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18期:第04版 读书观察

学者的闲读杂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稼句先生是江南名士,是苏州城的一张文化名片。他的道德文章和名声学养,在文化圈不仅闻名遐迩,在读书界、出版界也是一座高标。他人好字好文章好,是读书界的共识。余生也晚,读王稼句,是在念高中那会儿,在天津的《散文》杂志上经常能看见他的文章,文字清雅,字里行间氤氲着江南淡淡的水气。

后来,渐渐了解到王稼句先生,在苏州乃至全国的文化人心中很有分量。他读的书多,写的书也多。这些书有思想、有个性,文脉溯源,字句干练,有大家风范,融学与识于一炉。早年,他写文章,有意追求文字的“涩”,是朝着知堂一路发展的。知堂的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底蕴深厚。王稼句曾说他的文章:“在叙述方式、内容选择、思想表达等方面,更曲折一些,设置一点阅读障碍,读起来似乎有点艰难,让人不时合起书来,好好想一想,也就可以称得上耐读了。”这种做法,虽说使得文章“耐读”了,但对普通读者而言,有了“阅读障碍”,不利于文章文化的普及,得到了陆文夫先生的好意提醒。或许是陆文夫先生的提醒起了作用,王稼句后来的文章越写越好,越来越顺溜了,不仅行文从容舒缓,考证博洽细密,而且才气内敛,文字简洁,深得书爱者好评。我曾在网上淘到他的《看书琐记》,所收作品的旨趣和文风与早期明显不同了。

王稼句先生不单写书话,还写地方文史、风物民俗、工艺文玩、草木虫鱼。最近买到了他的文化随笔集《夜航船上》,书很薄,只有百十来页,但所收文章内容驳杂,言之有理有据,见人见物见思想,语言清丽,耐人品味,是一部写书人、书事的好作品。他往往从一本书、一位文化名人切入到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历史宏观背景的叙述上,反映的是历史节点、人生片段、世相掠影中文人种种高雅的趣味和不俗的境界,作者娓娓道来,使读者在读美文的同时,穿越到物欲烟火的人世间,细细体味文化的无穷魅力,细细品味优雅的中国文字之美。对当今的书妆,他借写钟叔河当年编的《知堂谈吃》,痛斥当今书籍装帧贪大求厚,不下功夫,做出的书雷同化、脸谱化,千书一面。而钟叔河编的《知堂谈吃》不仅在封面设计、书页布局上下足了功夫,封面上那一盘红红的三只辣椒,和封底知堂的红色印章以及“谈吃”两个黑黑的大字,构成了和谐的画面,给人视觉和味觉上的冲击力。而且此书在内容的编辑上下足了气力,书分四辑,每一辑文章除按写作时间排列外,编辑前都有编者钟叔河撰写的说明

文字,这些文字和书前的编者序言,相互印证、互为关联,给读者的是不仅仅在“谈吃”,还有“谈吃”文字之外的东西,由此更能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如此由此及彼,宕开一笔,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有味而且引人深思。

我想,王稼句先生的文章之所以引得天下爱书人喜爱,不仅仅在于他读的书多,还在于他那一份对文化的痴迷和情怀。读王稼句先生的书就要做到不能囫囵吞枣,必须把书读通读透。他的闲读杂写看似简易,实则并不简单,这内里蕴藏着他的才、情、学、识,是他人生阅历经验与精神追求的完美结合,闲闲地看去,闲闲地写着,他到底是文而化之,弄出了名堂,弄出了大境界,这是王稼句先生之幸,是天下爱书人之幸,更是我们这个时代之幸、文化之幸。□胡忠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