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699期:第03版 教育培训

突破边界直面未来

让“未来学校”在“云端”起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阅读提示

2 0 2 0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让学校无法开启传统的授课模式,网络授课被推上风口浪尖。用未来教育的眼光重新定义学校,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未来学校”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动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未来学校”的构建,将汇聚全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实现创新互惠、知识共享与资源优化,将教育新理念转化为学校改革的新实践。今天,本报记者就带您领略一场“未来学校”的“云端”对话。

“我们的教育需要从突破中走向融合融通。”

“把未来教育办在当下。既要共学、共创、共享,更要有高度、态度、温度。”“‘未来学校’需要云、共、创,何为云,如何共,怎样创?”

……

“云端”这头是忙碌地准备与娓娓道来地分享,“云端”那头是倾听与讨论。近日,西安新知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以“突破边界直面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论坛,论坛伊始便开启了一场关于“未来学校”的“云端”对话。

“未来学校”到底什么样?“事实上,‘未来学校’是一个全新思维理念,就是把学校的围墙给打破,打破之后呈现出新教育形态,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最高体现。”资深校长、沪江首席教育官、互加计划负责人吴虹这样理解。


A 探索一直在路上

2 0 2 0 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让学校无法开启传统的授课模式。那么,思考未来怎么办学?“未来学校”的形态是怎样的?如何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走进云时代的教育革新就有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世界各国对于“未来学校”一直在进行探索与实践。美国最早提出未来教育计划,2 0 0 6 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未来学校”。随后,新加坡、俄罗斯、德国、欧盟、法国等先后启动教育改革的“未来项目”。这些“未来学校”项目以2 1 世纪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开展个性化学习与教学活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 0 1 3 年正式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2 0 1 4年成立了“未来学校实验室”,从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结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动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

2 0 2 0 年《中国未来学校2 .0 创新计划》发布,提出启动“未来学校”领航计划重点项目。新教育学校管理研究所、互加计划等组织及一群有志于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来改善传统教育、建设“未来学校”的校长联合发起了“2 0 2 9 学校”共创行动。

B “未来学校”都在一个“云端”

吴虹认为,“未来学校”的关键是“云、共、创”,最核心是连接、是搭建生态。“未来学校”的教室、教师,都在一个“云端”。“云端”包括公共“云端”和私有“云端”。公共“云端”的实践在乡村教育中得以实现,提供大量不同类别的线上课程。

《中国未来学校2 .0 创新计划》也提出,打破传统的工厂式教室布局,满足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要,探索空间、课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把单调乏味的学校建筑打造成温馨宜人的育人环境。

“‘云端’的每一所学校,既有边界,也无边界。它是与实体传统学校有效融合,“云端”学校也有教学系统、课程体系、管理系统,要保障线上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唐晓勇说。

C 服务对象不限于学生

《中国未来学校2 .0 创新计划》提出探索智能时代的课堂形态。改变以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形态,深入开展大单元教学、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精准学习、自适应学习、项目式学习等课堂创新。

“现在学生只有一种,是在籍学生。‘未来学校’的服务对象不只是围墙里的学生。2 0 2 9 学校行动,既有边界又有融合,共学知识、共享成果,从而构建三位三维(即教师、学生、家长;共学、共创、共享)的教育生长共同体。”新教育学院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邱华国说。

通过共创学校,云共创、云共学,在学中创造。将各个学校独有的资源,包括课程资源、人才资源、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变革再融合,形成共同体。西安市新知小学校长刘岚说,“‘云共创’中的‘共’,实际上是更大的一个链接,只有‘云’没有‘共’去链接,那不可能去‘创’;只有‘创’和‘云’,没有‘共’,也不可能形成合力。‘共’,更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合力,要聚力。”

D 将小学校办成大教育

用未来教育的眼光重新定义学校,推动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明晰未来学校的中国特色维度、全球化维度和高质量发展维度。“‘未来学校’是将小学校办成大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助理李玉佩说。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校长徐艳娟认为,把未来学校办在当下,要讲“创”,创未来学习的空间、创未来的课程体系、创未来的学习新方式、创新学校的组织变革、创评价体系。未来学校要创造一种未来教育学习的新生活样态,孩子到学校里来是来生活的。

“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联系,学科加学科、学科加生活加社会才能突破边界。而学校是一个学习场,打破管理边界、打破师生边界,天下教育是一家。突破边界、直面未来,是符合新时代育人目标要求的行动。”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项红专说。

“云、共、创”,“云端”、共享、创造,指向的都是形成一个共同体对未来学校的探索,引发大家全面的思考。教育需要教育人面向未来的研究与行动,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来改善传统教育、建设“未来学校”,用技术赋能教育,让“未来学校”在“云端”起舞。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