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51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人生有百年 无难写华章

——读《昨夜星辰昨夜风》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刘无难老师写的一部个人和家族的记实性作品。刘老师原在铜川矿务局做教育工作,经历几所学校默默耕耘直到退休。1998年回南京定居。2012年,她开始提笔写自己长达七十余年的回忆录,那时刘老师已经年逾八旬。两年后书成,几十万字的个人著述令人惊讶。人们不仅惊讶于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用自己的笔生动记录下自己漫长的人生经历,更感叹这样一幅用岁月绘就的生命画卷中,世事沧桑,悲欢离合,多少人生的惨痛与欢欣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化而起落沉浮。

当代作家冯骥才曾经反复说过:“我关心的只是普通百姓的心灵历程。因为只有人民的经历才是时代真正的经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无难老师的这部个人著述本身就是底层民众的一卷生命史和心灵史。而更为可贵与让人钦佩的是,作为底层的一名知识分子,她的著述不仅字里行间流淌着个人朴素的信仰和对社会的家国情怀,而且也在其真实厚重的个人际遇中,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感悟与思索。

刘无难老师写了七十余年的个人经历心灵史。1937年南京大屠杀前她随家人逃难到四川,颠沛流离,辗转多地。抗战胜利后又回到破败的南京城。几年之间人心惶惶,风雨飘摇,她随自己的爱人狼狈流落到未解放的广州、重庆、四川自贡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她也和无数向往新中国的年轻人一样,迎来了解放和新生。在沈阳东北教育学院,在秦皇岛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在本溪市田师傅煤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革命大熔炉里的锻炼与陶冶,使年轻的刘老师“在精神面貌上,在工作上,在社会地位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从心底感谢祖国所建立起来的优越的社会制度,使每一个像她一样追求进步的年轻人能够有机会自立于社会。她因此产生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1955年,她满怀憧憬,和丈夫一起从东北来到陕西铜川初建的煤矿技工学校。这样,在陕西铜川这所新兴的煤城,在煤矿教育一线一直工作到1988年退休。三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人生最可宝贵的大好年华,但其中的境况遭遇却又是五味杂陈,充满艰辛。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她和她的家族才真正如璞玉浑金,被时代雕琢而放出耀眼的夺目光彩。

在这里,我记下了刘老师书中四位最值得读者品鉴的真实人物。虽然已是过往的历史,但殷鉴不远,殊是难得。这当然又是除去了她们家族后来最杰出的“三刘父子”——刘老师的父亲、爱国诗人刘工天,两位胞弟,著名的油画家刘宇一和国画家刘宇甲。

第一位,是最让著者心灵负重的人,就是“项链的故事”里的周占俊。

第二位,是让著者心怀歉疚的人,他是刘老师的丈夫黄文俊。

第三位,是最让著者心怀感谢的人,他是文革后期解放军21军驻铜川矿务局的参谋长胡明环同志(时任铜川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军代表)。

第四位,是最让著者心存感动的人,这是铜川市最早的市一中的校长,后来又任铜川市文教局局长的王聚堂老人。

《昨夜星辰昨夜风》于2014年底正式出版发行。读者不仅在其中看到一介平民知识分子在其漫长生涯中的淬炼与蜕变,成熟与升华,更可以读出这是一个亲情深厚、恪守传统的家族,一个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家族,更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不断传承接力,走在与祖国同步兴旺发达道路上的家族。我们为刘无难老师这部既具有时代意义,又具有家国情怀的勉力之作击节叹赏。它从一个角度告诉人们,青少年应该游历四方,年轻人不要固化自我,而年长者更应该感悟历史……□田宝国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