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54期:第04版 专题视野

“风雪夜归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中唐诗坛上,被权德舆誉为“五言长城”的刘长卿,五言诗确实是多。在《全唐诗》收录他的近四百首诗作中,五言诗就占了十之七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其中的佳篇,诗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本是意境极好的诗篇,言作者暮雪中投宿的释然心情,颇有生活气息,不仅以精炼见长,亦见其写生之妙。可谓一气呵成,神完气足。谁知这好端端的一首诗,却被有的鉴赏家解释得匪夷所思。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对此诗作了这样的鉴赏: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在这里,将诗的前后两句从时间段上割裂开来,不惟如此,“鉴赏”的续文中,将“风雪夜归人”解释为山家之人,即芙蓉山主人之家的人。还用了一

连串的想象,将“白屋贫”的印象从屋外到屋内方才完成,将后两句说成是“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更想象了后两句诗奇葩诗境:说“柴门”句是投宿者夜间就寝后在卧榻上之听闻。“风雪”句也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实际听闻到的不光有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这归来的人是谁?“鉴赏”没有明指,我也不妨效其“小说作法”,作一番推测:夜间顶风冒雪独自归来,想必是男性家人,倘若此人就是芙蓉山主人,进门一看,家中榻上竟躺着一个陌生的男子,合适吗?

所以此“鉴赏”说得好像煞有介事,实际上是对诗意的割裂。理由有四。

一、“柴门”“白屋贫”,柴门系用柴做的门,言其简陋。白屋,系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或屋不施彩,系贫家的住所。这从投宿者来说,山家的贫穷程度,一眼即可看清,“柴门”,非贫者之居还有何指?“白屋”,在外面一眼望见简陋的房子,自然会得出“白屋贫”的结论,何必劳神苦思,非得从门外直到入室后方才形成“白屋贫”的印象。

二、“柴门闻犬吠”,并非指投宿者入睡后所闻。投宿者快到芙蓉山主人门前,时值日暮,狗闻生人距离尚远即吠而不止,即投宿者还未看见狗便听到狗叫声,故曰“闻”,并非其投宿入睡后所闻也。

三、“风雪夜归人”,当指投宿者。“日暮”“夜归人”的“暮”与“夜”当指同一时间段。请注意,下雪天,天地彤云,天初黑仍能看到雪景,仍使人有日暮的感觉,因雪色所映,人们的视野仍有一定的可见度,并不是伸手难见五指。

四、还有一个细节。听养狗人讲,暮夜犬吠,是因有生人出现或走动,到一定距离,犬便吠,若是主人回家,犬是不吠的。因为它熟悉主人的气味。

其实,这首诗就是投宿者的即景诗,写得颇有情趣,不能将“暮”与“夜”分割开来,甚至再作过分解读。此诗中“暮”与“夜”,与白居易《暮江吟》中的“暮”与“夜”相同。白诗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同一时分。只因《唐诗鉴赏辞典》的“鉴赏”者将“暮”与“夜”分而裂之,遂有了同样“奇葩”的“鉴赏”。□杨乾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