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34期:第04版 视野

莫将“以至”作“以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以至”,“以致”,这是两个同音而容易混淆的词。虽说它们同为连词,在词义上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故用法上也须斟酌。

“以至”有两个义项:一,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二,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后果。如白居易《与元九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而“以致”,也是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第二义与“以致”词义的区别,就在于结果的不同,不限于不好的或不如意的结果。“以至”也可写成“以至于”。

然而“以至”与“以致”,在很多的眼睛里是没有区别的,故尔混用、误用,不知道“以致”所表示的是不好的结果,而错将“以至”作了“以致”。

中央文献出版社《听毛泽东讲史》,在《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一文中有云:

……但败归败,刘邦每次都能起死回生,重整旗鼓,转败为胜,以致于最终平定天下,“角群雄而定一尊”,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能做开国皇帝,而振大汉天声,多么好的结果。所以“以致”用错了,当用“以至”。

《中国读书大辞典》中,有则写王季思先生的文字:

王季思先生是著名的戏曲史家和戏曲评论家,抗战时期广泛阅读整理戏曲小说资料,并出版了《西厢五剧注》,以致于遭人讥嘲:“不读六经看五剧,西厢浪子是前身。”乃作诗回击:“汉宋诸儒语太酸,方经日对古衣冠。一般饱暖思淫欲,又检《红楼》说部看。”研究戏曲之志愈坚。

作者对王先生的《西厢五剧注》既然是肯定的,就不该用“以致于”。其遭人讥嘲,大有“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意味。但“遭人讥嘲”,并非是王先生著作之错,而是错在讥嘲者。故用“以致于”不妥,若用“以至于”就通了。

河南人社版《中国历代才子》一书中,也有将“以至”错用作“以致”的实例,其在写唐末诗人韦庄的《少年困苦,老年显达的诗人——韦庄》一篇中有云:

至于韦庄的词,虽然比起他的诗来为数甚少,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影响也远远超过其诗作之上,以致后人作词,“以唐《花间集》中的韦庄、温飞卿为则。”

可惜“以致”用错了,当为“以至”。韦庄系诗人,又是有名的词人,词风清新流畅,王国维评之曰:“韦端己(韦庄字)词,骨秀也。”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中,有武元衡《赠道者》诗云:“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鉴赏文字是:

从甜蜜的梦境中醒来,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以致在他的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境界:他仿佛看到这一女子来到越国一条溪水边,走进一群穿着红色衣裳的浣纱女子中间;那风姿,那神韵,是这般炫人眼目,就像是开放在一片红色荷花中的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上文中,“以致”表示的结果,是美好的,而并非不好,故不能用“以致”,用“以至”才对。

“以至”并“以致”,音同而义异,引出何结果,须当细分析。□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