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53期:第04版 视野

划龙舟救屈原是端午源头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节日。如果从有雏形算起,这个节日至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端午又名“重五”。据南朝梁人吴均所撰《续齐谐记》讲,这个节日当起源于纪念屈原。于是乎,人们一直将划龙舟救屈原当成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最终源头,以至于一提到端午,人们就会立即将划龙舟与救屈原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端午划龙舟的习俗,这一点连屈原都“供认不讳”(《九歌》),更何况也没有哪个史料能证明屈原就是死于五月初五这一天。那么,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很多读者都在一直关心的问题。其实,端午划龙舟最初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具有全民出动共同驱邪的活动是在中国南方民族春季送瘟神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俗话说:“枇杷黄,医者忙。”每年阴历四五月份正是南方疫情流行的高发期。为了躲避瘟疫,村村寨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口拉起禁绳,避免瘟疫的流入。但一旦瘟疫流入,人们就必须想方设法,尽早将瘟疫送走。为送走瘟疫,驱逐病魔,人们除饮用雄黄酒,用艾叶煮水沐浴及插戴菖蒲、艾蒿、石梅花、山丹花以及蒜头等药用植物外,最常用的方式便是用巫术的手段送瘟神了。

送瘟神的方式很多,在水道纵横的江南水乡,以水路为主要通道的人们自然会想到用船载的方式将瘟神送走。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纸叠成小船,将瘟神偶像放入纸船,点燃纸船上的蜡烛后,让小船顺流而下,纸船边走边烧,瘟神就这样被送走了。毛泽东主席在《七律·送瘟神》中所说的“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讲的就是这个传统;另一种方法是将瘟神放入小船,摆上粽子等供品,然后由人划船顺流而下将瘟神送走。如果是一家一户送瘟神,自然也就不会再发生什么故事,但如果是家家户户、村村寨寨都送瘟神,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家或本村瘟神送走,于是便出现了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场景。后来,随着疫情的减弱和人们抵抗瘟疫方式的增加,五月端午划龙舟送瘟神的原始功能开始逐渐丧失,至少到了南朝,连赫赫有名的大文人也已经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在这一天全民出动,划龙舟、挂艾蒿,只好以拯救屈原一解了之。

中国节日发展史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节日都是从“恶日”发展而来的。例如除夕、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的产生都与恶日降临以及人们定期除恶的说法有关。古人认为,恶日的产生是“恶魔”作乱的结果。而利用仪式与“恶魔”斗法,则是古人最常使用的手段。这些仪式一旦被固定下来并形成规模,一个个以驱魔禳灾为主要功能的节日也就产生了。

在中国,端午节实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此时的影响还主要局限在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魏晋南北朝后,随着社会动荡、南北融合的加剧,端午的逐恶仪式也因适应道教避邪禳灾的需要,而在道教的影响下迅速北上并影响到北方广大地区。但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北上后的端午划龙舟仪式,由于缺少江河,不得不被北方的“旱鸭子”们割舍,而采用了他们常用的戴五毒香包、系五色缕、放风筝、走城、打石仗等方式,将他们心目中的瘟神早早送走。

尽管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对端午节的真正起源已经变得十分朦胧,但通过插艾叶、饮雄黄酒、戴五色缕、穿五毒衣等端午仪式上所采用的传统避邪手段,我们仍能感触到历史上端午节的本来面目。

其实,追溯端午起源,真的与拯救屈原没有任何关系。□苑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