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领先在变革中图强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陕西中烟澄城卷烟厂制丝车间
“其他都正常,就是系统重启后怎么参数清零了?”切梗丝操作工、陕西省技术能手侯鹏刚问道。“应该是程序的问题,我再改改。”电气主管郑翔若有所思地回答。
5 月1 3 日上午,在陕西中烟澄城卷烟厂制丝车间,一群年轻的技术人员正在研制一台新型切丝机关键参数匹配系统,经过反复测算、修改和调试,最终达到预期效果。车间副主任、项目负责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闫双辉告诉记者:“这是行业首创,可将部分关键备件费用压缩一半。”
“正因为拥有这群能吃苦、肯钻研的年轻的技术队伍,我们才改造出‘全国领先、省内最优’的技改项目。”站在通过易地技术改造,占地面积1 .5 万平方米、拥有3 0 0 台(套)设备、年生产能力3 0 万箱的全新生产线旁,车间党支部书记雷颖洋自信满满。
在异地技改中锤炼一流团队
这是行业技改项目的一次极限挑战。
时间倒退到2 0 1 7 年4 月,技改制丝设备安装进场,车间1 0 余名技术骨干先期参与设备安装。随着技改的深入,数十家安装厂家同时进场,整个制丝车间犹如一个大型集装货物运输站,从定置划线到整个设备验收、安装、调试,现场问题反馈,每天都要抢工期:没有休息的地方,累了就“席地而卧”;打水的地方远,为了赶进度,一整天就只喝一杯水;新厂区道路还没硬化,遇到雨天,便踩着泥泞搬运配套设备;老厂区生产线发生故障时,又得马不停蹄赶过去,抢修设备……就是如此,整整1 6 5 天,跟随设备安装厂家,对发现和潜在的8 0 余项安全隐患和问题现场论证、协调解决,最大程度保障了安装质量。接着,又马不停蹄奔忙4 0 余天,实现带料调试一次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烟丝。
面对这个技术盲点多的“行业大技改”项目,该车间职工以精湛的技术、精准的操作、精诚的合作,仅用时7 个月,就完成了技改任务。目前,该车间有职工6 9 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工人3 5 人,约占总人数的1 /2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根本提升。
在守正创新中创造非凡业绩
完成技改后,制丝车间主要承担着工厂在制卷烟烟丝生产和公司出口烟丝的生产任务。“要利用新生产线的优势,把制丝车间打造成工厂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澄城卷烟厂厂长刘振宇如是说。
为了让青年职工快速稳健成长,该车间的“师带徒”协议成为青年职工快速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技能传承文化”正在浸润一批青年职工的成长。新线运行初期,发现新型贮柜在布料过程中分配行车时而有4 0 毫米左右偏差,影响生产质量。于是,在老师傅的指点下,年轻的技术员经过6 次论证分析,最终为行车加装了激光测距监测系统,提高了行车运行的稳定性。该措施得到了主机生产厂家的高度认可,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像这样的国家专利该车间已有1 4 项。
三年来,制丝车间先后有2 8 人次顺利通过行业技能鉴定,2 0 余名青工走向车间技术、操作核心岗位,有力保障了技改和新线正常运行。新线投运以来,该车间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统领,深挖内部潜能,组织开展常态化Q C 研究、课题攻关、精益改善等活动,在守正创新中创造了非凡业绩,制丝各项指标位居省内前列,其中烟丝出丝率连续三年上升、达到9 6 .5 8 %,开展科研项目3 项、Q C 活动2 0 余项、精益改善百余项,多项成果在行业内被推广应用,累计增加经济效益8 0 0 万元。
在党建中做实叫响“品质制丝”
“以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岗位操作的所有知识,警示操作过程中各类风险点,精准指导职工日常操作。”这个《梗丝干燥岗位操作教程视频》中展示的小发明,是受网络小视频的启发,在党员的带领下,进行为期8 个月的探索总结,反复修改脚本、素材编辑、上机验证而制作成功的。该成果项目获得陕西中烟最佳管理实践案例并推荐上报国家烟草专卖局。
近年来,该车间坚持以党建引领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充分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品质制丝”支部创特色品牌为抓手,打造“党建+思想、党务+标准、党建+业务、党员+服务、党群+文化”工作模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开展主题党日、结对共建等,做到党建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产品质量可靠,被誉为“以技领先、品质制丝”的楷模。
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先后有9 人次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渭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注重打造“温暖工程”,每年“五一”前夕邀请职工家属走进车间参观互动,传递了感恩意识,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获得“陕西省工人先锋号”之后,今年又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其他都正常,就是系统重启后怎么参数清零了?”切梗丝操作工、陕西省技术能手侯鹏刚问道。“应该是程序的问题,我再改改。”电气主管郑翔若有所思地回答。
5 月1 3 日上午,在陕西中烟澄城卷烟厂制丝车间,一群年轻的技术人员正在研制一台新型切丝机关键参数匹配系统,经过反复测算、修改和调试,最终达到预期效果。车间副主任、项目负责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闫双辉告诉记者:“这是行业首创,可将部分关键备件费用压缩一半。”
“正因为拥有这群能吃苦、肯钻研的年轻的技术队伍,我们才改造出‘全国领先、省内最优’的技改项目。”站在通过易地技术改造,占地面积1 .5 万平方米、拥有3 0 0 台(套)设备、年生产能力3 0 万箱的全新生产线旁,车间党支部书记雷颖洋自信满满。
在异地技改中锤炼一流团队
这是行业技改项目的一次极限挑战。
时间倒退到2 0 1 7 年4 月,技改制丝设备安装进场,车间1 0 余名技术骨干先期参与设备安装。随着技改的深入,数十家安装厂家同时进场,整个制丝车间犹如一个大型集装货物运输站,从定置划线到整个设备验收、安装、调试,现场问题反馈,每天都要抢工期:没有休息的地方,累了就“席地而卧”;打水的地方远,为了赶进度,一整天就只喝一杯水;新厂区道路还没硬化,遇到雨天,便踩着泥泞搬运配套设备;老厂区生产线发生故障时,又得马不停蹄赶过去,抢修设备……就是如此,整整1 6 5 天,跟随设备安装厂家,对发现和潜在的8 0 余项安全隐患和问题现场论证、协调解决,最大程度保障了安装质量。接着,又马不停蹄奔忙4 0 余天,实现带料调试一次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烟丝。
面对这个技术盲点多的“行业大技改”项目,该车间职工以精湛的技术、精准的操作、精诚的合作,仅用时7 个月,就完成了技改任务。目前,该车间有职工6 9 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工人3 5 人,约占总人数的1 /2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根本提升。
在守正创新中创造非凡业绩
完成技改后,制丝车间主要承担着工厂在制卷烟烟丝生产和公司出口烟丝的生产任务。“要利用新生产线的优势,把制丝车间打造成工厂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澄城卷烟厂厂长刘振宇如是说。
为了让青年职工快速稳健成长,该车间的“师带徒”协议成为青年职工快速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技能传承文化”正在浸润一批青年职工的成长。新线运行初期,发现新型贮柜在布料过程中分配行车时而有4 0 毫米左右偏差,影响生产质量。于是,在老师傅的指点下,年轻的技术员经过6 次论证分析,最终为行车加装了激光测距监测系统,提高了行车运行的稳定性。该措施得到了主机生产厂家的高度认可,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像这样的国家专利该车间已有1 4 项。
三年来,制丝车间先后有2 8 人次顺利通过行业技能鉴定,2 0 余名青工走向车间技术、操作核心岗位,有力保障了技改和新线正常运行。新线投运以来,该车间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统领,深挖内部潜能,组织开展常态化Q C 研究、课题攻关、精益改善等活动,在守正创新中创造了非凡业绩,制丝各项指标位居省内前列,其中烟丝出丝率连续三年上升、达到9 6 .5 8 %,开展科研项目3 项、Q C 活动2 0 余项、精益改善百余项,多项成果在行业内被推广应用,累计增加经济效益8 0 0 万元。
在党建中做实叫响“品质制丝”
“以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岗位操作的所有知识,警示操作过程中各类风险点,精准指导职工日常操作。”这个《梗丝干燥岗位操作教程视频》中展示的小发明,是受网络小视频的启发,在党员的带领下,进行为期8 个月的探索总结,反复修改脚本、素材编辑、上机验证而制作成功的。该成果项目获得陕西中烟最佳管理实践案例并推荐上报国家烟草专卖局。
近年来,该车间坚持以党建引领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充分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品质制丝”支部创特色品牌为抓手,打造“党建+思想、党务+标准、党建+业务、党员+服务、党群+文化”工作模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开展主题党日、结对共建等,做到党建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产品质量可靠,被誉为“以技领先、品质制丝”的楷模。
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先后有9 人次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渭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注重打造“温暖工程”,每年“五一”前夕邀请职工家属走进车间参观互动,传递了感恩意识,增强了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获得“陕西省工人先锋号”之后,今年又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
□本报记者 阎瑞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