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44期:第04版 憩心亭

麦香幽微

□宋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麦子飞溅,从麦秸秆剥离。五月滚烫的石板,碰撞出一粒粒麦子的鲜香。

爹在晒坝里拼起两根高脚条凳,条凳上五花大绑一块石板。爹双手抱了麦秸秆的一头,他的双臂在空中抡出一个大圆,麦穗重重撞在石板上,声音闷沉。如同正在艰难分娩的母亲,麦秸秆每一声沉痛的呐喊,都像在挣命。麦秸秆的喊痛、初生麦子的鲜香和爹飞溅的汗水在五月的村庄滚来滚去。

水全的磨坊外就有了排队磨面的人。麻雀在磨坊外的电线上叽叽喳喳叫唤。磨坊里,麦香像水一样从轰鸣的机器口流淌出来,又雾一样散开。墙面的沟沟缝缝,墙角的蜘蛛残网,屋顶的电灯泡都白了,我们抹了飞到地上的面粉打花脸,全都成了白头翁,成了白胡子老头儿。

磨面的人蚂蚁一样来,蚂蚁一样去。得了空儿,水全正好做挂面。机器压出一根根面条,纺线一样,老长老长。面条做好,挂到磨坊外的向阳处。等水全转身进了磨坊,我们溜出来偷面条,塞进嘴里,咔嚓咔嚓,嘎嘣脆,我们只敢掐走一些小截儿,多掐,就会露馅儿。我不敢偷成把的面条回家爹插在檐口的黄荆条子对我的屁股是莫大的震慑。白毛儿和他弟弟也怕,有一回,他们偷了黄瓜,他爹揍他们,边揍边说:“看你两个饿死鬼投胎,丢死你先人。”

白毛儿和他弟弟望着面条,干吞口水。麻雀比我们不要脸,把面条啄落一地。我们背了新麦兑面条,两斤麦兑一斤面条。水全把地上的面条拣起来,吹吹灰,有小半撮箕。他把面条给白毛儿的娘一些。白毛儿娘千恩万谢,眼窝里有了老泪。这天晚上,面条的鲜香,也从白毛儿家的灶房袅绕开,随着炊烟,飘向了远方。

面粉回家,锅烧烫,新榨菜籽油冒出青烟,我娘最拿手油炸坨坨。面粉调浆,小葱切末,撒半把花椒,拌两勺豆瓣酱。油是新郎,面是新娘,火塘是花烛,铁锅是洞房,滚热的胸膛慢慢就酥软了面团蓬松的身体;摊面花儿,加葱与青花椒,调成稀稀的糊糊,在锅里散开,青青白白,裹上酸菜,配鸡枞菌鸡蛋汤,能让人暂时淡忘对肉的念想;面疙瘩扯进烧开的米锅,一顿早餐有干有稀。我和妹妹把面疙瘩稀饭刨得稀里哗啦……

而今,村庄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孩子。麦地依然在,却清一色都种了油菜。种油菜省力,帆布抻开,一抖,油菜籽便落进布里,老人也能收割;种麦子是累活,需要青壮劳力。老人们似乎看穿了麦子的骗局割麦、捆扎、运输,抡圆双臂在石头上一粒一粒砸下,收获一粒麦子如同二万五千里长征般艰辛而漫长。

几年前,关中麦客把收麦机开到了我们庄上。庄上的地沟沟坎坎,并非一马平川,想要纵横江湖的收麦机根本没法大施拳脚。收麦机黯然退场,麦子也黯然退场。

庄上,麦地空空。水全的磨坊有些孤独。新麦的鲜香不再从磨坊里飘出来,不再从挂面架上流下来,不再从某家的蒸笼里漫出来。速冻包子、馒头,早已是镇上小超市随时可以买到的食品。

举家离开村庄后,我家那炸过油坨坨、摊过面花儿、扯过面疙瘩、蒸过老面馒头的铁锅,已经深深埋进垮掉的土墙里。初入城市,那些琳琅满目的西饼就摆在西饼屋的玻璃橱窗里,造型精美,奇香扑鼻。烟花易冷,奇香渐渐熟悉到平淡。有一天,竟觉得它们是那样木愣,没有忧伤,没有生命。

我的麦香与牧歌已经裹挟进时间的洪流,子弹一样飞速逝去。此番回乡,我像海子一样“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恍惚中,我的眼前又出现了一片麦浪,云彩清幽的天空,淡淡明朗。

水全磨坊外的麻雀飞起来了,麦子的香味在辽阔的田野婉转飘荡,和着麻雀的歌,和着金色的夕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