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11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高考中考招录季“捷径、后门”信不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每逢高校招录,形形色色的诈骗信息就会在社会上散播,一些不明真相、急于求成的考生及家长往往会被骗子用包装好的所谓“捷径、后门”信息迷惑,进而上当受骗损失钱财。据统计,自2013年7月29日至2018年5月30日,北京三中院及其辖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审理的涉招生录取诈骗案件共41例,该类案件利用了学生的升学需求和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骗取学生及家长财物,影响学生学业和前程,社会公众应提高警惕。

非京入学买户口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招生录取诈骗案件中,很多犯罪分子专门针对非京籍学生入小学有困难的家庭,利用外地户籍学生家长对当地入学政策不了解、不具备入学资格以及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急切心理,编造其有能力获得入学名额,骗取被害人钱财。在连某诈骗案中,被告人连某利用保姆身份接近雇主,谎称表哥在房管局工作,可以拿到北京户口,并出资找朋友扮演房管局工作人员,骗取被害人10万元。法官提醒市民,家中有适龄上学子女的,应全面了解当地入学政策,量力而行。同时建议教育部等职能部门加强对招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公开,尤其可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聚集区域开展宣传活动,防止外来务工人员因为信息闭塞被骗的现象发生,确保公众了解信息的渠道畅通。

名落孙山失意时后门关系迷人眼

升学考试之后,难免有学生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此时学生和家长应理性对待。近几年,有犯罪分子利用落榜学生及家长急于求学、追求名校、迷信“走关系”办事、羞于告知他人的心理,欺骗被害人可以在名校就读,骗取被害人钱财。在赵某、谭某诈骗案中,二被告人谎称可以为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欧某、邱某办理就读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本硕连读”项目,但实际上伪造录取通知书,安排二人在没有学籍、没有学位证书的成人教育培训班学习,不仅骗取二人家属70万元,而且使得本可以就读某师范大学的欧某错过正规招录,使邱某白白浪费一年时间错过招录与复读。法官提醒市民,国家实行“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等均公开”的高校招生制度。院校的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教育部批准招生的学校和计划,国家不予认可。高校招收录取在教育部统一的录取网络系统上进行,教育部指定省级招生机构及各高等学校实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任何单位不得游离于正常工作体制之外招生,不得委托中介招生,所谓“内部指标”都是骗局。家长在为子女奔走求学之时,应多方了解、核查学校资质、办理机构资质、办理人资质,多关注招生入学规定,不要迷信“找关系、走后门”,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急于求成,应对非权威渠道获知的消息提高警惕。

担保协议无保障从军梦碎误前程

入伍从军,是很多青年学子的梦想,部队严格的管理、军校优秀的校风也让很多家长萌生送子从军的想法。目前有不少犯罪分子利用这种心理,编造部队领导身份,谎称可以帮助入伍、就读军校或有地方学校的委培生名额,骗取被害人钱财。在杨某诈骗案中,杨某谎称其与部队领导关系密切,出具就业担保协议书,承诺帮助被害人陈某的外甥和女儿获得武警特招入伍指标和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录取名额,承诺帮助被害人王某的儿子入伍,承诺帮助被害人孙某的女儿进入军区歌舞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单位,先后骗取被害人160余万元。法官建议新闻媒体朋友多通过宣传典型案例、普及招生政策、邀请专家分析招录情况等方式加强对招生录取信息的宣传,提醒广大民众不要轻信非正规渠道。

学生的学业是每个家庭关心的问题,围绕小学入学、中考高考升学、部队入伍、军校入学,涉及招生录取的诈骗层出不穷。三中院法官提醒市民,切勿因“后门、关系”迷了心智,痛失钱财,也耽误前程。

(邢琳 孙淼淼)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