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工业记忆
关键字:记忆,工业
□肖国芳
早就听说成都东郊有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与典藏东郊记忆。去年春节,在朋友陪同下我参观了这个久仰的名胜景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都东郊曾为我国电子、机电工业集中发展区。当时苏联援助中国的9项电子工业,4项集中在成都东郊。这里曾是四川工业的骄傲,当时四川省的13个重点工业项目,成都东郊占了一半以上。成都东郊工业文明的元素与符号,被艺术地镶嵌进现代建筑和街头之中,成为“永不褪色”的工业记忆。
静默在立交桥旁的俄式尖顶塔楼建筑,是新中国成都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主楼高六层、两侧副楼各三层,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据东郊工业史记载,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四川视察工作,临时改变行程到了成都量具刃具厂视察。毛主席视察时进厂的西侧门,后被命名为“幸福门”。
东郊记忆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是成都市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它在无声地叙述着当年那段轰轰烈烈的迁移和火红的建设岁月。
“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东郊记忆建筑的主要特色,它结合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兼容并蓄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办公楼、21世纪初的办公楼,多层厂房和工业感十足的烟囱管道,营造了东郊记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我和妻都是军工企业职工的后代,20世纪五十年代父辈们一直就在苏联援建的企业生活学习工作,在这种环境中,我与妻的结合,也是因为有老一辈在军工企业长期工作结下的深厚友谊的特殊关系。70年代末,妻去了兵器部一家企业工作,我也在一家国防企业工作3年。我们对苏联援建的办公楼、生产车间有着一种特殊情愫,参观这里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的办公楼,多层厂房和工业感十足的烟囱管道,有着营造了东郊记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参观了东郊记忆之后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对我们这些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来说,东郊工业区也承载着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国防工业产业的一段发展史。而对西安市东郊人来说,老企业的一个车间行吊、一堵厂区红墙、一棵老槐树,甚至半截烟囱,都能唤起那一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
当看到一幅食堂青年男女职工手拿饭盒排队吃饭,旁边有抓革命促生产标语的画面时,妻情不自禁地说这里面也有她的身影……
当看到坦克、飞机模型时,不由让我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学校还临建在一所军营中,据福利区有三四里路。由于住在这里的战士们搬走了,我们就在这上课,这里离靶场很近。有一次正上课时,突然听到“嘶”的一声,教室外落下一团冒着火的试验弹头,它在教室的墙壁上串来碰去,发出令人害怕的嘶嘶声,教室里的玻璃都被震碎了,几个女同学吓得爬在桌子下哇哇大哭。后来才知道企业打靶时出了差错,试验弹偏离了方向,恰巧落在学校的教室外面,幸好没有伤到人。这件事发生不久,新学校迅速建在了福利区的南端。当我们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教室时,有的同学幽默地说:“那发炮弹真的令人难忘呀!”
成都的工业记忆,不仅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工业发展史,还有着许多人的光荣、梦想、追求……这些工业遗存,更像一部史书,既记录着沧桑岁月,也成为了城市最鲜活的组成部分,延续着一个城市的血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肖国芳
早就听说成都东郊有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与典藏东郊记忆。去年春节,在朋友陪同下我参观了这个久仰的名胜景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都东郊曾为我国电子、机电工业集中发展区。当时苏联援助中国的9项电子工业,4项集中在成都东郊。这里曾是四川工业的骄傲,当时四川省的13个重点工业项目,成都东郊占了一半以上。成都东郊工业文明的元素与符号,被艺术地镶嵌进现代建筑和街头之中,成为“永不褪色”的工业记忆。
静默在立交桥旁的俄式尖顶塔楼建筑,是新中国成都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主楼高六层、两侧副楼各三层,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路人的目光。
据东郊工业史记载,1958年,毛泽东主席到四川视察工作,临时改变行程到了成都量具刃具厂视察。毛主席视察时进厂的西侧门,后被命名为“幸福门”。
东郊记忆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是成都市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它在无声地叙述着当年那段轰轰烈烈的迁移和火红的建设岁月。
“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东郊记忆建筑的主要特色,它结合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兼容并蓄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办公楼、21世纪初的办公楼,多层厂房和工业感十足的烟囱管道,营造了东郊记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我和妻都是军工企业职工的后代,20世纪五十年代父辈们一直就在苏联援建的企业生活学习工作,在这种环境中,我与妻的结合,也是因为有老一辈在军工企业长期工作结下的深厚友谊的特殊关系。70年代末,妻去了兵器部一家企业工作,我也在一家国防企业工作3年。我们对苏联援建的办公楼、生产车间有着一种特殊情愫,参观这里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的办公楼,多层厂房和工业感十足的烟囱管道,有着营造了东郊记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参观了东郊记忆之后对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对我们这些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来说,东郊工业区也承载着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国防工业产业的一段发展史。而对西安市东郊人来说,老企业的一个车间行吊、一堵厂区红墙、一棵老槐树,甚至半截烟囱,都能唤起那一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
当看到一幅食堂青年男女职工手拿饭盒排队吃饭,旁边有抓革命促生产标语的画面时,妻情不自禁地说这里面也有她的身影……
当看到坦克、飞机模型时,不由让我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发生的一件事:那时学校还临建在一所军营中,据福利区有三四里路。由于住在这里的战士们搬走了,我们就在这上课,这里离靶场很近。有一次正上课时,突然听到“嘶”的一声,教室外落下一团冒着火的试验弹头,它在教室的墙壁上串来碰去,发出令人害怕的嘶嘶声,教室里的玻璃都被震碎了,几个女同学吓得爬在桌子下哇哇大哭。后来才知道企业打靶时出了差错,试验弹偏离了方向,恰巧落在学校的教室外面,幸好没有伤到人。这件事发生不久,新学校迅速建在了福利区的南端。当我们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教室时,有的同学幽默地说:“那发炮弹真的令人难忘呀!”
成都的工业记忆,不仅承载的是一个时代的工业发展史,还有着许多人的光荣、梦想、追求……这些工业遗存,更像一部史书,既记录着沧桑岁月,也成为了城市最鲜活的组成部分,延续着一个城市的血脉。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