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16期:第01版 首版

持匠心 塑匠韵 筑匠魂

——记航天四院四十三所308室多维编织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有这样一个团队,迎着朝阳前行,踏着星光远去,怀揣飞天梦,栉风沐雨、砥砺歌行!在构建航天新体系的征程中,他们怀揣工匠初心,传承严慎细实的航天精神,持匠心、塑匠韵、筑匠魂,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他们就是航天四院四十三所308室多维编织组。这个班组有成员54人,承担着我国多个重点型号关键件预制体的生产,是喉衬制备的首道工序。班组成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极致的工作态度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多年来任务完成率100%,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使人疲乏不堪、放弃坚持的往往不是长途跋涉,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如何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剔除林林总总的“沙子”,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

特种纤维编织作为重点型号首道工序,每件产品需要多达数十万次的重复动作,产品周期长、交叉配合多、控制难度大。为了有效避免在预制体成型阶段出现“先天缺陷”,班组以工艺流程生产为主线,持续开展精细化质量管理,推行“带班长层级负责制”,关键产品实行“包干制”;注重产品过程监控,开展关键参数“一看二确认”;关注产品异常波动,将喉衬质量控制重心前移。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改进措施,有效提升了喉衬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

随着型号生产任务不断多元化,班组面临着手工操作逐渐向自动化过渡的难题。而对新进设备如何快速搭建岗位成才的人才育成平台,则是他们思考的问题之一。

为此,多维编织组运用“操作示范”结合“一带一”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组内“优势”资源,以点带面,快速掌握新设备操作要领,不断提高班组成员整体技能水平。同时,不断细化、强化培训平台,采取“耳闻、眼观、手练”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逐步帮助团队成员做到“精一门,通多门”。通过上述措施,顺利完成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的过渡,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有效提升现场生产能力。

该班组创新采用“螺旋线”新型编织方法,制备国内最大尺寸的细编结构预制体,经过工艺适应性研究,生产周期缩短56%,拓宽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领域。

2010年,承担高弹性耐热针织材料研制,攻克了织物成型技术、给纱机构设计优化、织物性能稳定性研究等多项技术难点,历经8年,实现了针织布成型的全线自动化生产,人员配置减少50%,生产效率提升5倍。

2018年,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结合近30年手工编织经验积累,全球首台高精度自动化编织平台与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编织产品从单件手工管理到自动化云管理的技术与管理飞跃。(韩晓敏 韩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