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产”医用护目镜诞生记
2月12日下午17时许,在西安市鄠邑区沣京工业园内,一医疗企业负责人赵惊涛把40箱,800副医用护目镜装进私家车,匆匆送往陕西医药集团。截至2月18日,赵惊涛的企业已经生产医用护目镜1万多副。
陕西医用护目镜从无到有,不到十天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远赴金华购买材料
2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与7家医药企业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一个礼拜投入生产制造。赵惊涛的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7家企业之一。他们主要生产无菌医疗器械,装配环境满足要求,但苦于没有护目镜镜片模具。
省政府协调西安市高新区企业克林斯曼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采购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接到任务后,该公司负责人连夜赶往浙江金华。经过四天的寻找,才购回原材料和一件不完善的护目镜镜片模具。
2月7日11时,这件缺少关键部件的模具交到赵惊涛手里。赵惊涛一方面联系两家模具设计企业负责人完善模具,一方面落实工人准备投产。企业有注塑机,眼镜架很快生产了出来。可镜片因模具材质不理想,耐磨性不够,迟迟满足不了需求。
赵惊涛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所在工业园区为了保生产,帮助他们招聘工人,还配备了两名义工厨师。省市领导对他们的期望值又也很大。必须解决生产瓶颈,才能达到承诺的日产2000副规模。
三秦工匠赶制模具
在赵惊涛寝食难安的时候,80多公里外的陕汽集团已经悄悄地承担起防疫物资中护目镜的生产任务,并着手镜片模具制造。
2月8日下午,三秦工匠、陕汽汽车装配制造厂铣工席小军和席小军技能工作室几名同事接到生产护目镜模具任务。
席小军回忆说,一开始只提供了一副木质模具,没有图纸,没有参数。他们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怎么下手。后来,送来一副成品医用护目镜。在技术人员配合下,他们一遍一遍地探讨加工方案。
平时加工的都是铁疙瘩,要做加工PC(聚碳酸酯)的模具,如何保证冲压机冲压时,原材料不破裂,还能满足精度要求。席小军们把样品镜片拆下来,对折180度实验柔韧性。发现这款PC材质柔韧性不错,才定下无间隙模具加工方案。
以往开一套模具,需要一周时间。可这次要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完成开模并投入生产,考验着席小军和他的团队。
当晚8时许,席小军开动一台普通铣床,缓缓操纵手柄拉开加工序幕。
铣工铣出轮廓就可以,后续还有数控铣、线切割、修模等环节。可这次任务紧,席小军尽量减少环节,压缩工时。以往的工序是,铣工粗铣完,钳工打眼划线。铣工再精铣,前后往复四次。当晚,席小军一人大包大揽,尽量节省时间。
6小时后,顺利进入修模收官环节……2月9日12时许,两丝(0.02毫米)的塞尺一圈塞不进去,历时16小时的护目镜模具加工结束!
防雾护目镜已经投产
2月9日20时许,席小军们再次加班。这次,他们仅仅用了8个小时,便为赵惊涛赶制了一套护目镜模具。
这些天,席小军们一边忙着日常工作,一边投入紧张的医用护目镜装配工作。一个班1000副,不少人临时转产护目镜流水线。
如今,走进陕汽冲压车间,镜片生产紧张有序。一张镜片材料,冲压12副镜片。两名工人配合默契,一人冲压,一人收集装箱。一个班可冲压5000副,一天保守估计可冲压1万副镜片。
起雾是大多数护目镜的弊病。席小军们在实验过样品不漏水后,又在防止起雾方面琢磨了起来。他们查阅资料,借鉴单向阀门设计工艺,几天时间赶制出单向透气阀模具,大大缓解了起雾现象。同时,在他们的建议下,企业购回防起雾镜片材料,并已批量投产。
席小军们付出的是汗水,换来的是企业日产3000副护目镜的产能,还为赵惊涛们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创造了可能。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2月12日下午17时许,在西安市鄠邑区沣京工业园内,一医疗企业负责人赵惊涛把40箱,800副医用护目镜装进私家车,匆匆送往陕西医药集团。截至2月18日,赵惊涛的企业已经生产医用护目镜1万多副。
陕西医用护目镜从无到有,不到十天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远赴金华购买材料
2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与7家医药企业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一个礼拜投入生产制造。赵惊涛的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7家企业之一。他们主要生产无菌医疗器械,装配环境满足要求,但苦于没有护目镜镜片模具。
省政府协调西安市高新区企业克林斯曼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采购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接到任务后,该公司负责人连夜赶往浙江金华。经过四天的寻找,才购回原材料和一件不完善的护目镜镜片模具。
2月7日11时,这件缺少关键部件的模具交到赵惊涛手里。赵惊涛一方面联系两家模具设计企业负责人完善模具,一方面落实工人准备投产。企业有注塑机,眼镜架很快生产了出来。可镜片因模具材质不理想,耐磨性不够,迟迟满足不了需求。
赵惊涛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所在工业园区为了保生产,帮助他们招聘工人,还配备了两名义工厨师。省市领导对他们的期望值又也很大。必须解决生产瓶颈,才能达到承诺的日产2000副规模。
三秦工匠赶制模具
在赵惊涛寝食难安的时候,80多公里外的陕汽集团已经悄悄地承担起防疫物资中护目镜的生产任务,并着手镜片模具制造。
2月8日下午,三秦工匠、陕汽汽车装配制造厂铣工席小军和席小军技能工作室几名同事接到生产护目镜模具任务。
席小军回忆说,一开始只提供了一副木质模具,没有图纸,没有参数。他们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怎么下手。后来,送来一副成品医用护目镜。在技术人员配合下,他们一遍一遍地探讨加工方案。
平时加工的都是铁疙瘩,要做加工PC(聚碳酸酯)的模具,如何保证冲压机冲压时,原材料不破裂,还能满足精度要求。席小军们把样品镜片拆下来,对折180度实验柔韧性。发现这款PC材质柔韧性不错,才定下无间隙模具加工方案。
以往开一套模具,需要一周时间。可这次要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完成开模并投入生产,考验着席小军和他的团队。
当晚8时许,席小军开动一台普通铣床,缓缓操纵手柄拉开加工序幕。
铣工铣出轮廓就可以,后续还有数控铣、线切割、修模等环节。可这次任务紧,席小军尽量减少环节,压缩工时。以往的工序是,铣工粗铣完,钳工打眼划线。铣工再精铣,前后往复四次。当晚,席小军一人大包大揽,尽量节省时间。
6小时后,顺利进入修模收官环节……2月9日12时许,两丝(0.02毫米)的塞尺一圈塞不进去,历时16小时的护目镜模具加工结束!
防雾护目镜已经投产
2月9日20时许,席小军们再次加班。这次,他们仅仅用了8个小时,便为赵惊涛赶制了一套护目镜模具。
这些天,席小军们一边忙着日常工作,一边投入紧张的医用护目镜装配工作。一个班1000副,不少人临时转产护目镜流水线。
如今,走进陕汽冲压车间,镜片生产紧张有序。一张镜片材料,冲压12副镜片。两名工人配合默契,一人冲压,一人收集装箱。一个班可冲压5000副,一天保守估计可冲压1万副镜片。
起雾是大多数护目镜的弊病。席小军们在实验过样品不漏水后,又在防止起雾方面琢磨了起来。他们查阅资料,借鉴单向阀门设计工艺,几天时间赶制出单向透气阀模具,大大缓解了起雾现象。同时,在他们的建议下,企业购回防起雾镜片材料,并已批量投产。
席小军们付出的是汗水,换来的是企业日产3000副护目镜的产能,还为赵惊涛们发挥民营企业作用创造了可能。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