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进医保
——我国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进入加速期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指出,我国将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把更多救命救急的抗癌药等药品纳入医保。这意味着,我国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进入加速期,人民群众有望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抗癌药进医保
患者不再望“药”兴叹
去年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社会对抗癌药品的广泛关注。曾经,“一粒药”拖垮一个家庭,如今,抗癌药进入医保,给更多家庭带来希望。
随着医改全面推进,降药价政策“组合拳”相继实施并取得实效,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将更多好药纳入医保成为惠及患者的关键环节。
对于T790M型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疗效明显,但对安徽省的王先生而言,5万多元一盒的“天价”曾让他望“药”兴叹。经过国家医保谈判并纳入医保,药费负担大大减轻。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让患者享受到更多好药,又不让医保基金出现严重赤字,我国通过价格谈判来降低药价,将药价中不合理的部分挤掉。
2018年10月,我国将包括奥希替尼在内的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医保支付标准较零售价平均降幅达56.7%。
截至去年底,全国医疗机构和药店按谈判价格采购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总量约为184万粒(片/支),采购总金额5.62亿元,与谈判前价格相比节省采购费用9.18亿元,医保报销后费用负担降低超过75%。
满足百姓用药需求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一次次成长”
我国自2000年第一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制订以来,先后于2004年、2009年、2017年进行修订,药品覆盖范围不断增大。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发布时共包含2535个药品,修订过程中对儿童药、创新药、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和民族药等四类临床用药予以重点支持。
慢性病、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罕见病患者持续增多……当前,我国人口疾病谱发生显著变化,与群众用药需求相比,国家医保目录的更新频率、目录比例和结构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如,2018年国家公布的首批121种罕见病目录内的多种疾病的患者急需治疗药物仍未被纳入医保;拥有17种适应症、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全球药王”修美乐也在目录之外。
去年5月,我国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多发性硬化等121种罕见病被纳入其中。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奥巴捷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这也是目前在中国获批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首款口服型疾病修正治疗药物。
“无论罕见病还是慢性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的疾病就是大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生物制剂是目前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手段。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利用医保机制来承担惠及更多患者的社会责任,发挥医保机制对全社会医学生态的科学导向作用,鼓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使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
让更多好药进医保
动态调整机制是关键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境内外抗癌新药注册审批,组织专家遴选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完善进口政策,促进境外新药在境内同步上市。畅通临床急需抗癌药的临时进口渠道。
“对百姓而言,这是个极大利好。”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王波表示,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摸索建立动态调整的机制。要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实现临床推荐、行业协会与企业申请相结合的遴选办法,尽快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水平之间的差距。
作为地方创新实践,部分省市医保把患者急需、极大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生存质量、疗效明确、临床必需的新药、好药纳入其中,取得良好的效益。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修美乐,在中国已经被列入山东青岛、广东深圳等8个省级、地市或单位系统的大病医保。
王波认为,国家急需建立一个“做好药、得好报”的机制。未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至更多领域,以实现“企业定时报批、医保定时评审、达到要求的定时更新”。随着我激励创新药研发、便利新药上市等系列措施的稳步推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才能加快面世。
截至2018年12月10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总计接收并处理申请人沟通交流申请1500余个,其中抗肿瘤药物的申请600余个,国内药企创新药研发进度驶入快速道。
今年,我国将取消部分进口药必须在境外上市后才可申请进口的申报要求,鼓励全球创新药品国内外同步研发,吸引更多癌症治疗药物在我国上市。在提升用药质量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据新华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指出,我国将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把更多救命救急的抗癌药等药品纳入医保。这意味着,我国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进入加速期,人民群众有望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抗癌药进医保
患者不再望“药”兴叹
去年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社会对抗癌药品的广泛关注。曾经,“一粒药”拖垮一个家庭,如今,抗癌药进入医保,给更多家庭带来希望。
随着医改全面推进,降药价政策“组合拳”相继实施并取得实效,加快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频率、将更多好药纳入医保成为惠及患者的关键环节。
对于T790M型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疗效明显,但对安徽省的王先生而言,5万多元一盒的“天价”曾让他望“药”兴叹。经过国家医保谈判并纳入医保,药费负担大大减轻。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让患者享受到更多好药,又不让医保基金出现严重赤字,我国通过价格谈判来降低药价,将药价中不合理的部分挤掉。
2018年10月,我国将包括奥希替尼在内的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乙类范围,医保支付标准较零售价平均降幅达56.7%。
截至去年底,全国医疗机构和药店按谈判价格采购17种国家谈判抗癌药总量约为184万粒(片/支),采购总金额5.62亿元,与谈判前价格相比节省采购费用9.18亿元,医保报销后费用负担降低超过75%。
满足百姓用药需求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一次次成长”
我国自2000年第一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制订以来,先后于2004年、2009年、2017年进行修订,药品覆盖范围不断增大。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发布时共包含2535个药品,修订过程中对儿童药、创新药、重大疾病治疗用药和民族药等四类临床用药予以重点支持。
慢性病、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罕见病患者持续增多……当前,我国人口疾病谱发生显著变化,与群众用药需求相比,国家医保目录的更新频率、目录比例和结构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如,2018年国家公布的首批121种罕见病目录内的多种疾病的患者急需治疗药物仍未被纳入医保;拥有17种适应症、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全球药王”修美乐也在目录之外。
去年5月,我国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多发性硬化等121种罕见病被纳入其中。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奥巴捷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这也是目前在中国获批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首款口服型疾病修正治疗药物。
“无论罕见病还是慢性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的疾病就是大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生物制剂是目前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最有效的药物手段。患者如能得到及时和规范的治疗,就会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应该利用医保机制来承担惠及更多患者的社会责任,发挥医保机制对全社会医学生态的科学导向作用,鼓励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使基本药物目录与基本医保目录及其他相关制度合理衔接、联动。
让更多好药进医保
动态调整机制是关键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境内外抗癌新药注册审批,组织专家遴选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完善进口政策,促进境外新药在境内同步上市。畅通临床急需抗癌药的临时进口渠道。
“对百姓而言,这是个极大利好。”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王波表示,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摸索建立动态调整的机制。要强化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办法,实现临床推荐、行业协会与企业申请相结合的遴选办法,尽快拉近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医药服务供给水平之间的差距。
作为地方创新实践,部分省市医保把患者急需、极大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生存质量、疗效明确、临床必需的新药、好药纳入其中,取得良好的效益。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修美乐,在中国已经被列入山东青岛、广东深圳等8个省级、地市或单位系统的大病医保。
王波认为,国家急需建立一个“做好药、得好报”的机制。未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至更多领域,以实现“企业定时报批、医保定时评审、达到要求的定时更新”。随着我激励创新药研发、便利新药上市等系列措施的稳步推进,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才能加快面世。
截至2018年12月10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总计接收并处理申请人沟通交流申请1500余个,其中抗肿瘤药物的申请600余个,国内药企创新药研发进度驶入快速道。
今年,我国将取消部分进口药必须在境外上市后才可申请进口的申报要求,鼓励全球创新药品国内外同步研发,吸引更多癌症治疗药物在我国上市。在提升用药质量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据新华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