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唤醒“沉睡”的无障碍设施?
5月17日,西安市未央区残联、谭家街道及辛家庙街道联合举办了“庆祝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扶残助残活动”,与会领导向残疾人现场发放轮椅12台以及创业资助金。(张鹰 扎西令娜 摄)
5月16日,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郭南馨苑社区举行“自强脱贫、助残共享”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社会各界为该社区残疾人捐赠2万元财物和8辆轮椅。(张永峰 摄)
直升电梯长期故障维修、盲道被停车占用、斜坡通道直上直下、专用厕所堆满杂物……这些情景常常被人们忽视,却给不少出行的残疾人带来心酸和烦恼。
5月19日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受访的残障人士和专家表示,除了继续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外,更应该唤醒那些“沉睡”的无障碍设施。
“外出不敢喝水,找厕所太难”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笔者调查发现,尽管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然而长期困扰他们的出行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5月15日,安徽省合肥市一位盲人带着她的导盲犬外出坐公交车、打出租车均被拒载,安徽省合肥市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称,对于盲人携带导盲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有一些法规支持,但仍缺乏具体执行的明文规定。
提起出门遇到的那些烦心事,全国残运会百米蛙泳冠军代国宏也感同身受。退役后的他在四川省成都市一家游泳馆任教练,因为工作需要,代国宏出门更为频繁。
“外出不敢喝水,找厕所太难。”代国宏说,虽然很多地方都有无障碍厕所,但常常没法使用,有直接上锁的,有门太窄轮椅进不去的,还有的成了储物间……让他更难受的是,有次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无障碍厕所,门口却有一个台阶。代国宏说,烦心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一些过街天桥的坡道坡度太大,必须要绕行,但绕完后却成了逆行,坐飞机时轮椅托运被压坏更是常有的事。“轮椅就是我们的腿,没有腿怎么前行?”他说。
施工维护不当、运行机制未建立、社会参与不够
《2018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共出台了475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有1702个地市、县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进步明显,但仍存在施工维护不当、城乡不均衡,规范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参与不够等问题。
施工维护不当、城乡发展不均衡。致公党北京市委《关于北京市建设高水平无障碍公共环境的提案》显示:2017年,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曾对全市范围内325家各级别宾馆进行无障碍体验,发现三分之二的被考察宾馆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此外,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相对滞后,在农村地区,除无障碍设施不足及利用程度不高外,单体设施建设不达标现象也比较突出,管理维护水平普遍较低。
规范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许槟介绍,目前无障碍环境系统化建设规范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强有力且有效的主管机构或协调组织者。“各省、市残联作为社会团体,其协调力度十分有限,虽然法规赋予其监督和建议权,但在具体执行中仍然需要依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自觉性。”许槟说。
认识有限、社会参与水平不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煜表示,由于长期将“无障碍”等同于“助残”,导致大多数个人和团体往往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己无关”,也很难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意识。
唤醒“沉睡”无障碍设施需多方发力
如何唤醒“沉睡”的无障碍设施?受访的专家和残障人士均表示需要从多方发力。
许槟表示,要探索建立包括规划、施工、竣工、维护、体检评估和监督反馈一体的全程运作机制。“当前各地区无障碍公共环境还不是一个有机整体,还没形成相关衔接的关联体系,这也是大家反映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有设施,但还是出门不方便。”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建设无障碍城市的同时,乡村无障碍建设短板也需尽快补齐。当前,要以开展乡村振兴为契机,将乡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其中,补齐农村无障碍公共环境建设的短板,并将农村无障碍公共环境建设纳入考核内容,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无障碍设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助残,而是服务于所有人,是给大家提供有尊严生活的基础条件。”宋煜说,应该充分利用盲人体验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现有资源,积极推动各类社会公益项目,普及无障碍通用设计理念,让每个人都有意识成为无障碍公共环境的建设者。 (吴文诩 陈宇轩 邰思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5月17日,西安市未央区残联、谭家街道及辛家庙街道联合举办了“庆祝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扶残助残活动”,与会领导向残疾人现场发放轮椅12台以及创业资助金。(张鹰 扎西令娜 摄)
5月16日,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郭南馨苑社区举行“自强脱贫、助残共享”第二十九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社会各界为该社区残疾人捐赠2万元财物和8辆轮椅。(张永峰 摄)
直升电梯长期故障维修、盲道被停车占用、斜坡通道直上直下、专用厕所堆满杂物……这些情景常常被人们忽视,却给不少出行的残疾人带来心酸和烦恼。
5月19日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受访的残障人士和专家表示,除了继续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外,更应该唤醒那些“沉睡”的无障碍设施。
“外出不敢喝水,找厕所太难”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笔者调查发现,尽管各级政府大力提倡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然而长期困扰他们的出行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5月15日,安徽省合肥市一位盲人带着她的导盲犬外出坐公交车、打出租车均被拒载,安徽省合肥市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对此解释称,对于盲人携带导盲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有一些法规支持,但仍缺乏具体执行的明文规定。
提起出门遇到的那些烦心事,全国残运会百米蛙泳冠军代国宏也感同身受。退役后的他在四川省成都市一家游泳馆任教练,因为工作需要,代国宏出门更为频繁。
“外出不敢喝水,找厕所太难。”代国宏说,虽然很多地方都有无障碍厕所,但常常没法使用,有直接上锁的,有门太窄轮椅进不去的,还有的成了储物间……让他更难受的是,有次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无障碍厕所,门口却有一个台阶。代国宏说,烦心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一些过街天桥的坡道坡度太大,必须要绕行,但绕完后却成了逆行,坐飞机时轮椅托运被压坏更是常有的事。“轮椅就是我们的腿,没有腿怎么前行?”他说。
施工维护不当、运行机制未建立、社会参与不够
《2018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共出台了475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有1702个地市、县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受访专家表示,当前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标准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进步明显,但仍存在施工维护不当、城乡不均衡,规范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参与不够等问题。
施工维护不当、城乡发展不均衡。致公党北京市委《关于北京市建设高水平无障碍公共环境的提案》显示:2017年,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曾对全市范围内325家各级别宾馆进行无障碍体验,发现三分之二的被考察宾馆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存在问题;此外,村镇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相对滞后,在农村地区,除无障碍设施不足及利用程度不高外,单体设施建设不达标现象也比较突出,管理维护水平普遍较低。
规范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许槟介绍,目前无障碍环境系统化建设规范化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强有力且有效的主管机构或协调组织者。“各省、市残联作为社会团体,其协调力度十分有限,虽然法规赋予其监督和建议权,但在具体执行中仍然需要依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自觉性。”许槟说。
认识有限、社会参与水平不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煜表示,由于长期将“无障碍”等同于“助残”,导致大多数个人和团体往往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己无关”,也很难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意识。
唤醒“沉睡”无障碍设施需多方发力
如何唤醒“沉睡”的无障碍设施?受访的专家和残障人士均表示需要从多方发力。
许槟表示,要探索建立包括规划、施工、竣工、维护、体检评估和监督反馈一体的全程运作机制。“当前各地区无障碍公共环境还不是一个有机整体,还没形成相关衔接的关联体系,这也是大家反映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有设施,但还是出门不方便。”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建设无障碍城市的同时,乡村无障碍建设短板也需尽快补齐。当前,要以开展乡村振兴为契机,将乡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其中,补齐农村无障碍公共环境建设的短板,并将农村无障碍公共环境建设纳入考核内容,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无障碍设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助残,而是服务于所有人,是给大家提供有尊严生活的基础条件。”宋煜说,应该充分利用盲人体验馆、科技馆、博物馆等现有资源,积极推动各类社会公益项目,普及无障碍通用设计理念,让每个人都有意识成为无障碍公共环境的建设者。 (吴文诩 陈宇轩 邰思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