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811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春动草萌真切质朴

——读孔明散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有幸从朋友处听闻孔明先生散文之魅力,便借来两本拜读:一本是《书中最相思》,一本是《红炉白雪》。品读后,感受最深的是:那些真切质朴、火热温柔的文字,仿佛从里到外都浸染着作者感情的汁液,饱蘸着浓郁的文化与泥土的琼浆,让人从字里行间能触摸到春的萌动、草的律动。

翻开《书中最相思》,代序《一孔之见》让我最先感知到的是作者朴实率真的为文之道:“有感而发,一孔之见。”语言温润,透着一种趣味、一点调皮。深读下去,则不能不为其妙趣横生的随意撷取而叹服。生活中的一个物件、一句俗语、一个词语、一处景致,甚或一瞥一顾、一呼一吸,都可拿来入文,洋洋洒洒,横说纵析,于不经意间,生发出一番哲理、一番情趣。

孔明先生最善于从文化的多元互补中发现理趣与情趣,这在他的文集中几乎俯拾皆是。他能够从身边耳背的父亲那里琢磨出“莫非老人之间有自己的语言密码”,由此断言:“生命的禅需要岁月才能解答。”他从年复一年的年事中,发现过年走动中的风土人情、时令变化、文化内蕴;他从寻常的父母之爱中感受到“报母爱以宽容,就是对母爱真正地理解和尊重”“父爱不被自述,必然为岁月所尘封”。他还从“不思回报”中感知,对恩而言有两层意思:施恩于人,不思回报;受恩于人,不思回报。前者是美德,后者是“寡恩之人”“薄情之辈”。他抓住一个“养”字,据形解读,层层剖析,生发出无尽的意蕴:“静待天地轮回,把灵魂寄养在芬芳里,把心情泡养在清澈里,把理想放养在浩渺里,气定神闲,超然物外,物欲横流而不为所动,造化弄人而处变不惊,那就是涵养了。涵养天地间,心境自敞阔。养安静心,所以人需要养心;养滋润性,所以人需要养性;养寄生志,所以人需要养志。读快哉美文,养浩然正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修炼到这种境界,几可与佛握手了。”顺手拈来的一个“养”字,竟有着无穷的联想与解读,其文化思考、哲理情操、涵养道德,蕴含其中,好一个丝丝入扣、丰富深厚的文化解读。

读孔明的散文,那种呈现当下民众精神风貌的叙事角度,那种关注生命、怜惜柔弱的悲悯情怀,那种不事雕琢、不加做作的书写态度,常常让人心生感动。在《红炉白雪》文集中,这样的篇章是很多的。《阿宁之死》《怀念邓丽君》,其哀思情深,读来泪奔。他的人物速写,描形绘神,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尽收笔端,让我们见识了他那些不同阶层众多的朋友们,其音容笑貌,谈吐神态,读了就难以忘怀。无论是“瓜女子魏青艳”,还是“笔走龙蛇”的马河声;无论是“斯文才子”周养俊,还是“名丑”乔慷慨,而趣味横生的著名文人贾平凹、方英文、马士琦等先生们,在他笔下更是形神并茂,性格各异,读来常常令人会心一笑。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大教授陈晓明曾在《文学是弱者的伟业》一文中坦言:“我对写人的柔软的生命状态的文学很喜欢。这个时代,我们都在拼,都在奋斗,都在追求,但最后我觉得我们内心要回荡着一种柔软的东西,要回荡着一种弱的东西。文学在表达这种东西的时候,它的那种情感、那种语言、趣味和意境特别能打动人心。”我不妨妄测一下,陈教授所喜欢的那种“柔软的生命状态的文学”,或许指的就是孔明先生这类读来春动草萌、真切质朴的文字吧。□鹿丁联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