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16期:第04版 视野

如歌的岁月

——忆陕西工运学院八五级首届大专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离开陕西工运学院已有32个年头了,至今回想,那渴求知识、愉悦快乐的情景,犹如一幕幕老电影画面,时隐时现,挥之不去。

求 学

1985年夏末秋初,新成立的陕西工运学院以培养工会干部为己任,欲在全省工会系统招收开办首届大专班,这是我省工运事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工会干部历经成人高考被录取、接受脱产两年学习的一桩喜事。那年成人高考最低录取线为250分。首届学员共92名,来自西安、宝鸡、铜川、咸阳等10个地市,涵盖金融、冶金、建筑、军工等各行各业,我是从纺织企业入校的。常言道,人不亲行亲。1985年8月底入学报名时,大家虽说初来乍到,但亲热得不行,彼此一见如故。

入学后,便知该学院前身是西北总工会干部学校。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陕西工运学院,并首次从省内各地企事业单位招收了92名学员。当年我们划分为工会学系一、二两个班,从分班看,一班44名学生,二班48名学生,各班设有党支部、团支部和班委会,支部书记和班长均由学员担任;从性别看,男多女少,男学员70名、女学员22名;从身份看,大多是基层工会干部,其中不少人是党员或党政干部;从年龄看,最大的40岁,最小的21岁。两年制需完成专业、业务、文化、理论4类22门主课。

成人院校有它的特点,一是独立思考、务求甚解。按学院给出的教学计划,上半天4节课是主课,每堂课45分钟;下午多是讲座课和自习,上半天主课老师大都预留作业,要求务必当天自习后人人都要做作业。作业且大多是自我发挥题,一来不能照抄照搬,二来要有各自的真知灼见。二是自己管理自己。那会儿两个班均由院方委派班主任老师,只是每天偶尔到班上转一转、看一看、查一查,加之个别代课老师还没有我们学员年龄大,所以,学习、生活、交际等日常琐事全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三是多年从事工会工作,学员大都活泼开朗,兴趣广泛。临时党支部、班委会时常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团学习、文体娱乐、外出参观、游览观光等活动,两个班楼上楼下,抬腿即到,热乎得像一家人,团结互助、其乐融融。

难怪当年班上盛传一句顺口溜:“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提浆糊上墙,还得会写文章。”这几乎是每个学员的口头禅。

1986年的一天下午,班上几个文友自发邀请了我省著名作家贾平凹、和谷来学院举办文学讲座,我清楚记得,讲台下座无虚席,两位作家的言谈风格迥然不同。和谷快人快语,他主要围绕自己新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市长张铁民》,讲述了他创作的心路历程;贾平凹少言寡语,采取递纸条的方式,回答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一条方桌上不时有同学往桌面递纸条,贾平凹回答完一个纸条内容,又拿起另一个纸条细看,一一作答,印象颇深。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由新生代演员周里京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新星》,有同学递出一个纸条,大意是:“你对这部电视剧是如何评价的?”不知别人咋想,我在下面有点忐忑,总觉得让一个作家在众目睽睽下点评别人作品,勉为其难。贾平凹略有所思,言简意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部电视剧挺火,火就火在教育干部怎么去当好官、当清官。”他浓重的秦声秦韵博得台下一片掌声。散场后,大家手拿笔记本蜂拥而至,纷纷让两位作家签名留念。那会儿,班上学员胡文学就曾在国内有影响的《散文》月刊上发表了散文《小屋绿梦》;二十七八岁的迟骋、宋黎明已在《星星》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副刊发表多首诗篇和漫画作品,令人刮目相看、羡慕不已。

“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可谓是我们首届大专班学员每个人的追求。记得1986年期末,《中国近代史》和《哲学》两门主课要由省高教局统一命题闭卷考试,一来检验我们每个学员的真才实学,二来也是检阅巡礼学院的教学质量。面对这一关隘,所有人倍感压力和动力,每天下午乃至夜晚,大家一头扎进教室埋头复习,没有人谝闲传,更无人浏览课外书籍,大都认真翻阅着两门课本,三位代课老师也几乎和每个学员步调一致,挑灯夜战,精心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两门功课考试全体学员顺利通关。据悉,工运学院总成绩在全省成人院校统考中名列前茅。

毕 业

有耕耘就有收获。历经两年深造,92名学员完成了工会学系22门主课学业,成绩合格、顺利毕业。在校期间,其中16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4人被评为三好学员、28人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我一直珍藏保存着一份泛黄的刊登了题为《白纪年在陕西工运学院首届工会学大专班毕业典礼上指出——民主必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相适应》的剪报。

两年的求学生涯时光很短,但情谊却很悠长。班干部制作的《首届学员纪念册》时隔多年随手翻阅,一张张旧照,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一条条赠言,流露着满满的正能量。“两年同窗友谊流芳”“为寻求知识才相识”“学业有终友情常青”“静静的一座山,他是一座火山”“金秋送爽时,秋实伴君来,思念在燃烧”……

相逢不易别亦难。在离别校园前夕,大家楼上楼下疯了似的串门,相互走动、深度交流,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一双双手紧握、一个个拥抱,不由让人热泪盈眶。来自咸阳市的学员迟骋则动情地写出优美诗句:

两年前,那个灿烂辉煌的夏日,我们带着单位的重托和家庭的支持,告别了父母、爱人、儿女走到了一起。陕北的淳朴,关中的厚道,陕南的灵秀,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那闪闪发光的“陕西工运学院”校徽,生辉熠熠。

当你帮我打好背包,当我给你留下题词,当你送我一帧小照,当我赠你一本诗集,这欲说还休的离情,这倾诉不尽的别绪……凝结成大山般厚重的沉甸甸的友谊。

岁月交替,斗转星移,两年紧张而愉快的日子匆匆流去。走了,就要走了。就要离开这尊敬的老师,就要离开这热爱的校园,就要离开这朝夕相处的学员。尽管我们分离了,但友谊之花却开遍了黄土高原、泾渭流域、秦巴山地……

当年同班小组学员在学院门前留影

团 聚

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愫,虽不能时时相聚,却能一见如故,这便是同窗之念,同学之情。一晃分别30余载,一路走来,芳华早已不在,每个人都平添了皱纹和银丝,但无论今天的你身处何方、发展何优,有一条请铭记于心:同学就是同学!

我依稀记得2007年8月4日,毕业20年之际,在骊山脚下我们首届大专班部分学员第一次团聚,工运学院原党委书记谷惠莲、院长韩睿参加;2018年3月18日,毕业30年之时,我们首届大专班部分学员第二次团聚时,原省总工会副主席冯银忠、原学院党委书记谷惠莲及几位班主任老师应邀出席,虽然相聚十分短暂,但那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场景一连多日在我心头萦绕。

同学是一生一世的情缘,同学相聚并非是展示仕途得意的舞台,而是描绘经历了风雨沧桑的那道彩虹,重温那充满梦想的花样年华,诉说那份纯真的师生友谊,分享成功的喜悦,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觉得多一份坦诚和亲切。

回 馈

饮水思源。身为首届大专班学员,回馈学校最好的礼物就是我们的成绩。毕业后大家回到原单位,通过自身努力,有的同学担任了县处级党政领导,有的担任工会主席,更多的人从中层干部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如今,建立了“首届陕西工运学院毕业班群”,拉近了距离、拉近了友情。同学们大都退休闲赋,却崇尚健康,愉悦豁达,含饴弄孙,尽享天伦;有的退而不休,拼搏奋进,创业兴业,大显身手;有的上奉老人,操持家务,秉承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佳话;有的精通琴棋书画,爱好专一,恪守心底一个梦想。

年已古稀的李靖瑜爱好文学创作,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龙吟长安》和《沣桥传奇》,并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龙吟长安》影视剧改编权被一家影视公司收购;胡文学创作出版了20余万字的散文集《小屋绿梦》;迟骋早年就出版了几部个人诗集,之后,他在海内外发表纯文学作品千余篇(章、首),部分作品被选载、转载、改编,歌曲《快乐的小鸟》被收入大学教材;王小舟痴迷书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咸阳中国画院院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市书画展,数十幅作品分别被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友人收藏;宋黎明系陕西著名漫画家、省漫画家协会主席,被誉为“长安漫人”,迄今已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体裁漫画作品1600余幅;刘葆林通过多年基层工会工作的实践,先后编著20万字的《思考与实践——我从基层工会走来》,其中不少篇什发表于国家、省市级报刊并在全省工运理论研究会上获奖;笔者多年亦创作出版了漫画配诗集《人啊人》、杂文集《尘世走笔》、随笔集《带着作业上路》和《工会新闻作品集》4部拙作;胡小兵退而不休,游历饱览祖国名胜古迹,追寻中华历史底蕴,书写百家姓氏;苟建国妙笔描绘大中华的秀美山水画卷;胡文学、李新安即将推出个人诗集;品酒专家吉国明、工运才女李建萍等等……

憧 憬

往事如烟,暮色淡然。总之,人人心中皆有憧憬与梦想。

新时代要有新使命、新作为。我关注到学院网页上的一组数据:陕西工运学院建校60余年来,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学院已发展成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院校、全国职工教育和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陕西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工运理论科研基地。1985年以来,学院累计完成了28万人次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和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的就业与再就业培训,2.6万人次的各类学历教育,1.8万人次的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鉴定考试。2013年,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会教育培训示范院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深信,未来不久,曾经的母校将焕然一新,大展宏图,鹏程万里,展翅高飞!□张翟西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