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华山》向导后来的故事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解放大西北的强大攻势,胡宗南率部南逃,敌旅长方子乔带一部分敌军逃上华山,据险顽抗。解放军某团侦察小分队在当地药农常生林的带领下,绕小道,过天险,打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传说,如神兵天降,登上并控制北峰,使敌军成为“瓮中之鳖”。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华山宣告解放……这是《智取华山》电影里的情节。那么,智取华山战斗结束后,那个向导后来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神奇向导的足迹。
立功受奖
《智取华山》电影中的向导真名叫王银生(电影中称常生林),家住华山脚下的黄甫峪内。他所带领的侦察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的侦察员。
智取华山战斗结束后,6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华阴召开庆功大会。会上,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王维舟代表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路东总队侦察参谋刘吉尧(电影中称刘明基)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授予向导王银生和其他六位侦察战士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会上,还奖给王银生一支三八式步枪、一匹布、一石小米,并光荣吸纳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王维舟副司令员称赞侦察小分队依靠群众、智取华山的战斗“是一个奇迹”,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
7月25日,王维舟率电影队和西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队登上华山,补拍我军消灭敌军的实战纪录片。第一野战军战报和《群众日报》等分别报道了侦察小分队智取华山的英雄事迹,侦察英雄被人民誉为“解放华山八勇士”。
走出大山
当初动员王银生为解放军带路时,路东总队政委王生荣曾答应王银生母亲“等把敌人消灭了,就把你家搬到山外去住”。庆功大会后不久,党和政府兑现承诺,将王银生一家从深山老林中搬到了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安家落户。
王银生原来的家是用木棍在一块大石板上支起来的一个茅草棚子,棚子里除一口锅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遇到下雨天气,茅草棚子常常被风吹垮。家里种的几块地,都是从远处挑来土撒在石板上的薄地,所种的寥寥几棵青苗,不是被大雨冲走就是被野猪啃光,收成很少,王银生平时以采药为生。搬到山外后,政府给王银生家分了房子和土地,使王银生一家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部队移防时,考虑到王银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为照顾英雄家庭,部队把王银生转到了地方工作。在地方,王银生先后担任过区民兵营长、区武装部长。担任领导职务后,王银生深感自己没有文化、办事困难多,一心想辞职回乡。他多次找自己的老首长——原路东总队总队长、时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马华亭汇报自己的想法,请求组织批准自己返回农村。经过慎重考虑,组织批准了王银生回乡的申请。回到农村后,王银生参与建立了该地区乡以下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了第一个互助组,先后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等职。
周总理关心智取华山英雄
五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决定选送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拍摄的《智取华山》电影参加维也纳第八届世界电影周,报送中央审查。该片在中南海怀仁堂放映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进行审看。周恩来一边审看,一边向坐在他后排原路东总队政委、当时已在中央警卫局工作的王生荣询问侦察小分队队员的近况,周总理深情地对王生荣说:“要关心他们,把他们安置好,他们是为人民立了功的,特别是那个老百姓,是解放华山的关键人物,没有他是完不成任务的。”周总理的话,王生荣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蒙冤
王银生生性耿直,加上脾气火爆,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时方法简单,难免得罪了一些人。“社教”初,王银生被人罗织了“贪污”和“生活腐化”等罪名蒙受不白冤,随后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所谓的“贪污”,是指有一次村干部经过研究决定给大队干部每人补助30斤小麦、小队干部每人补助15斤小麦作为工作津贴。研究时王银生外出开会不在家。开会回来后看到家里的麦子,急忙问老伴是怎么回事,弄清情况后,王银生要求全体干部退还粮食。但由于有些干部已经把一部分粮食吃掉,无法足额退还,于是王银生要求全体干部按粮价折算成现金给村上退了钱。
所谓的“生活腐化”问题是这样的,有一次,王银生上省城看望战友,战友们这个三元那个五元地给了王银生几十元钱。生性豪爽的王银生用这些钱在省城买了烟茶和糕点等,回家后自己用了一部分,给朋友送了一部分。这在当时生活还很贫穷的农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个别人将这些事记在了心里,变成了王银生的罪状。
即使在遭受不公正对待期间,王银生照样到部队和学校作报告,多次带领部队重走智取华山路,弘扬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寻找老政委
“四人帮”粉碎后,王银生高兴地笑了,他天天都要看报纸、听广播。一天,王银生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全国政协常委杨拯民的名字,他想:“这个杨拯民会不会就是当年大荔军分区那个杨拯民司令员呢?如果是,他肯定知道王生荣政委的下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王银生向杨拯民问好并托他转交写给王生荣政委的信。其实,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杨拯民正是当年的大荔军分区杨拯民司令员。
1978年8月,王银生的信辗转到了王生荣政委手中。“文革”期间,王生荣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被送往江西劳动多年,这时才刚刚回到北京,还没有完全恢复自由。突然收到老战友的来信,王生荣政委激动得一夜难以入眠。很快,他给王银生回了一封信,又邮寄了一大包果脯、糕点、肉松等北京特产。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银生同志:
你好。
我首先要问候你妈妈她老人家身体好!你老伴和孩子们均好吗?虽然咱们多年失去联系,但我没有忘记,经常惦念你们全家。
在我军找不到攀登华山的道路时,你妈妈,这个受尽旧社会压迫的妇女,懂得解放军是穷人的军队,忍痛把自己唯一的独生儿子送给我部当攀登华山的带路人。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你妈妈含泪给刘吉尧带领的侦察班讲述你父亲上山舍命采药的情景,并一再叮咛你要把路带好,要保证解放军的安全,决不能发生你父亲那样的悲剧,你妈妈说着就掉了泪。我当时对你妈妈做了安慰,要老人家放心,你妈妈却说:“首长,我不是难过,我是怕银生把路带错了。”
临出发的那天晚上,她老人家又是一夜没有合眼,用你家的小铁锅给刘吉尧他们烙了一夜烧饼……老王,这些有血有肉的事情,20年来,我怎么也忘不了。
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打听你们全家的情况。不仅是我,就连我老伴也常想念你们。在“文革”中,家里的东西都被抄去了,唯有你们八勇士在授奖大会上的照片,我老伴想方设法保存下来了。收到你的信后,我和老伴取出你们的照片,看了又看,好像你们真的站在我们的面前。
老王,你在华山荣誉军人医院要好好疗养,争取身体早日康复。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只要我能办到的,尽力给你帮助,我总比你的办法多。我的问题彻底解决后,一定回陕西探望你们这些老战友,请你代问刘吉尧同志和那些老战友好!再见!祝你康复!
你的老战友 王生荣
读完王生荣政委的信,王银生急忙跑回家对老伴说:“娃他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找到王生荣政委了!”之后,他又让儿子念了一遍信,全家人高兴得不知道说啥好。
根据党中央关于认真复查冤假错案的指示,1979年夏天,华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来到王银生的村里召开大会,宣布为王银生彻底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王银生激动地流出了眼泪。18年来,他虽然在组织上离开了党,但思想上从来没有离开过党,如今,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他急忙把老伴卖鸡蛋攒下来的钱拿出来,向组织补交了18年来的党费。
上京看战友
1979年10月,忍不住对老战友的思念,王银生决定上京看望王生荣政委。巧的是,就在那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给王银生平反的消息,火车上的广播及时播报了这一内容,只是坐在火车上的王银生心思全集中在即将见到战友的喜悦之中,没注意听广播,加上广播因到站停播,王银生竟浑然不觉。
见到王生荣时,老政委第一句话便问:“你是坐飞机过来的吗?”王银生一下子给愣住了,心想我明明是坐火车过来的呀?!见王银生发愣,王政委笑了:“今天早上《人民日报》刚刚刊发了给你平反的消息,你中午就跑来了,来得这么快,不是坐飞机是坐什么来的?”王银生这才反应过来,摸摸头憨憨地笑了。
王生荣介绍王银生见到了时任民政部部长的程子华将军,程子华将军对王银生的问题非常重视,指示民政部督促陕西省民政厅尽快落实王银生的津贴等生活待遇问题。晚上,王生荣在自己家里设宴,邀请杨拯民司令员、刘志丹的弟弟刘景范等在京陕西籍战友和王银生欢聚话旧。利用工作间隙,王生荣还邀请王银生到北京故宫、长城等景点游览。
重聚华山
1983年5月,王生荣夫妇和刘吉尧一起专程来华山看望王银生。
到华山的第一天,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天晚上,王生荣在华山招待所院子散步时,忽然听人叫了一声:“王局长。”环顾四周,院子里除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外再无别人,可是这位女同志王生荣并不认识。王生荣以为自己听错了,便试探着问:“刚才是你叫我吗?”“你是不是警卫局的王局长?”对方问。王生荣点点头。那位女同志说:“我是邓林,你不认识我了?”听对方这么一说,王生荣这才觉得对方隐约有点邓林小时候的影子。五十年代,王生荣在中央警卫局工作时,邓小平的长女邓林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邓林已经长成了一个大人,难怪王生荣半天认不出来。攀谈中,得知邓林是来华山采风的,没想到和王生荣在这里巧遇。
那一次,王银生和两位老战友在华山上整整转了三天,遍游诸峰。故地重游,重温当年一起战斗的情景,三位战友感慨很多。大家觉得,《智取华山》之所以在军队和人民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成为军队和人民群众学习的光辉榜样,既是因为指战员发扬了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是因为解放华山战斗紧紧依靠了人民群众,是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所取得的。
1984年4月,王银生因病去世,享年71岁。王银生去世后,附近百姓纷纷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原来计划一百人的追悼会结果来了三四百人,会场内外站满了吊唁的群众。王生荣、刘吉尧等战友专程参加了追悼会,杨拯民司令员特意送来花圈。
王银生去世后,骨灰安放在华山烈士陵园。
□秦永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解放大西北的强大攻势,胡宗南率部南逃,敌旅长方子乔带一部分敌军逃上华山,据险顽抗。解放军某团侦察小分队在当地药农常生林的带领下,绕小道,过天险,打破“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传说,如神兵天降,登上并控制北峰,使敌军成为“瓮中之鳖”。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华山宣告解放……这是《智取华山》电影里的情节。那么,智取华山战斗结束后,那个向导后来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神奇向导的足迹。
立功受奖
《智取华山》电影中的向导真名叫王银生(电影中称常生林),家住华山脚下的黄甫峪内。他所带领的侦察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的侦察员。
智取华山战斗结束后,6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华阴召开庆功大会。会上,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王维舟代表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路东总队侦察参谋刘吉尧(电影中称刘明基)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授予向导王银生和其他六位侦察战士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会上,还奖给王银生一支三八式步枪、一匹布、一石小米,并光荣吸纳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王维舟副司令员称赞侦察小分队依靠群众、智取华山的战斗“是一个奇迹”,号召全军向他们学习。
7月25日,王维舟率电影队和西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队登上华山,补拍我军消灭敌军的实战纪录片。第一野战军战报和《群众日报》等分别报道了侦察小分队智取华山的英雄事迹,侦察英雄被人民誉为“解放华山八勇士”。
走出大山
当初动员王银生为解放军带路时,路东总队政委王生荣曾答应王银生母亲“等把敌人消灭了,就把你家搬到山外去住”。庆功大会后不久,党和政府兑现承诺,将王银生一家从深山老林中搬到了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安家落户。
王银生原来的家是用木棍在一块大石板上支起来的一个茅草棚子,棚子里除一口锅外,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遇到下雨天气,茅草棚子常常被风吹垮。家里种的几块地,都是从远处挑来土撒在石板上的薄地,所种的寥寥几棵青苗,不是被大雨冲走就是被野猪啃光,收成很少,王银生平时以采药为生。搬到山外后,政府给王银生家分了房子和土地,使王银生一家人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部队移防时,考虑到王银生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为照顾英雄家庭,部队把王银生转到了地方工作。在地方,王银生先后担任过区民兵营长、区武装部长。担任领导职务后,王银生深感自己没有文化、办事困难多,一心想辞职回乡。他多次找自己的老首长——原路东总队总队长、时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的马华亭汇报自己的想法,请求组织批准自己返回农村。经过慎重考虑,组织批准了王银生回乡的申请。回到农村后,王银生参与建立了该地区乡以下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了第一个互助组,先后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等职。
周总理关心智取华山英雄
五十年代初,国家文化部决定选送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拍摄的《智取华山》电影参加维也纳第八届世界电影周,报送中央审查。该片在中南海怀仁堂放映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进行审看。周恩来一边审看,一边向坐在他后排原路东总队政委、当时已在中央警卫局工作的王生荣询问侦察小分队队员的近况,周总理深情地对王生荣说:“要关心他们,把他们安置好,他们是为人民立了功的,特别是那个老百姓,是解放华山的关键人物,没有他是完不成任务的。”周总理的话,王生荣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蒙冤
王银生生性耿直,加上脾气火爆,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时方法简单,难免得罪了一些人。“社教”初,王银生被人罗织了“贪污”和“生活腐化”等罪名蒙受不白冤,随后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
所谓的“贪污”,是指有一次村干部经过研究决定给大队干部每人补助30斤小麦、小队干部每人补助15斤小麦作为工作津贴。研究时王银生外出开会不在家。开会回来后看到家里的麦子,急忙问老伴是怎么回事,弄清情况后,王银生要求全体干部退还粮食。但由于有些干部已经把一部分粮食吃掉,无法足额退还,于是王银生要求全体干部按粮价折算成现金给村上退了钱。
所谓的“生活腐化”问题是这样的,有一次,王银生上省城看望战友,战友们这个三元那个五元地给了王银生几十元钱。生性豪爽的王银生用这些钱在省城买了烟茶和糕点等,回家后自己用了一部分,给朋友送了一部分。这在当时生活还很贫穷的农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个别人将这些事记在了心里,变成了王银生的罪状。
即使在遭受不公正对待期间,王银生照样到部队和学校作报告,多次带领部队重走智取华山路,弘扬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寻找老政委
“四人帮”粉碎后,王银生高兴地笑了,他天天都要看报纸、听广播。一天,王银生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全国政协常委杨拯民的名字,他想:“这个杨拯民会不会就是当年大荔军分区那个杨拯民司令员呢?如果是,他肯定知道王生荣政委的下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王银生向杨拯民问好并托他转交写给王生荣政委的信。其实,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杨拯民正是当年的大荔军分区杨拯民司令员。
1978年8月,王银生的信辗转到了王生荣政委手中。“文革”期间,王生荣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被送往江西劳动多年,这时才刚刚回到北京,还没有完全恢复自由。突然收到老战友的来信,王生荣政委激动得一夜难以入眠。很快,他给王银生回了一封信,又邮寄了一大包果脯、糕点、肉松等北京特产。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银生同志:
你好。
我首先要问候你妈妈她老人家身体好!你老伴和孩子们均好吗?虽然咱们多年失去联系,但我没有忘记,经常惦念你们全家。
在我军找不到攀登华山的道路时,你妈妈,这个受尽旧社会压迫的妇女,懂得解放军是穷人的军队,忍痛把自己唯一的独生儿子送给我部当攀登华山的带路人。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你妈妈含泪给刘吉尧带领的侦察班讲述你父亲上山舍命采药的情景,并一再叮咛你要把路带好,要保证解放军的安全,决不能发生你父亲那样的悲剧,你妈妈说着就掉了泪。我当时对你妈妈做了安慰,要老人家放心,你妈妈却说:“首长,我不是难过,我是怕银生把路带错了。”
临出发的那天晚上,她老人家又是一夜没有合眼,用你家的小铁锅给刘吉尧他们烙了一夜烧饼……老王,这些有血有肉的事情,20年来,我怎么也忘不了。
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打听你们全家的情况。不仅是我,就连我老伴也常想念你们。在“文革”中,家里的东西都被抄去了,唯有你们八勇士在授奖大会上的照片,我老伴想方设法保存下来了。收到你的信后,我和老伴取出你们的照片,看了又看,好像你们真的站在我们的面前。
老王,你在华山荣誉军人医院要好好疗养,争取身体早日康复。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只要我能办到的,尽力给你帮助,我总比你的办法多。我的问题彻底解决后,一定回陕西探望你们这些老战友,请你代问刘吉尧同志和那些老战友好!再见!祝你康复!
你的老战友 王生荣
读完王生荣政委的信,王银生急忙跑回家对老伴说:“娃他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找到王生荣政委了!”之后,他又让儿子念了一遍信,全家人高兴得不知道说啥好。
根据党中央关于认真复查冤假错案的指示,1979年夏天,华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来到王银生的村里召开大会,宣布为王银生彻底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王银生激动地流出了眼泪。18年来,他虽然在组织上离开了党,但思想上从来没有离开过党,如今,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他急忙把老伴卖鸡蛋攒下来的钱拿出来,向组织补交了18年来的党费。
上京看战友
1979年10月,忍不住对老战友的思念,王银生决定上京看望王生荣政委。巧的是,就在那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给王银生平反的消息,火车上的广播及时播报了这一内容,只是坐在火车上的王银生心思全集中在即将见到战友的喜悦之中,没注意听广播,加上广播因到站停播,王银生竟浑然不觉。
见到王生荣时,老政委第一句话便问:“你是坐飞机过来的吗?”王银生一下子给愣住了,心想我明明是坐火车过来的呀?!见王银生发愣,王政委笑了:“今天早上《人民日报》刚刚刊发了给你平反的消息,你中午就跑来了,来得这么快,不是坐飞机是坐什么来的?”王银生这才反应过来,摸摸头憨憨地笑了。
王生荣介绍王银生见到了时任民政部部长的程子华将军,程子华将军对王银生的问题非常重视,指示民政部督促陕西省民政厅尽快落实王银生的津贴等生活待遇问题。晚上,王生荣在自己家里设宴,邀请杨拯民司令员、刘志丹的弟弟刘景范等在京陕西籍战友和王银生欢聚话旧。利用工作间隙,王生荣还邀请王银生到北京故宫、长城等景点游览。
重聚华山
1983年5月,王生荣夫妇和刘吉尧一起专程来华山看望王银生。
到华山的第一天,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天晚上,王生荣在华山招待所院子散步时,忽然听人叫了一声:“王局长。”环顾四周,院子里除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外再无别人,可是这位女同志王生荣并不认识。王生荣以为自己听错了,便试探着问:“刚才是你叫我吗?”“你是不是警卫局的王局长?”对方问。王生荣点点头。那位女同志说:“我是邓林,你不认识我了?”听对方这么一说,王生荣这才觉得对方隐约有点邓林小时候的影子。五十年代,王生荣在中央警卫局工作时,邓小平的长女邓林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邓林已经长成了一个大人,难怪王生荣半天认不出来。攀谈中,得知邓林是来华山采风的,没想到和王生荣在这里巧遇。
那一次,王银生和两位老战友在华山上整整转了三天,遍游诸峰。故地重游,重温当年一起战斗的情景,三位战友感慨很多。大家觉得,《智取华山》之所以在军队和人民群众中有很大的影响,成为军队和人民群众学习的光辉榜样,既是因为指战员发扬了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是因为解放华山战斗紧紧依靠了人民群众,是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所取得的。
1984年4月,王银生因病去世,享年71岁。王银生去世后,附近百姓纷纷赶来送英雄最后一程,原来计划一百人的追悼会结果来了三四百人,会场内外站满了吊唁的群众。王生荣、刘吉尧等战友专程参加了追悼会,杨拯民司令员特意送来花圈。
王银生去世后,骨灰安放在华山烈士陵园。
□秦永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