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密集出台、储备工具充足,专家认为——
疫情后,经济将出现补偿性恢复
□陈果静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人对一季度甚至全年经济形势产生了担忧。对此,专家认为,近期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增强市场和企业的信心。同时,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缓解以后,我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将会释放,经济将出现补偿性恢复。
迅速打出政策“组合拳”
2月3日,金融市场如期开市后,A股市场和离岸、在岸人民币汇率在当日均出现了较大调整,但调整仅持续了一天,随后又强势反弹。
这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密切相关,提振了市场信心。
3日和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市场投放了充足的流动性,两天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投放量超过市场预期。
不仅如此,2月3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中标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达到了“降息”效果。利率下降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提振金融市场信心,并将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如期正常开市,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展现了中国政府决策层的自信,更说明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股市、汇市经过开市初期短期波动之后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运行。金融市场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了对中国政府控制疫情、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明确采取财政贴息方式,确保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截至2月6日下午5时,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支出284.8亿元。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十余条财税支持措施,包括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等。
政策工具箱非常充足
面对疫情短期冲击,专家认为,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应对短期压力。
“我们的工具箱是非常充足的。”潘功胜说,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少数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建议,政策更多应该是有针对性地扶持,帮助受影响严重的行业、地区和群体,不应该是“大水漫灌”。也就是说,宏观政策应该注重结构,而不是总量。虽然货币政策可能较发生疫情之前宽松一些,但主力应该在于积极财政政策,包括减收与增支。
目前,财政部已经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在现行结转5年的基础上,再延长3年;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等。
同时,货币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在央行提供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资金基础上,潘功胜指出,下一步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如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是暂时的。”潘功胜说,本次疫情与春节重合,对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造成了影响,延长假期和推迟开工,对工业生产和建筑业也会产生一些冲击。因此,疫情可能会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活动造成扰动,但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会较快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在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时,潘功胜表示,“非典”时期扰动的是当年二季度经济增长,三季度经济迅速出现了反弹。所以,疫情缓解以后,中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将会释放,中国经济会出现补偿性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指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从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这些都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形成支撑。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取得防控疫情的胜利,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陈果静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人对一季度甚至全年经济形势产生了担忧。对此,专家认为,近期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增强市场和企业的信心。同时,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缓解以后,我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将会释放,经济将出现补偿性恢复。
迅速打出政策“组合拳”
2月3日,金融市场如期开市后,A股市场和离岸、在岸人民币汇率在当日均出现了较大调整,但调整仅持续了一天,随后又强势反弹。
这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密切相关,提振了市场信心。
3日和4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市场投放了充足的流动性,两天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投放量超过市场预期。
不仅如此,2月3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中标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达到了“降息”效果。利率下降有利于稳定投资者的预期,提振金融市场信心,并将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如期正常开市,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展现了中国政府决策层的自信,更说明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股市、汇市经过开市初期短期波动之后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运行。金融市场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了对中国政府控制疫情、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
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财税金融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明确采取财政贴息方式,确保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
截至2月6日下午5时,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667.4亿元,实际支出284.8亿元。截至2月6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十余条财税支持措施,包括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等。
政策工具箱非常充足
面对疫情短期冲击,专家认为,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应对短期压力。
“我们的工具箱是非常充足的。”潘功胜说,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少数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建议,政策更多应该是有针对性地扶持,帮助受影响严重的行业、地区和群体,不应该是“大水漫灌”。也就是说,宏观政策应该注重结构,而不是总量。虽然货币政策可能较发生疫情之前宽松一些,但主力应该在于积极财政政策,包括减收与增支。
目前,财政部已经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在现行结转5年的基础上,再延长3年;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等。
同时,货币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在央行提供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资金基础上,潘功胜指出,下一步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强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二是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如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是暂时的。”潘功胜说,本次疫情与春节重合,对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造成了影响,延长假期和推迟开工,对工业生产和建筑业也会产生一些冲击。因此,疫情可能会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活动造成扰动,但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会较快回到潜在产出水平。
在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时,潘功胜表示,“非典”时期扰动的是当年二季度经济增长,三季度经济迅速出现了反弹。所以,疫情缓解以后,中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将会释放,中国经济会出现补偿性恢复。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士指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从内外部环境看,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经济内在的韧性增强,这些都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形成支撑。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影响,取得防控疫情的胜利,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