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童年
拜互联网所赐,拜电脑、手机普及,拜交通信息发达,地球真变成村了。一个人只要有手机,只要肯上网,只要加好友现身互联网,地球上角角落落的人和事不但瞬间可以知道,而且瞬间可以传播。从前人好像都在旮旯犄角隐藏着、潜伏着、埋没着,忽然一夜间,都露头了、现身了、活灵活现了。从前擦肩而过、一面之缘的;在一个围墙里读过书,在一个军营里当过兵,在一个单位共过事,在一个地方落过难,借助海量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忽然就聚首了。多半是华发见华发,假牙对假牙,岁月纵横在脸上,不抚今追昔,怎么可能呢?人生苦短,真是“短”啊!校园分手时,都还是祖国的花朵,再聚首时祖国的花朵已经变成下一代的下一代了。
过来人聚会,说起童年,无不津津有味。有位祖国的花朵问我:“叔叔,你们那一代的童年真那么好吗?”我反问:“你觉得呢?”孩子一脸茫然,一眼困惑。“看景不如听景”,诚然哉!但让下一代的下一代听上一代的上一代说童年,真像说梦一样,洗耳恭听,也必是一头雾水。这就叫代沟吧!
50后60后的童年真好吗?说真好,必有一片声音附和。那一代的城市娃什么样我不知道,那一代的农村娃是这样的:大人都在“战天斗地”,娃们基本上是被“放养”。不上学的扎堆玩(玩尿泥),上了学的也是结成伴儿,风里来雨里去,谁接送呢?谁顾得上接送呢?独苗苗值钱贵重,也只是在雨雪天接送,平常是不管不顾的。上学归老师教管,一放学就等于放羊了。平时不留家庭作业,寒暑假作业也是挑空儿做。回到家当然也不是全逛荡,要帮大人干零碎活,或者被父亲、母亲临时使唤。忙假给生产队拾麦,暑假给生产队割草,也没有人看管,就是“一窝蜂”。只要不在大人眼皮底下,娃们都是快活的,玩啥儿都是就地取材,上树、耍水、逮老鼠是常事,都随兴儿。一个“疯”字,极尽孩子玩耍的原生态。孩子贪玩,不玩干什么?孩子贪吃,是因为总吃不饱、吃不好,吃啥都是香,被一些大人骂作“饿死鬼托生”。一个“贪”字,也极尽孩子欲望的底线。玩的时候忘了饿,饿的时候还惦记着玩,此外再无别的欲望。当然都有梦想,但也只是梦想而已,心里无所谓充实,也无所谓空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就是知道帮父母干活,体谅家里用度,不胡乱花钱,也没有钱胡乱花。
50后60后的童年真好吗?也未必,起码不尽然。好与不好是比较而言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那时的农村娃太可怜了,就一个字足够概括:“穷!”有多穷呢?现在城里的孩子都未必想象得出来。早晚锅里有吃的,能填饱肚子,真不错了,还求啥?春天青黄不接,一些人家有断炊的危险,就指望吃“返销粮”。我父亲有工作,一家十口也吃过“返销粮”。我母亲织了布去40里外换粮食,背一卷布去,背一袋粮食回,来回跟着我大哥。我大哥虽是老大,年龄并不大,就是个娃,却当“劳力”了。村里还有不如我家的,冰天雪地去上学,有的娃光着脚丫,布鞋还有“窟窿眼睛”,“大舅”(脚大拇指)都露在外边。光身子,外边就穿个烂棉裤、烂棉袄。我家里条件相对好些,起码夏不缺单,冬不缺棉,每年冬天,我的手、脚、耳、脸照样被冻伤。唯一取暖的地方是炕,但总不能老赖在被窝里。有位同侪就曾反驳我:“你那还叫穷吗?”穷不经历,真难以想象。
过来人为什么总说童年好呢?这和“月是故乡明”一个道理,甚至是一个歪理!对远离故乡的人来说,童年就是故乡,故乡就是童年。童年看世界,世界就是童话。童年是一张白纸,想象的比画上去的好看;童年是井底之蛙看世界,只看见巴掌大一片天;童年充满好奇心,一切又都是未知数,看见什么都新鲜。一些人总说故乡的馒头真香,现在却吃不出那种香味了,殊不知馒头还是馒头,只不过自己的味觉早已今非昔比。就是把当年的馒头拿给现在的娃吃,娃也不会说香的,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童年是初升的旭日,绝不会在地平线上停留;是日出前的露水,一见阳光便要悄然匿迹;是早春的蓓蕾,只等着花开。那就是美,与生俱来,却只可拥有,不可复制;只可回味,不可退回。童年有欢乐也有泪水,但欢乐会被存储,泪水会被稀释;童年有甜蜜也有苦难,但甜蜜会被咀嚼,苦难会被过滤;童年有梦想也有失望,梦想会被放大,失望会被屏蔽。
童年是每一个人的,不同人的心里,必留下了不同的烙印;童年是一代人的,时代会给每个人的心上留下相同的烙印。我们的童年不是我们的选择,却是我们的阅历。其实下一代的童年也不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却不得不接受、面对。但愿他们将来也能津津乐道,但愿他们将来不再一声叹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拜互联网所赐,拜电脑、手机普及,拜交通信息发达,地球真变成村了。一个人只要有手机,只要肯上网,只要加好友现身互联网,地球上角角落落的人和事不但瞬间可以知道,而且瞬间可以传播。从前人好像都在旮旯犄角隐藏着、潜伏着、埋没着,忽然一夜间,都露头了、现身了、活灵活现了。从前擦肩而过、一面之缘的;在一个围墙里读过书,在一个军营里当过兵,在一个单位共过事,在一个地方落过难,借助海量的信息传播和互动,忽然就聚首了。多半是华发见华发,假牙对假牙,岁月纵横在脸上,不抚今追昔,怎么可能呢?人生苦短,真是“短”啊!校园分手时,都还是祖国的花朵,再聚首时祖国的花朵已经变成下一代的下一代了。
过来人聚会,说起童年,无不津津有味。有位祖国的花朵问我:“叔叔,你们那一代的童年真那么好吗?”我反问:“你觉得呢?”孩子一脸茫然,一眼困惑。“看景不如听景”,诚然哉!但让下一代的下一代听上一代的上一代说童年,真像说梦一样,洗耳恭听,也必是一头雾水。这就叫代沟吧!
50后60后的童年真好吗?说真好,必有一片声音附和。那一代的城市娃什么样我不知道,那一代的农村娃是这样的:大人都在“战天斗地”,娃们基本上是被“放养”。不上学的扎堆玩(玩尿泥),上了学的也是结成伴儿,风里来雨里去,谁接送呢?谁顾得上接送呢?独苗苗值钱贵重,也只是在雨雪天接送,平常是不管不顾的。上学归老师教管,一放学就等于放羊了。平时不留家庭作业,寒暑假作业也是挑空儿做。回到家当然也不是全逛荡,要帮大人干零碎活,或者被父亲、母亲临时使唤。忙假给生产队拾麦,暑假给生产队割草,也没有人看管,就是“一窝蜂”。只要不在大人眼皮底下,娃们都是快活的,玩啥儿都是就地取材,上树、耍水、逮老鼠是常事,都随兴儿。一个“疯”字,极尽孩子玩耍的原生态。孩子贪玩,不玩干什么?孩子贪吃,是因为总吃不饱、吃不好,吃啥都是香,被一些大人骂作“饿死鬼托生”。一个“贪”字,也极尽孩子欲望的底线。玩的时候忘了饿,饿的时候还惦记着玩,此外再无别的欲望。当然都有梦想,但也只是梦想而已,心里无所谓充实,也无所谓空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就是知道帮父母干活,体谅家里用度,不胡乱花钱,也没有钱胡乱花。
50后60后的童年真好吗?也未必,起码不尽然。好与不好是比较而言的,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那时的农村娃太可怜了,就一个字足够概括:“穷!”有多穷呢?现在城里的孩子都未必想象得出来。早晚锅里有吃的,能填饱肚子,真不错了,还求啥?春天青黄不接,一些人家有断炊的危险,就指望吃“返销粮”。我父亲有工作,一家十口也吃过“返销粮”。我母亲织了布去40里外换粮食,背一卷布去,背一袋粮食回,来回跟着我大哥。我大哥虽是老大,年龄并不大,就是个娃,却当“劳力”了。村里还有不如我家的,冰天雪地去上学,有的娃光着脚丫,布鞋还有“窟窿眼睛”,“大舅”(脚大拇指)都露在外边。光身子,外边就穿个烂棉裤、烂棉袄。我家里条件相对好些,起码夏不缺单,冬不缺棉,每年冬天,我的手、脚、耳、脸照样被冻伤。唯一取暖的地方是炕,但总不能老赖在被窝里。有位同侪就曾反驳我:“你那还叫穷吗?”穷不经历,真难以想象。
过来人为什么总说童年好呢?这和“月是故乡明”一个道理,甚至是一个歪理!对远离故乡的人来说,童年就是故乡,故乡就是童年。童年看世界,世界就是童话。童年是一张白纸,想象的比画上去的好看;童年是井底之蛙看世界,只看见巴掌大一片天;童年充满好奇心,一切又都是未知数,看见什么都新鲜。一些人总说故乡的馒头真香,现在却吃不出那种香味了,殊不知馒头还是馒头,只不过自己的味觉早已今非昔比。就是把当年的馒头拿给现在的娃吃,娃也不会说香的,真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童年是初升的旭日,绝不会在地平线上停留;是日出前的露水,一见阳光便要悄然匿迹;是早春的蓓蕾,只等着花开。那就是美,与生俱来,却只可拥有,不可复制;只可回味,不可退回。童年有欢乐也有泪水,但欢乐会被存储,泪水会被稀释;童年有甜蜜也有苦难,但甜蜜会被咀嚼,苦难会被过滤;童年有梦想也有失望,梦想会被放大,失望会被屏蔽。
童年是每一个人的,不同人的心里,必留下了不同的烙印;童年是一代人的,时代会给每个人的心上留下相同的烙印。我们的童年不是我们的选择,却是我们的阅历。其实下一代的童年也不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却不得不接受、面对。但愿他们将来也能津津乐道,但愿他们将来不再一声叹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