拿大炉钩或铁锨,不时将炉渣扒拉、倾倒于路基下。岂知,对捡煤核的大人和孩童们来说,一钩钩是美好的愿望,一锨锨是温存的畅想。当火车头鸣笛扬长而去,霎那间,煤渣堆犹如战场被团团包围。热浪翻滚透着红,煤渣堆里不时会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稀里哗啦”的钯子声,有人不经意间唏嘘不已,被刚出炉的热煤渣烫了手,皆会习惯性用嘴吹一吹或搓一搓手,减缓疼痛,后又一股脑儿投入到火热的“战斗”之中。默默无语,毫无怨声,像一场无休无止的竞技与比拼,人人聚精会神,紧张忙碌,惟恐错失良机,落于人后。我发现不少人的篮筐中煤核逐渐增多,大的宛若核桃,小的如同弹球,运气好的话,约莫一小时就能捡上一担笼。每当他们满载而归,总是昂首挺胸,喜乐开怀。

如今,捡煤核的年代早已是尘封往事。打开它,只是提醒晚辈后生:或许你的父母儿时曾有过捡煤核的经历,别嘲笑、别忘记。那是一种为家分忧解难,让家变得更温馨、更温暖的人生履历……

难怪有人说,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童年捡煤核更是难得的宝石,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它都会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

□张翟西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