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具制好茶
——记陕西产业工匠人才、平利县女娲友缘富硒名茶有限公司洪善楷
山上云雾缭绕,山下建设正忙。
元旦小长假期间,在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高原村,2020年陕西省“十佳制茶工匠”洪善楷投资新建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已拔地而起。
平利县总工会主席王吉双说,在进行内部布局时,除了生产加工、科研推广、销售品鉴区域外,特意设置了洪善楷工匠创新工作室,以此带动更多茶农“用匠心制好茶”,打造平利女娲茶品牌。
今年30岁的洪善楷,父辈从事茶产业近30年,他从小耳濡目染,每当到采摘旺季,看着父亲辛劳的身影,他常常想能否改善传统工艺、让小小的茶叶产出更大的效益?正是基于这朴素的愿望,洪善楷从西安软件科技学院毕业在大城市“风光”了几年后,2014年毅然舍弃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待遇返乡创业。
经过30年的奋斗,洪善楷父亲创立的平利县女娲友缘富硒名茶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且有口皆碑。看到他回来,父亲高兴地逢人就说:“总经理的位子和这一大摊子都给儿子留着!”他却不领情,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一头扎进技术创新中。
打起背包回家时,陕南正值采茶制茶旺季,制茶师傅们已经连续在生产线上忙碌了三天三夜,洪善楷担心师傅们这样熬下去会出现问题,想到从小到大他对于各个生产流程早熟记于心,于是主动要求替换师傅们自己上阵制茶。
次日清晨,一老客户上门购茶,看到洪善楷制的干茶,色泽翠绿显豪、条索圆直似针、干净均匀,迫不及待冲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后却皱起了眉头:“不对,不是这个味儿!”洪善楷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自己的制茶过程有什么遗漏?可仔细回想,昨晚制作流程和方式并无差错。他赶忙冲泡了一杯茶,仔细品尝一番,虽说色香俱全,可这个“味儿”就是“不对”。于是,洪善楷四处讨教解惑,发现问题关键在于传统的加工工艺太过依赖制茶经验,洪善楷立刻联系县茶业局,以自家公司为主体联合多家茶企,发起了《平利名优茶生产关键技术集成》课题研究,通过在制茶过程中反复试验,确定加工各环节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统一了加工标准,破解了平利县传统手工制茶茶品参差不齐的难题
解决了一个难题,新的难题又“蹦”了出来。“我们的山地茶园里的幼苗长势不太好,一部分幼苗又枯了,这样下去这块茶园怕是要废了。”山地茶园土质硬、土肉薄,土壤容易板结,按照常规的管护方式无法达到理想产量和规模。正在洪善楷一筹莫展之时,政府要求推广秸秆还田,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作物秸秆不仅含有较多有机物质,还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保湿能力、改善土壤肥力,从而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洪善楷“借坡下驴”,立即组织人员大量回收秸秆,粉碎后用于山地茶园,这一“土办法”持续了四年,原来板结的土壤得到极大改善,原来一亩只产10余斤干茶的山地茶园产量一下子翻了一倍。
平利盛产女娲银峰,新建茶园引进的都是“龙井43”品种,虽然该品种做出来的茶,滋味鲜爽甘醇、香郁持久,但是茶芽持嫩性较差,发芽几天后便迅速散叶,造成大面积茶园都无法及时采摘单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方咨询查证,洪善楷引进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浙农117”,当年新建茶园340亩,亩产量为“龙井43”的2.3倍且芽头壮实不易散叶,制作出的茶香高鲜、味醇爽口。他因此获得《引进浙龙117茶树品种制作女娲银峰名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专利。
独具匠心制好茶。回乡创业以来,洪善楷时刻把技术创新作为茶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茶叶采摘和加工都是亲自把关:“制茶一定要把控好加工的时间,从鲜叶摊凉到杀青、整形再到烘干,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正是这种精益求精、长期持久的“匠心磨炼”,他先后申请了13项专利,荣获陕西省第二批高级职业农民、省财贸金融轻工系统首批“陕西产业工匠人才”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山上云雾缭绕,山下建设正忙。
元旦小长假期间,在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高原村,2020年陕西省“十佳制茶工匠”洪善楷投资新建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已拔地而起。
平利县总工会主席王吉双说,在进行内部布局时,除了生产加工、科研推广、销售品鉴区域外,特意设置了洪善楷工匠创新工作室,以此带动更多茶农“用匠心制好茶”,打造平利女娲茶品牌。
今年30岁的洪善楷,父辈从事茶产业近30年,他从小耳濡目染,每当到采摘旺季,看着父亲辛劳的身影,他常常想能否改善传统工艺、让小小的茶叶产出更大的效益?正是基于这朴素的愿望,洪善楷从西安软件科技学院毕业在大城市“风光”了几年后,2014年毅然舍弃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待遇返乡创业。
经过30年的奋斗,洪善楷父亲创立的平利县女娲友缘富硒名茶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且有口皆碑。看到他回来,父亲高兴地逢人就说:“总经理的位子和这一大摊子都给儿子留着!”他却不领情,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一头扎进技术创新中。
打起背包回家时,陕南正值采茶制茶旺季,制茶师傅们已经连续在生产线上忙碌了三天三夜,洪善楷担心师傅们这样熬下去会出现问题,想到从小到大他对于各个生产流程早熟记于心,于是主动要求替换师傅们自己上阵制茶。
次日清晨,一老客户上门购茶,看到洪善楷制的干茶,色泽翠绿显豪、条索圆直似针、干净均匀,迫不及待冲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后却皱起了眉头:“不对,不是这个味儿!”洪善楷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自己的制茶过程有什么遗漏?可仔细回想,昨晚制作流程和方式并无差错。他赶忙冲泡了一杯茶,仔细品尝一番,虽说色香俱全,可这个“味儿”就是“不对”。于是,洪善楷四处讨教解惑,发现问题关键在于传统的加工工艺太过依赖制茶经验,洪善楷立刻联系县茶业局,以自家公司为主体联合多家茶企,发起了《平利名优茶生产关键技术集成》课题研究,通过在制茶过程中反复试验,确定加工各环节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参数,统一了加工标准,破解了平利县传统手工制茶茶品参差不齐的难题
解决了一个难题,新的难题又“蹦”了出来。“我们的山地茶园里的幼苗长势不太好,一部分幼苗又枯了,这样下去这块茶园怕是要废了。”山地茶园土质硬、土肉薄,土壤容易板结,按照常规的管护方式无法达到理想产量和规模。正在洪善楷一筹莫展之时,政府要求推广秸秆还田,他上网查阅资料,发现作物秸秆不仅含有较多有机物质,还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保湿能力、改善土壤肥力,从而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洪善楷“借坡下驴”,立即组织人员大量回收秸秆,粉碎后用于山地茶园,这一“土办法”持续了四年,原来板结的土壤得到极大改善,原来一亩只产10余斤干茶的山地茶园产量一下子翻了一倍。
平利盛产女娲银峰,新建茶园引进的都是“龙井43”品种,虽然该品种做出来的茶,滋味鲜爽甘醇、香郁持久,但是茶芽持嫩性较差,发芽几天后便迅速散叶,造成大面积茶园都无法及时采摘单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方咨询查证,洪善楷引进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浙农117”,当年新建茶园340亩,亩产量为“龙井43”的2.3倍且芽头壮实不易散叶,制作出的茶香高鲜、味醇爽口。他因此获得《引进浙龙117茶树品种制作女娲银峰名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专利。
独具匠心制好茶。回乡创业以来,洪善楷时刻把技术创新作为茶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茶叶采摘和加工都是亲自把关:“制茶一定要把控好加工的时间,从鲜叶摊凉到杀青、整形再到烘干,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正是这种精益求精、长期持久的“匠心磨炼”,他先后申请了13项专利,荣获陕西省第二批高级职业农民、省财贸金融轻工系统首批“陕西产业工匠人才”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