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08期:第08版 陕煤四版

黄家村

梅方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家村屹立在淮河南岸,据村里的老年人讲有上千年的历史,全村有一千多人,绝大部分人都姓黄,有十几户虽然不姓黄,但也都是黄姓人的亲戚。因此,取名黄家村。

黄家村的人把父亲叫爷,把祖父叫爹爹,把曾祖父叫“老太”,男的就叫男老太,女的就叫女老太;把外公外婆叫“姥外”。除了叔伯兄弟姐妹之类的称呼外,还有称表兄、表叔、表姑、表姐,反正在黄家村不是本家就是亲戚。黄家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同姓的人不能通婚。在解放前,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成为村里的铁律,即使出了五伏(辈)也不行。无论是否同姓,不同辈分的人不能通婚,因为这样会乱了辈份。村里人很团结,一致对外,一个人受欺负,一群人来帮忙。黄家村不好惹,打土匪、抓小偷,一个人吆喝,全村男女老少抄家伙就上。村子南边是座小山,山林里生活着不少野生动物,有野兔、野鸡、野狼等。冬天下雪的时候,大地白茫茫一片,狼在山上没有吃的,就会跑到村里找食吃,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人喊狼来了,大人小孩都会去撵狼,村里的小孩听说狼来了,第一感觉不是害怕,而是两眼放光,立刻激动起来。在旧社会,当地土匪横行的时候,从不敢骚扰黄家村。李鸿章组建淮军的时候,村里去了几十个人,被编入同一个营。一个人冲锋,几十人跟着上,一个人牺牲,一群人要报仇,不用开动员会,不要做思想工作,自动形成一个优秀的战斗集体。淮海战役时,村里有几十个青年参加了解放军,有的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黄家村人取名字无论男女都是三个字,第一个是姓,第二个字是辈份,第三个字才是名。我们家的辈份很高,辈分高的人很受尊重。邻里之间发生纠纷,不用找政府,上法院,只要村里的长辈们出面协调,双方又和好如初。我父亲德高望重,被选为村长,一当就是几十年。我父亲过了七十岁就主动要求辞去村长的位置,无奈村里人不答应,又接着干了8年。我的童年就生活在黄家村。童年时吃的是杂粮,玉米和红薯是主食,煮玉米、烤玉米、玉米面、玉米粥;蒸红薯、烤红薯、煮红薯、红薯干、红薯丝等,变着法吃,现在提起红薯,胃都发酸。偶尔也有吃大米、白面的时候,至于吃肉那可能要到过年。那时村里劳动是大集体,集体出工,集体放工,以铃声为号。尽管是集体劳动,由于村里人集体意识强,出工也出力,庄稼收成都比邻村要好。

黄家村重视文化,家里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谁家孩子学习成绩好,都是家长们夸奖的对象,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在旧社会,村里有人考上了秀才、举人。一人中举,全村光荣。我童年时,村里的学校是最好的建筑,三间大瓦房,一到五年级都在一个大教室内上课,土坯砌的课桌,凳子是自带的。老师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大学生,因为说错了话,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黄家村劳动。黄家村人不让这位文化人劳动,也不批斗他,让他在村子里教学。老师姓顾,我们都叫他老顾,老顾要求很严,回答不上问题,老师就五指并拢在你的头上敲,嘴里喊着:你这个轮(人)呀!我被敲过两回,挺疼的。每周有一个晚上在村里要组织集中学习,村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领学的也是老顾。有时我也跟着大人一起听讲,至今我还能记得毛主席《论十大关系》的片断。谁家孩子要是考上了大学,村里人都来祝贺,敲锣打鼓放鞭炮。改革开放后,村里出了不少大学生,还有好几个博士。黄家村人遵纪守法,家里要是有人行为不端,全家人都觉得脸上无光。因此村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黄家村注重孝道,谁家有孝子,会在全村大会上受表彰,村干部给披红戴花。如果谁家不赡养老人,长辈们会出面制止,村干部在大会上点名批评,直到本人认错改正为止。

黄家村重视劳动,好吃懒做的人会被看不起,勤劳的人倍受赞誉。村里的孩子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拾粪、看场、打猪草、放牛等。我上小学时,每周都有劳动课,摘棉花、除草、拾麦子,放暑假的时候,村里会把小学生集中起来集体劳动,学生们之间开展劳动竞赛,劳动结束还要开会点评,干得好的表扬,干得差的批评,同学们你追我赶不惜体力。由于从小就参加劳动,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冬季相对清闲,孩子们可以捉迷藏、玩打仗,大一点的孩子还结伴到山边抓野兔,逮野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大的看小的,村里仿佛一座大型幼儿园。我辈份相对较高,小伙伴们有叫四爷(排行第四)的,也有叫四爹爹的,在玩耍时倍受尊重。隔三岔五,村里会放露天电影,村里人早早就把场地坐满了,磕瓜子,侃大山,孩子找孩子玩,大人找大人聊,热闹非凡。偶尔也有民间艺人到村里说评书,有《三国》《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艺人说得神采飞扬,村民听得津津有味,直到第二天,孩子们还在争论评书中的情节,有人说关公武艺好,有人说秦琼厉害。我现在还记得《隋唐演义》里的十八条好汉,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

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富裕起来,黄家村人不再为吃穿发愁,村里在新址规划了新村,我家也在新址重新修建了楼房。近几年,黄家村发展了观光农业,拓宽了公路,整修了水库,搞起了农家乐。黄家村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集团机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