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13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在陕西工人报社调研时的讲话

(2020年6月30日)郭大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20年6月30日)

郭大为

2018年12月21日,我来过陕西工人报社,距今天557天。当时,报社的环境给我的深刻印象就是条件比较简陋、有点脏兮兮,感觉大家在那样的环境里工作实属不易,从那个时候,我们就下决心一定要改造提升环境,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环境才会吸引来人才,好环境才会使人有精神、在状态,得到尊严、得到体面,这是起码的认识。只有把环境改造好,才算对得起同志们,特别是正在干事创业的青年人,这个很重要。好环境能够促使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包括办公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干事环境,这是大环境的概念。为青年人创造良好的干事和发展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时刻想着怎么让青年人发展得更好、行得更稳更扎实,让他们少受挫折、少走弯路,这样才能赢得青年人的心,赢得青年人的心,才能赢得未来。

我一直想和报社的同志们见见面、说说话,明天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作为党的人在一起忆党史、说党话,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天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大家鼓劲加油,看报社还有什么需要我们推动和解决的问题,看怎样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因为大家都知道,办报人的价值都凝聚在报纸上,报纸的价值有多大,办报人的价值就有多大,所以我们要视报如命,这个“命”,就是安身立业之命。围绕把报办好,首先我谈几点认识,和同志们交流。

报纸反映的是现实,记载的是历史,承载的是文化。据史料记载,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1100多年了。但古代社会的报纸或不是纸质的,或不是印刷的,或非定期、连续发行,一定意义上也不是面向公众的。现代意义上的报纸直接起源是德国15世纪开始出现的印刷新闻纸,一般把1615年创刊的《法兰克福新闻》视为第一张真正的报纸,因为该报有固定名称,每周定期出版一次,每张纸上印有数条而不是单条新闻。报纸的英文一词最早出现于1665年英国第一家报纸《牛津公报》上。办报人对报纸是怎么产生的,应该心中有数。

小报纸,大事业,影响人、塑造人、提升人,甚至改变前途命运。1935年9月,刚翻过雪山、涉过草地的红一方面军占领了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毛主席正在为红军转移方向踌躇不定,就在这时,从一个敌少校副官身上搜到了几张近期的报纸,其中一张《晋阳日报》上写道:“陕北刘志丹‘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规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和少先队二十余万人。”报纸还附有一张所谓“匪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略图。据此,毛主席听了当时唯一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陕西党组织的负责人贾拓夫的意见后,说了四个字“到陕北去!”,这才决定了红军的落脚点,它也是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张报纸,就可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今天。

作为工会报业人,我们还要了解工人报刊的历史。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刊,就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8月创办的《劳动周刊》;第一份工人日报,就是中国共产党省港罢工委员会1925年6月24日出版的《工人之路特号》。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工人日报》创刊于1949年7月15日,毛主席曾两次为《工人日报》亲笔题写报头,在同类报纸中,只有《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能享此殊荣。我们《陕西工人报》的前身是1950年创刊的《西北工人报》,1956年正式更名,报头原来也是选用的毛体,和《工人日报》相比,也是有历史、有味道的报纸,至今已有70年。我讲这些,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不要忘记工人报刊首先姓“党”,要爱党、护党、为党,二是在70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要重整行装再出发。

《陕西工人报》作为党的喉舌,为工人阶级发声,也是省总工会最重要的宣传阵地,无论新闻宣传方式怎么变,这块阵地不能丢。如果没有陕工报,我们就会感觉“黯然失声”。如果一个人不会出声,就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对政治组织也一样。2018和2019年,《陕西工人报》发行量连续两年保持在7.3万份以上,在陕西有较大的影响力,得到广大职工群众喜爱,很多职工读报的兴头,就是从读陕工报开始的,这与你们的努力分不开,功劳是大家的,都付出了汗水和努力。希望你们强化宣传创造价值的理念,把陕西工人报越办越好。讲五点要求:

第一,新班子更应该有新气象。省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报社班子建设,是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产生的新班子。领导班子强,就像我们盖房子一样,四梁八柱一定要立得很端正,基础打得很牢,这个建筑才能成为一个坚固的建筑。领导班子作用怎么发挥呢?首先靠的是团结。合作是最强的战斗力。现在大家越来越体会到,在一起工作,既是组织安排,又是人生缘分,应该倍加珍惜、互相欣赏、学学相长。作为团队成员与人合作要成为习惯。团结产生好心情、好状态,我们既要知道“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更要懂得会团结产生“高颜值”,与人为善的人、和谐相处的人,都会显得年轻;老琢磨人的人、老想整人的人、老给人造成不愉快的人,就会把自己弄得一筹莫展、愁眉苦脸。人不怕累体,就怕累心,累体容易恢复,累心就会累出心病,心病不好治。不和谐、不对路、不对卯,就不团结,就会产生“心墙”,世界上最厚的墙是心墙,一旦有了心墙,就很难拆除。我多次谈过兴头和劲头的问题,有兴头就有劲头,心劲是最大的劲。二是靠发展的眼光。有学者统计,一个新的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用了14个月,微信只用了10个月,这对纸媒的冲击很大,2019年元旦这一天就有17家纸媒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办报人要有紧迫感、危机感。现在是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加快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时尚,更接地气,更有影响力。三是靠进取精神。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计划经济是大鱼吃小鱼,市场经济是快鱼吃慢鱼。所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定要有进取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作为,这样才能够把事情做好。我们坚信,报社这个团队一定能够在开拓进取中体现本领和能力。

第二,报纸之中有政治。1957年,毛主席就提出“政治家办报”这个思想,他是这样讲的:“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毛主席还讲过,“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无产阶级革命的宣传阵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占领。”这就告诉我们,舆论看似无形,却极其有力,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越是形势复杂、思想多元、众说纷纭,越要牢牢站稳政治立场,把稳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担当,真正做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第一位。

第三,陕工报姓党也姓工。翻开《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的第一句就写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必须明确工人报就是要把党的号召、党的主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宣传到工人阶级,使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人民日报前社长杨振武曾说过:“办报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吃透中央精神,与中央保持一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更加自觉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立地,就是要贴近实际,紧接地气,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我们的陕工报是党领导下的报,也是一份给工人看的报,没有工人看,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陕工报一定要为工人说话,说工人听得懂、爱听的话。做工会工作,如果做不到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就失去了价值。陕工报从5月21日起开辟了“三秦班组”专栏,宣传优秀班组建设和班组长,浓厚了班组文化建设氛围,见证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像这样的一些栏目,就要保持和拓展,话语更朴实一点,工人味更浓一点。

第四,办报就是办文化。陕工报是一份有文化底蕴的报纸,出过像叶广芩这样的知名作家,她曾经是陕工报的一名编辑,这是陕工报的骄傲。我们的报纸办好副刊也很重要,副刊办得鲜活生动,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就能成为展示陕西文化和职工文化的窗口。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说过:“报纸,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应该是美的。”陕工报文人相聚,文化气息浓厚,就应该让报纸有文化品位,符合审美标准,让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文化靠积淀,陕工报走了70年历程,我们的文化精髓是什么,作为报社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研究、去思考、去总结。一个单位充满了文化气息,这个单位一定是有活力的。毛主席曾讲:“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短短的两句话,道明了文化的力量。农村人常讲:“我们吃亏就吃亏在没文化上”,但我要加一句话,人缺啥都不怕,就怕缺德,缺啥都能补,缺德难补。报社文人多,文人相聚,思想活跃,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文人相轻,就是一个看不上一个,老看别人缺点,老觉得别人不如自己。人与人相处,服气的是才华,服人的是德行,二者缺一不可。希望同志们向优秀新闻工作者学习,多出新闻名作,一年我们陕工报能不能出几篇陕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新闻作品,要有追求和目标,在这方面要有心劲。

第五,抓管理就是抓发展。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讲: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抓管理的核心在于管人,把人管好用好了,就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人人实干的良好工作氛围。事在人为,不懂事在人为就不懂管理。社长、总编要发挥好“班长”作用,明确社委会和编委会的责任分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完善激励机制,让干事的人不吃亏、有甜头、得提升、能发展,通过重用干事的人,带动更多的人干事。要重视职称评定工作,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使新闻工作队伍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新闻采集、编辑、发行,这三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很重要,作为管理者,要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

陕工报班子结构整体年龄还是偏大,平均年龄为53.7岁,当时配班子的时候,也考虑了年轻化的因素,但不是短时间能够很好改善的,我们必须要为报社的可持续长远发展考虑,所以要进新人,招人要高标准、专业性强。报社的未来要靠名记者来支撑。名记者是要靠培养的,但进到单位的基本素质要好,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还想再强调一个问题,要汲取刘公望案的教训,管理上一定要严格。

最后,我给报社新闻工作者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有职业大情怀。要牢记为谁服务?那就是为党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为职工服务。工人报就要有工人的情结,要通过你们的笔反映工人工作、生活情况和精神面貌,既要正能量满满给人鼓舞,又要敢于报道一些损害职工利益的事情。工人形象的塑造应该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新时代工人新形象要有新报道、新描述。特别是当前,人们会像战争年代尊崇战斗英雄一样,尊崇我们和平时代的劳动模范,要通过你们的精心采编,把劳动模范的鲜活故事展现出来。总之,我们要把报纸办得有温度、有感情,给人思想营养、精神力量,要人人有一种“一日报社人、一生职工情”的大情怀。

二是要有职业高素养。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但我认为还要做到:第一是正义。心正则笔正,就是要做到讲原则、有公心、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心里有一杆秤,良心就是秤砣,应该对自己手中的笔充满敬畏感。第二是真实。要做一个讲诚信、重品行的新闻工作者,要用你们的笔写出真实的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有信用,看报纸的人就多了,这点大家要牢记,我们都要做真人、说真话、干真事。第三是敏锐。敏锐强调的是锐眼看世界,要有洞察力,敏锐的眼光背后,是一个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大脑,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眼光,即使是新闻与你擦肩而过,你也发现不了,更是捕捉不到。

三是要有职业新理念。衡量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是看“官”有多大,看的是本领素质,看的是用“一支笔”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报纸好不好不是自己说的,是读者看出来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要建立新闻作品评价机制,可以邀请新闻界知名人士到报社定期评报,请高手来评报,请读者来评报,要评出动力、给人鞭策。另外也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比如鼓励、支持一些岗位的同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陕西日报等大平台去挂职锻炼,学成归来就能成为高手。新媒体发展迅猛,一定要重视青年人的作用。现在报社80后占36%,90后有4位同志,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报社队伍中来,未来属于青年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