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小工厂”书写脱贫“大文章”
5月29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北京举行“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启动大会。平利县是唯一的试点单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经过对平利社区工厂的深度调研认为,新社区工厂有利于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有利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平利这次抢抓公益项目试点机遇,毫无疑问将会再次刷新平利新社区工厂的新高度。
“社区+工厂”的平利模式,随着新时代而生,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蹚出一条新路,正书写着新时代社区小工厂成就大战略的大文章。
2010年遭受“7·18”特大洪灾后,平利县按照陕南移民搬迁部署,许多村镇村民需要实施搬迁。平利先后建设112个集中搬迁安置区,累计让28555户83307人告别了深山搬进新居。
随着大量人员纷纷搬进社区,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有的家庭积蓄少,有的劳动力缺技术,有的没稳定收入……面对这些问题,平利县的决策者认识到:“决不能一搬了之。”
如何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挣钱增收?调研发现,平利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产品,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大多采取以件计酬,对工作时间、场所限制不严,具有工人上手操作快、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非常适合需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就业。
“靶向”摸清后,平利随即把就业创业、招商引资和移民搬迁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办社区工厂,引导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平利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带就业,探索了“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平利模式,在全县全面发展社区工厂。
香港嘉鸿集团抢占先机,2016年就决定把平利建成西部最大手套出口基地。正是与香港嘉鸿集团的合作,平利嘉鸿手套社区加工厂先后建分厂17家,2017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一花引得百花放,杭州合力毛绒玩具、江苏阳光制衣、上海嘉麟杰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社区工厂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平利。平利11个镇建设83家社区工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经营主体181家,10家电商公司和796家网店,形成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4个社区工厂产业集群,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社区+工厂”的“平利模式”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如今,这一模式,正改变着平利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如药妇沟社区居民吴丰珍所说,社区工厂让她“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晚上下班了还可以去广场跳跳舞,感觉生活得很幸福。
4月10日,在药妇沟社区采访时,40岁的黄细燕说,她在嘉鸿手套厂上班2年多,平均月工资2000元,虽然比在外打工赚得少一点,但下班就能回家与老人相亲,与小孩相爱,以前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时才能短暂地回家住几天,还是在家门口上班好。
与黄细燕、吴丰珍一样,平利有一大批搬迁群众在社区工厂加工手套、生产毛绒玩具、装配电子元件、制作手工艺品,拿上了稳定的工资,过上了红火的日子。平利许多贫困户,也因此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的预期目标。
60多个县区纷纷来平利考察取经,社区工厂已在陕南多个县区落地生根,被实践证明是可以大力推广的发展模式。通讯员 熊荣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5月29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北京举行“暖心工程·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公益项目启动大会。平利县是唯一的试点单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经过对平利社区工厂的深度调研认为,新社区工厂有利于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有利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平利这次抢抓公益项目试点机遇,毫无疑问将会再次刷新平利新社区工厂的新高度。
“社区+工厂”的平利模式,随着新时代而生,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蹚出一条新路,正书写着新时代社区小工厂成就大战略的大文章。
2010年遭受“7·18”特大洪灾后,平利县按照陕南移民搬迁部署,许多村镇村民需要实施搬迁。平利先后建设112个集中搬迁安置区,累计让28555户83307人告别了深山搬进新居。
随着大量人员纷纷搬进社区,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有的家庭积蓄少,有的劳动力缺技术,有的没稳定收入……面对这些问题,平利县的决策者认识到:“决不能一搬了之。”
如何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挣钱增收?调研发现,平利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工产品,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大多采取以件计酬,对工作时间、场所限制不严,具有工人上手操作快、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非常适合需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就业。
“靶向”摸清后,平利随即把就业创业、招商引资和移民搬迁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办社区工厂,引导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平利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带就业,探索了“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平利模式,在全县全面发展社区工厂。
香港嘉鸿集团抢占先机,2016年就决定把平利建成西部最大手套出口基地。正是与香港嘉鸿集团的合作,平利嘉鸿手套社区加工厂先后建分厂17家,2017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一花引得百花放,杭州合力毛绒玩具、江苏阳光制衣、上海嘉麟杰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社区工厂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平利。平利11个镇建设83家社区工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经营主体181家,10家电商公司和796家网店,形成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4个社区工厂产业集群,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社区+工厂”的“平利模式”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如今,这一模式,正改变着平利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如药妇沟社区居民吴丰珍所说,社区工厂让她“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晚上下班了还可以去广场跳跳舞,感觉生活得很幸福。
4月10日,在药妇沟社区采访时,40岁的黄细燕说,她在嘉鸿手套厂上班2年多,平均月工资2000元,虽然比在外打工赚得少一点,但下班就能回家与老人相亲,与小孩相爱,以前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时才能短暂地回家住几天,还是在家门口上班好。
与黄细燕、吴丰珍一样,平利有一大批搬迁群众在社区工厂加工手套、生产毛绒玩具、装配电子元件、制作手工艺品,拿上了稳定的工资,过上了红火的日子。平利许多贫困户,也因此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的预期目标。
60多个县区纷纷来平利考察取经,社区工厂已在陕南多个县区落地生根,被实践证明是可以大力推广的发展模式。通讯员 熊荣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