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北移路 长存求索心
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向前行进,市场的发展永远处在变革之中。王村煤矿,这座曾经是全国煤炭系统里的标杆矿井,因为地质条件、煤质等客观原因,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规划,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王村煤矿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职工将何去何从?王村煤矿党政经过数次调研考察和研究讨论,按照陕煤集团“稳定渭北、壮大彬黄、做强陕北”战略思路,最终下定了一个决心:企业要转型!我们要“走出去”,战略北移,到陕北为职工寻求出路。从此,王村煤矿干部职工的足迹遍布陕北荒漠,开始了“北移”的漫漫征程……
山里下雪了
2015年3月25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一天。为了早日实现企业转型,从这一天开始,王村煤矿第一批“走出去”人员带着企业的期盼和亲人的思念,毅然踏上了“北上”之路,他们即将奔赴陕北红柳林筹建第一个项目部。当车辆行经黄龙山,突然下起了大雪,漫天纷飞的雪花一团一团铺天盖地地压下来。天阴沉沉、灰蒙蒙的,能见度很低,车子开着雾灯,打着双闪,小心翼翼地在山路上挪动着,一时间,就连车上的气氛也显得有点沉重。
带队领导打开了话匣子,为职工们打气:“在家千般好,出门半步难,今天的天气是不好,但雪再大又怎样,事再难又怎样?我们王村人什么时候说过一个怕字?又何曾有什么事是我们王村人干不成的!”又一位领导说:“过去王村矿效益好的时候,全省都来学王村,那会儿王村矿可是风光无限。如今企业困难了,前进的道路遇到了阻碍,我们可不能给王村人丢份,不管在哪,我们都要继续发扬好‘王村精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一定要让我们王村的钢铁队伍在陕北这片天地立得住、扎得稳、树品牌、创奇迹!”众人听了齐声叫好,身上顿时充满了劲头,连这纷纷扬扬的雪花也立时显得那么的可爱。
车辆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安全走出了黄龙山,而此时的天空已风雪不再,换之晴空万里。天公作美,让大家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此后的一个多月,王村煤矿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部在陕北红柳林矿业公司成功奠基。
老家来人了
老崔在王村矿干了一辈子掘进。1988年王村煤矿建成投产,老崔从一名普通的掘进工,一路干到班长、副队长、队长,最后干到掘进副总工程师。“走出去”时,老崔临危受命,担任陕北第一个掘进项目部的经理。临走前,矿领导握着老崔的手:“老哥呀,您是把一辈子的青春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王村,但是现在还是不能让您休息,这既是组织交付的任务,也是我们大家的期盼啊。”老崔生性豪迈,拍了拍胸脯说:“面对困难,咱王村不是第一次‘亮剑’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端午节那天,矿领导带着矿本部一行人赴陕北慰问红柳林项目部干部职工。看到从老家来了这么多熟悉的面孔,老崔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堂堂七尺男儿,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竟然哗哗地流下了眼泪,拉起领导的双手,嘴里喃喃地念叨:“老家来人了,老家来人了……”
后来大家从老崔嘴里了解到,外面的活真不好干!陕北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化矿井,井下断面大,大型机械全是进口,支护方式也不一样。矿井年产量都是上千万吨,关中地区几十、一百多万吨的煤矿和这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好多设备我们连见都没见过。我们的队伍刚上去时,一没技术,二没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工作也是不断摸索着干,难免有时出现差错,受到处罚。面对甲方的责问、同行的质疑,老崔心里有苦说不出,满心的委屈只能硬往肚里咽。老崔说:“事总得干,而且还要干好,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也要咬牙坚持,要不然,我对不起领导的嘱托,对不起王村职工兄弟们的期盼。”
之后,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靠着王村人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和不断学习的精神,这支队伍逐渐步入正轨,工作越干越顺手,无论在安全管理、工程质量,还是劳动纪律、各类评比验收中均名列前茅。
老张晒黑了
老张是内蒙人,已经快50岁了,王村煤矿建矿时就在这儿。这些年在采煤队、机运队、销售科、车间都待过,是个老把式。“北移”以来,澄合在陕北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陕北红柳林、小保当相继建立了好几个项目部。2018年7月份,矿上又传来喜讯,我们顺利中标承接了曹家滩煤矿的皮带运输系统,曹家滩项目部即将筹建!刚刚办理离岗手续赋闲在家的老张,顿时坐不住了,找到矿领导那里主动请缨:“领导,皮带运输这儿我熟!让我去!我这一离开岗位吧,在家闲着没事,浑身都难受,总想找点事干。这次正好用得上我,领导,就让我再给矿上出出力吧!”
上陕北的那天,曹家滩项目部土建施工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在工地上,我见到了老张。半个月没见,老张本来就比较黑的脸庞晒得更黑了,像炉膛里快要烧尽的火炭,黢黑里透着暗红,还伴着细细的血丝。一双粗手满是老茧,简直就跟砂纸一般。我半开玩笑半心疼地问:“你这个内蒙人,身体这么壮实这么能扛,也会晒成这样?”老张憨憨一笑还没等说话,旁边的工友就回答道:“陕北的紫外线毒啊,白天太阳能照到的地方热得要命,照不到的地方又是阴凉的,晚上更是凉嗖嗖要盖厚被子。老张这半个月天天在工地上跑前跑后,身上都晒褪了一层皮,手一挨着就疼。”看着老张这样,大家的眼圈都湿润了。
经过仅仅一个月时间,曹家滩项目部建成了,工人也陆续进驻项目部,各项工作按章有序地进行着,老张带着队伍又忙开了……
从2015年“走出去”至今,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四个年头。“走出去”队伍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既是靠矿党政一班人的正确领导,更是靠王村的每名职工对工作的坚持、对信念的坚守,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四年来,王村人心无旁骛,秉承“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工作理念,从最初职工离家不舍的心情和对工作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事业蓬勃、斗志昂扬,其中付出的艰辛、受到的委屈数不胜数,但我们咬着牙挺过来了。
如今,王村煤矿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走出去”创收创效、“引进来”盘活资源,“双轮驱动”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乘着“北移”的大潮,王村现有的五个项目部协同并进,他们干群一心、众志成城、所向披靡,用不悔的青春和敬业的奉献扯动时代的风帆,高歌奋进,破浪远航!(白湘君 澄合矿业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历史的车轮从来都是向前行进,市场的发展永远处在变革之中。王村煤矿,这座曾经是全国煤炭系统里的标杆矿井,因为地质条件、煤质等客观原因,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规划,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王村煤矿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职工将何去何从?王村煤矿党政经过数次调研考察和研究讨论,按照陕煤集团“稳定渭北、壮大彬黄、做强陕北”战略思路,最终下定了一个决心:企业要转型!我们要“走出去”,战略北移,到陕北为职工寻求出路。从此,王村煤矿干部职工的足迹遍布陕北荒漠,开始了“北移”的漫漫征程……
山里下雪了
2015年3月25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一天。为了早日实现企业转型,从这一天开始,王村煤矿第一批“走出去”人员带着企业的期盼和亲人的思念,毅然踏上了“北上”之路,他们即将奔赴陕北红柳林筹建第一个项目部。当车辆行经黄龙山,突然下起了大雪,漫天纷飞的雪花一团一团铺天盖地地压下来。天阴沉沉、灰蒙蒙的,能见度很低,车子开着雾灯,打着双闪,小心翼翼地在山路上挪动着,一时间,就连车上的气氛也显得有点沉重。
带队领导打开了话匣子,为职工们打气:“在家千般好,出门半步难,今天的天气是不好,但雪再大又怎样,事再难又怎样?我们王村人什么时候说过一个怕字?又何曾有什么事是我们王村人干不成的!”又一位领导说:“过去王村矿效益好的时候,全省都来学王村,那会儿王村矿可是风光无限。如今企业困难了,前进的道路遇到了阻碍,我们可不能给王村人丢份,不管在哪,我们都要继续发扬好‘王村精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一定要让我们王村的钢铁队伍在陕北这片天地立得住、扎得稳、树品牌、创奇迹!”众人听了齐声叫好,身上顿时充满了劲头,连这纷纷扬扬的雪花也立时显得那么的可爱。
车辆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安全走出了黄龙山,而此时的天空已风雪不再,换之晴空万里。天公作美,让大家悬着的心也放下了。此后的一个多月,王村煤矿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部在陕北红柳林矿业公司成功奠基。
老家来人了
老崔在王村矿干了一辈子掘进。1988年王村煤矿建成投产,老崔从一名普通的掘进工,一路干到班长、副队长、队长,最后干到掘进副总工程师。“走出去”时,老崔临危受命,担任陕北第一个掘进项目部的经理。临走前,矿领导握着老崔的手:“老哥呀,您是把一辈子的青春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王村,但是现在还是不能让您休息,这既是组织交付的任务,也是我们大家的期盼啊。”老崔生性豪迈,拍了拍胸脯说:“面对困难,咱王村不是第一次‘亮剑’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端午节那天,矿领导带着矿本部一行人赴陕北慰问红柳林项目部干部职工。看到从老家来了这么多熟悉的面孔,老崔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堂堂七尺男儿,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竟然哗哗地流下了眼泪,拉起领导的双手,嘴里喃喃地念叨:“老家来人了,老家来人了……”
后来大家从老崔嘴里了解到,外面的活真不好干!陕北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现代化矿井,井下断面大,大型机械全是进口,支护方式也不一样。矿井年产量都是上千万吨,关中地区几十、一百多万吨的煤矿和这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好多设备我们连见都没见过。我们的队伍刚上去时,一没技术,二没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工作也是不断摸索着干,难免有时出现差错,受到处罚。面对甲方的责问、同行的质疑,老崔心里有苦说不出,满心的委屈只能硬往肚里咽。老崔说:“事总得干,而且还要干好,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也要咬牙坚持,要不然,我对不起领导的嘱托,对不起王村职工兄弟们的期盼。”
之后,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靠着王村人那股不服输的拼劲和不断学习的精神,这支队伍逐渐步入正轨,工作越干越顺手,无论在安全管理、工程质量,还是劳动纪律、各类评比验收中均名列前茅。
老张晒黑了
老张是内蒙人,已经快50岁了,王村煤矿建矿时就在这儿。这些年在采煤队、机运队、销售科、车间都待过,是个老把式。“北移”以来,澄合在陕北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陕北红柳林、小保当相继建立了好几个项目部。2018年7月份,矿上又传来喜讯,我们顺利中标承接了曹家滩煤矿的皮带运输系统,曹家滩项目部即将筹建!刚刚办理离岗手续赋闲在家的老张,顿时坐不住了,找到矿领导那里主动请缨:“领导,皮带运输这儿我熟!让我去!我这一离开岗位吧,在家闲着没事,浑身都难受,总想找点事干。这次正好用得上我,领导,就让我再给矿上出出力吧!”
上陕北的那天,曹家滩项目部土建施工已经进行了半个月。在工地上,我见到了老张。半个月没见,老张本来就比较黑的脸庞晒得更黑了,像炉膛里快要烧尽的火炭,黢黑里透着暗红,还伴着细细的血丝。一双粗手满是老茧,简直就跟砂纸一般。我半开玩笑半心疼地问:“你这个内蒙人,身体这么壮实这么能扛,也会晒成这样?”老张憨憨一笑还没等说话,旁边的工友就回答道:“陕北的紫外线毒啊,白天太阳能照到的地方热得要命,照不到的地方又是阴凉的,晚上更是凉嗖嗖要盖厚被子。老张这半个月天天在工地上跑前跑后,身上都晒褪了一层皮,手一挨着就疼。”看着老张这样,大家的眼圈都湿润了。
经过仅仅一个月时间,曹家滩项目部建成了,工人也陆续进驻项目部,各项工作按章有序地进行着,老张带着队伍又忙开了……
从2015年“走出去”至今,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四个年头。“走出去”队伍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既是靠矿党政一班人的正确领导,更是靠王村的每名职工对工作的坚持、对信念的坚守,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四年来,王村人心无旁骛,秉承“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的工作理念,从最初职工离家不舍的心情和对工作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事业蓬勃、斗志昂扬,其中付出的艰辛、受到的委屈数不胜数,但我们咬着牙挺过来了。
如今,王村煤矿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渐形成了“走出去”创收创效、“引进来”盘活资源,“双轮驱动”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乘着“北移”的大潮,王村现有的五个项目部协同并进,他们干群一心、众志成城、所向披靡,用不悔的青春和敬业的奉献扯动时代的风帆,高歌奋进,破浪远航!(白湘君 澄合矿业公司)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