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38期:第04版 憩心亭

清泉石上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最近这几年,我爱回山里,爱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造访山里的沟沟坎坎,爱在巨石下、溪流边驻足、欣赏,痴痴迷迷而忘返。

我的深山情结这辈子是去不掉了。有人说我没出息,上了二十多年的山,还没上够?我无言以对。说上够了,着实是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上山是生存的需要,你不上山,就意味着你的日子没法过。说是没上够,那是近些年,日子好了,人也老了,就爱回去,就爱上山,就感觉山里的哪儿和哪儿都亲!每次因事回山里,回的时候急急忙忙,走的时候磨磨蹭蹭,就是想多呆会儿。

前几天,山里的亲戚家过事,是两家的事连在一起,我就在老家多呆了几天,就连我们的村长都说,“这是我玉稳哥回来,待得最长时间了!”我笑笑不说话,因为他说的对,我确实事儿多,确实忙,老人去世后,每次都是来去匆匆。

和我家一个院子的根深哥,给老人家过三周年,我是执事,必须从头到尾给帮忙。说是帮忙,也不让我干重活,就是招呼人。夏炜的同学旭日也来了,我的同学滕先生也进山来了,所以在吃完饭后,我就带他们去朝拜我们小东口的神树——大榆树。

大榆树长在小东沟里,要去看它,必须先从我家上面走到下河,进小东沟口,再迤逦而上。小东沟口的北边是火神庙,是我小时候上学的地方。一条小溪,从火神庙的南边流下来,将庙和村子一分为二。从村子里转过来,沿着小溪,拾级而上,就进入了小东沟。

沟口我大哥家的坎儿下,一股水从石后出来,跳下一个坎儿,落入一个小石潭,水在下落的时候,被一个石头分割,成了几绺儿白练,煞是好看,水落在石潭内,有声有雾。水潭上边的石头很大,我同学滕先生带着女儿,就坐在石头上,让他媳妇给他爷儿俩照相,臭美了好长时间,还不想走。

进沟不远,需要过河,溪流上有列石,还有一根独木横在河上,旭日几个年轻人,就不过列石,就是喜欢在独木上,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滕的女儿也想走,但是胆小,不敢。她让父亲拉她过,结果也没过了。从这里往上,路就陡起来了,石头砌成的小路和山坡之间形成了一个小沟,山坡绿植很好,因为是阴坡,绿深了点,有如墨色。水从上边下来,一条白练在植物和怪石间穿梭,时而被遮盖,时而跳跃出来,就是在各种石头间跳舞,有声有色。

旭日说:“白老师,这就是清泉石上流呀!”我呵呵一笑:“这会儿没有明月,只有太阳。”实际在山里,四季景色不同,朝暮景色也不同,你不能说谁好谁不好,只能说,谁喜欢哪儿就好。我们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和水,无论你进到哪个沟里,清泉石上流的景致,会让你看个够。

由于最近雨多,山里的草木很茂盛,山里的人多数在外打工,真正上山的人很少,所以上山的路,被草木覆盖,行走艰难。我们一边向上攀援,一边还得用棍子处理路边的藤条和草,开出一条路来。小孩子走不动了,我们就在河边的乱石上休息。这里的河转入了地下,一点水都没有。滕的女儿问他爸:“怎么不见河水了?”我给孩子说,这就是山里河的特点,特别是小溪,最容易成这样,一会儿地上,一会儿钻入地下,形成暗河。河边的核桃树上,还有没打完的核桃,草丛里也有没捡拾完的落果,滕先生和他的妻子女儿,跑上跑下捡拾,用石头砸开,好好享受。旭日则站立在一块大石头上,摆各种姿势,让他的小兄弟给他拍照。

就这样,我们披荆斩棘,艰难向上。在气喘吁吁的时候,到了大榆树下。汤峪河的大榆树,没人知道它是什么年代的,也不知道是栽植的还是天然的,它的树根很粗,三四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一圈;它的树冠很大,聚集在树下,天晴晒不到太阳,下雨淋不湿衣服。过去村子里在山上干活、开会的时候,小东口所有的人都可以或站或坐在树下,很舒服。我们村子里乃至汤峪河的人,都视大榆树为神树,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来烧香,也有人来还愿。

大榆树在高台山,俯视着进出小东沟的人,人们知道它的灵性,在做事说话时,都严格自律,所以小东沟口,村子虽小,出的人才却不少。我从高台上下到河谷,从下向上仰视它,它显得愈发高大。我之所以下到河谷里,就是因为河谷里的石头和水。河里的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离水近的石头上布满青苔,让人舍不得去踩踏和攀援,几个巨石随意坐落在那,就成了精致的写意山水画水从高处流下,在石头上停留,再下来,落在另一块石头上,在石头上流淌,再跳跃而下,溅起水花,最后落入小石潭中……我用手机不停拍摄,想拍出王维诗句里“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可是我的水平不行,根本就到不了大贤的境界。但是,我们就是凡夫俗子,我们也能将清泉流在石上的画面映在脑海中,刻画成像。回到县里几天了,当我静下来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小东沟,想起大榆树,想起清泉石上流……

□白玉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