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茶匠多
——我省首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见闻
近日,在2019年陕西省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中,我省安康、汉中、商洛三市13个区县的110名手工制茶能手各施所长,“十八般武艺”尽数展现,却异曲同工,将制茶的奥秘和绝技展现得淋漓尽致。
茶马贸易下的生存技能
在秦岭的屏障和巴山的庇护下,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所处的秦巴山区,以海拔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温润、光照及土壤条件极适宜于名优茶种生长而成为中国最早种茶、贡茶的地方,并进而成为我国近千年“茶马贸易”的主要茶源,拥有最先走向世界的茶文化。
“杀青温控牵扯到茶的品质,杀不好,直接影响茶叶口感、汤色和香气。”从事制茶10多年的平利县马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的练香花说,“这些老一辈人都知道,摊晾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杀青的温度也会不一样。他们都是靠产茶、制茶生活,这是生存本能!”
这几乎是所有选手的“标准答案”。温控是关键、揉捻要及时、排气要合理、翻捏散揉搅要掌握好节奏……现场众多选手的只言片语,满满都是与生俱来的制茶功夫,是一种深至血液里的“遗传”。
脱贫攻坚下的手艺助力
上午10时,随着省总工会副主席丁立虎的一声令下,以“弘扬工匠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陕西省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正式在女娲故里平利开赛。
比赛现场,数十个炒茶锅一字排开,制茶能手们双手一边在炒茶锅中翻炒,一边抖落茶叶散团,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茶香阵阵扑鼻而来。
作为安康市表彰的全市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家”,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梅认为,炒茶这门传统工艺是老辈们留下的宝贵技艺,大家不应该遗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成为靠技能脱贫致富的手艺人。
持续发展下的守艺传承
“要实现陕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得鼓励更多制茶能手将这一手艺坚守下去!”汉中选手曹满江说。
曹满江是勉县龙江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这些年种了500多亩茶园。谈起为什么要从事茶行业,他笑着说,子承父业,这是一种情怀。
如今,曹满江的儿子曹海军也走上了做茶“守艺”之路。懂得许多制茶技术的曹海军,不仅成立公司助力当地脱贫攻坚,还坚持钻研新的制茶技术,努力把这种制茶技能传承下去。
付出总有回报。本次大赛中,曹满江荣获卷曲茶项目三等奖,他的儿子曹海军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全省3名卷曲茶一等奖获得者之一。(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近日,在2019年陕西省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中,我省安康、汉中、商洛三市13个区县的110名手工制茶能手各施所长,“十八般武艺”尽数展现,却异曲同工,将制茶的奥秘和绝技展现得淋漓尽致。
茶马贸易下的生存技能
在秦岭的屏障和巴山的庇护下,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所处的秦巴山区,以海拔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温润、光照及土壤条件极适宜于名优茶种生长而成为中国最早种茶、贡茶的地方,并进而成为我国近千年“茶马贸易”的主要茶源,拥有最先走向世界的茶文化。
“杀青温控牵扯到茶的品质,杀不好,直接影响茶叶口感、汤色和香气。”从事制茶10多年的平利县马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有限公司的练香花说,“这些老一辈人都知道,摊晾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杀青的温度也会不一样。他们都是靠产茶、制茶生活,这是生存本能!”
这几乎是所有选手的“标准答案”。温控是关键、揉捻要及时、排气要合理、翻捏散揉搅要掌握好节奏……现场众多选手的只言片语,满满都是与生俱来的制茶功夫,是一种深至血液里的“遗传”。
脱贫攻坚下的手艺助力
上午10时,随着省总工会副主席丁立虎的一声令下,以“弘扬工匠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陕西省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正式在女娲故里平利开赛。
比赛现场,数十个炒茶锅一字排开,制茶能手们双手一边在炒茶锅中翻炒,一边抖落茶叶散团,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茶香阵阵扑鼻而来。
作为安康市表彰的全市助力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家”,平利县富硒堂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秀梅认为,炒茶这门传统工艺是老辈们留下的宝贵技艺,大家不应该遗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成为靠技能脱贫致富的手艺人。
持续发展下的守艺传承
“要实现陕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得鼓励更多制茶能手将这一手艺坚守下去!”汉中选手曹满江说。
曹满江是勉县龙江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这些年种了500多亩茶园。谈起为什么要从事茶行业,他笑着说,子承父业,这是一种情怀。
如今,曹满江的儿子曹海军也走上了做茶“守艺”之路。懂得许多制茶技术的曹海军,不仅成立公司助力当地脱贫攻坚,还坚持钻研新的制茶技术,努力把这种制茶技能传承下去。
付出总有回报。本次大赛中,曹满江荣获卷曲茶项目三等奖,他的儿子曹海军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全省3名卷曲茶一等奖获得者之一。(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