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66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从普通铣工到技能带头人

——记2019年“三秦工匠”荣誉获得者贾广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用气枪将三爪卡盘上的切屑清除干净,把工件放置到卡盘夹具上,使用专用工具夹紧工件,关闭数控机床门,调出红外探头确定工件坐标点,点按程序运行键,五轴数控机床开始飞速切削……不一会,一个工件就加工成形了。11月28日,记者来到北方电子研究院,进行这一操作的职工正是该公司生产二厂的精密机加组组长贾广杰,他也是今年“三秦工匠”的获得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

1972年出生的贾广杰个头高大,说起话来声音洪亮,给人的感觉非常干练。走进工作室,墙面上书写的“技能立本创新发展”八个大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贾广杰表示,这是他在一次听专家讲课后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总结出来的,“技能立本就是要把基本功练扎实,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而创新则是建立在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之上,并且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产品,也才能实现更好发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贾广杰1992年刚参加工作时是一名普通铣工,经过四年的时间,勤奋好学的他已能熟练操作厂内各种型号的普通铣床。1996年他开始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操作数控机床在当时还是一门新技术,他也是一个门外汉。“自学,没有什么掌握不了的。”他对自己说道,于是他边干边学,翻阅有关专业资料,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就请教工艺编程人员。经过勤学苦练,从平面加工到斜面加工再到曲面加工,从一次单面加工到一次多面组合加工,从单纯数控操作到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及加工工艺的确定等,都被他成功掌握了,他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数控加工专家。

2001年,单位增添了一批数控加工设备,其中一台从德国引进的高速铣削加工中心,成了他的新伙伴。这台转速达36000r/ min的高速加工中心,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切削领域,国内可借鉴的经验基本没有。他从头摸索、试验,针对不同型号刀具的各类加工状况,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切削参数,并制定了高速加工切削参数选用标准,作为指导编程使用。同时,他毫无保留地把高速加工的理念及经验在同行中进行传授,使许多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

单位在2003年开始试制平板微缝隙天线时,这类天线的零件采用软铝制成,壁厚只有0.5mm,平面度为0.02mm,而尺寸精度要求在IT7级以上,具有高精度、弱刚度、易变形等特点,这样的工艺要求在当时被认为是很难完成的。贾广杰勇于挑战,接下了这项加工任务,他认真分析每张图纸,从毛坯尺寸、工序安排、工艺余量、装夹方法等方面考虑,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攻关,终于试制成功,经他梳理总结的加工工艺也作为这类天线的工艺标准而被采用。

近年来,他们班组承担的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生产加工任务越来越重,关键工件的加工精度、技术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加工尺寸精度为±0.01mm、表面粗糙度为Ra1.6的高精度薄壁类零件时,由于其刚性差,在加工中因切削力、切削热、夹紧力等因素易造成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不过关,此外整个工艺系统的振动还会造成零件出现撕裂等情况。面对难题,他从材料特性、加工路线、刀具几何角度及切削参数等多方面入手,总结出了“薄壁壳体石蜡填充高速加工法”。这种方法是向零件腔体内填充石蜡,增加零件刚性,同时填充物又易于去除并可回收。在选用合理的加工路线基础上,采用高速加工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切削力和切削热,又使激振频率避开了零件的固有振动频率,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加工难题。说起这种方法的设想,贾广杰说源于一场偶遇,当时他遇到了一位搞铸造的老工艺师傅,老师傅说我国古代铸造青铜器常采用失蜡法,青铜器做成后,蜡模也能很容易被去除,“然后我就想,能不能在加工中也借鉴这种方法呢?”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

二十余年的勤奋努力,“能吃苦、会钻研、善创新”在贾广杰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2004年、2008年、2013年三获陕西省技术能手,2004年入选国防工业“511高技能人才”,2010年获中央企业先进职工,2011年获陕西省首席技师,2012年获兵器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2014年获全国技术能手……他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新时代技能工人的“工匠”风采。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