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55期:第04版 百味国际

芒种记忆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杨宁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时间基本在每年阳历的六月六日前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便描写了芒种的景象。芒种,不但是广大农村最繁忙的时节,也是几代从农村走出来人的集体回忆。

五月底,一望无垠的麦田开始泛黄。六月一到,热火朝天的麦收便拉开帷幕。如果一家的壮劳力多倒也罢了,如果一家的劳力有限,则必须借助外力开展抢收工作了。每到芒种,麦客这一特殊群体便应运而生,应时而至了。

褴褛的衣着,黝黑的皮肤,手握镰刀,腰挎水壶,肩背铺盖便是他们典型的形象。麦客们都是能吃苦的群体,他们基本也是种麦的庄稼汉,之所以出来赶场是因为他们家的麦收早晚于本地。

麦客请到家,一顿便饭后他们便赶往田里开始风风火火的抢收工作。熟练的麦客走到地里从不先和主家争论地的亩数,对他们来说,一片地的多少,长宽走一遍便估算的八九不离十了。当年条件不好,麦客们也不讲究,晚上席子一铺,自带的被褥摊开,不管屋里屋外,门前房后,一卧倒便早早地进入梦乡。

在以架子车为运输工具的年代,我的父辈们可谓含辛茹苦。白天,他们在炎炎烈日下马不停蹄地割麦、扎捆、立堆腾路。晚上,他们才用架子车一车一车将麦子往自家的场上拉。一辆架子车最多能够拉三四十捆麦子,一亩地便要拉好几趟。

夜色下,架子车重若千斤般缓缓移动,车轮把麦茬深压在泥土里,拉车、推车的人也留下了串串沉重的脚印。母亲曾这样形容过拉麦时的困乏走着走着就打起盹来。早年,芒种里的麦农绝对称得上是“人肉机器”。那些年,父辈们的肩膀都在芒种拉架子车的超负荷下勒出了血痕。

过去芒种时节,学生都放忙假的,因为大家都要收麦子。于是,芒种一到,大小孩子便也忙了起来,大孩子帮着收麦、推车、翻场,小孩子则跟着老人拾麦穗、搞后勤。

随着改革的春风温暖神州大地,步入21世纪,老家开始发展果品经济,曾经记忆深刻的芒种渐渐变得模糊,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时代浪潮下,早年的芒种如今彻底成了回忆。

芒种,见证了中国农业的历史变迁,也记录了父辈们勤劳致富的过往,更承载了几代人深刻的乡情记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