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下的秋日
□李亚军
那年国庆节后,恰巧到北京出差。赶上了周末,就去看了香山的红叶,还想到燕山里边看看。于是,就约了在京的师妹。
南京毕业后她分到广州,工作了几年后转到了地方,一度漂在了北京。有着军地两翼的经历,有了南北两都的阅历,她好像在哪都能走得开,对什么都在行。那天一大早,她开车来接我们,说已经安排好了一天的行程。
车出国大,向北向东,进入京藏高速,从昌平进入十三陵景区。山是燕山余脉,不高,但群山合抱,名为天寿,被视为风水宝地,先后埋了大明的13个皇帝。定陵的地宫像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高27米,可与西方的教堂比肩;面积超1000平方米,比普通的教堂稍大。它是万历皇帝用时6年为自己修建的。工匠从侧甬道下挖而入,挖好大洞,从附近百里的山上采来青色方石,严丝合缝地砌垒,形成坚固的穹顶。地宫分前室、中厅和后室三部分。各室之间分别有两道神奇的大门,门由两扇整块的黄色玉石组成,玉石大板表面雕刻成皇家大门的形制。顶部用一块长10米、重10吨的条石做横梁,固定着两块玉门扇。门扇合闭关严后,从外面绝对无法打开,维护着宫内安全,守护着亡帝清静。置身其间,在感叹中有了些对比。西方人用几十年、几百年建造石质教堂,供奉上帝,教化子民;东方人则用几年、十几年建造同样宏大的地宫,供奉亡帝,维护尊严。
从地宫出来,站在高处极目四望,可以看到十三陵壮观又无奈地散落在合抱的群山之中,心中无限感慨,却不知何以表达。取车,择一乡道,前往柳沟。道路两边是整齐的大杨树,树叶正在泛黄,映着金色的阳光,感觉前路辉煌。柳沟的豆腐在京郊很有名,当地人办起了农家乐,整个村子都卖豆腐宴,吸引了不少吃客。入一家院子,掀开一个门帘,坐在小桌旁,围着一个红泥小火炉,感觉菜香暖胃,火光暖身,里外的通透和开心。饭后,三个人兴趣大增,继续前往永宁古镇。
永宁古镇被誉为京郊第一镇,可能因为它处在燕山之中、长城之外,是京畿最北的镇子。古镇中央有一个几十米高的玉皇阁,四面来风,牵着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从塔基的穹洞可见三面有山,小镇被燕山诸峰环抱。街道路宽屋矮,冷风吹过,更觉街宽人稀。街边的房子仿古而建,或一层或两层,统一的朱红色门窗。店有各类,不乏现代的电子、摄影门市,倒是街上的流动小摊更吸引人,在叫卖着山核桃、干蘑菇、木耳、野果,还有个头超大的萝卜、葫芦,以及竹编家用品、铁制农具等。竟然在一个店里看到整卷的各式花布,顿觉一下穿越了30年,回到小时候农村的旧市上。一个人沿街想走到尽头,默默地走着,脑海中忽然有了燕山南北千年来的刀光剑影,有了各族各式的旗帜飘扬。一切都消失在历史中,一切又都行进在历史中。
告别燕山的边镇,携带燕山的长风,我们沿延琉路向西返程。途中看到路北有一片亮黄的林子,喜欢花花草草的师妹兴奋地说:“进去看看吧,不然擦肩而过,就会永远错过。”这么说时,她已经把车拐进一条小路,径直开到了黄叶林边。
北京是世人向往的大都市。出差来了几十趟,从头到尾的感觉都是大,天大、地大,城大、楼大、桥也大,大得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有一年在盘古大厦下给师妹打电话,她那时租住在奥体公园边上,说住在那四个大字下的一个楼里。抬头四望,密密麻麻的楼房、密密麻麻的窗户、密密麻麻的鸽子窝,看着都眩晕。转念又想,在那些窗口里的人眼里,自己也许又会像一只蚂蚁。所以,更喜欢看路边的树,夹道的槐树、梧桐和银杏,虽然有古城的老,却都那么亲切可人。没想到燕山脚下,看到了这样一片金灿灿的白杨树,像银杏一样热烈又奔放。
停车,下坡,进入林中。林中的树叶全都黄了,黄在枝头也黄在地上。跟着她们兴奋地往里面走,脚下是落叶干爽的声音,枝头是金叶相触的声音,心里满是秋阳的暖意。那一刻,黄叶上的蓝天更加透亮,黄叶外的青山更加翠绿,天地因这干净的黄更加明净。凝望着这样的黄,似乎可以看到京城里的黄,那样的黄自带贵气,不如这般的可亲;似乎看到陕北高原上的黄,那样的黄原本质朴,不如这里的亮爽。于是,想到了刘禹锡眼里的秋,那种胜过春朝的秋,那种内外透彻的秋,那种醇和温暖的秋。低头看着身边的拍照人,不知道这些陌生的朋友,是本地专门来踏秋的,还是外地邂逅遇到的,个个兴高采烈,上下左右、高高低低,恨不得把周围的一切都抢入镜头、塞进心里,珍藏一生。可以想象,当冬雪埋脚时,拿出这样的照片,一定会带来扑面的暖意。热爱生活的人,总会找到温暖自己的办法。
七八年过去了,这个周末的午后,一家人在秦岭山下闲逛时,妻子说,希望浐河河谷很快也会有成片的黄叶。猛然间,我想到了燕山脚下的黄叶,想到了仍在四处追风的师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李亚军
那年国庆节后,恰巧到北京出差。赶上了周末,就去看了香山的红叶,还想到燕山里边看看。于是,就约了在京的师妹。
南京毕业后她分到广州,工作了几年后转到了地方,一度漂在了北京。有着军地两翼的经历,有了南北两都的阅历,她好像在哪都能走得开,对什么都在行。那天一大早,她开车来接我们,说已经安排好了一天的行程。
车出国大,向北向东,进入京藏高速,从昌平进入十三陵景区。山是燕山余脉,不高,但群山合抱,名为天寿,被视为风水宝地,先后埋了大明的13个皇帝。定陵的地宫像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高27米,可与西方的教堂比肩;面积超1000平方米,比普通的教堂稍大。它是万历皇帝用时6年为自己修建的。工匠从侧甬道下挖而入,挖好大洞,从附近百里的山上采来青色方石,严丝合缝地砌垒,形成坚固的穹顶。地宫分前室、中厅和后室三部分。各室之间分别有两道神奇的大门,门由两扇整块的黄色玉石组成,玉石大板表面雕刻成皇家大门的形制。顶部用一块长10米、重10吨的条石做横梁,固定着两块玉门扇。门扇合闭关严后,从外面绝对无法打开,维护着宫内安全,守护着亡帝清静。置身其间,在感叹中有了些对比。西方人用几十年、几百年建造石质教堂,供奉上帝,教化子民;东方人则用几年、十几年建造同样宏大的地宫,供奉亡帝,维护尊严。
从地宫出来,站在高处极目四望,可以看到十三陵壮观又无奈地散落在合抱的群山之中,心中无限感慨,却不知何以表达。取车,择一乡道,前往柳沟。道路两边是整齐的大杨树,树叶正在泛黄,映着金色的阳光,感觉前路辉煌。柳沟的豆腐在京郊很有名,当地人办起了农家乐,整个村子都卖豆腐宴,吸引了不少吃客。入一家院子,掀开一个门帘,坐在小桌旁,围着一个红泥小火炉,感觉菜香暖胃,火光暖身,里外的通透和开心。饭后,三个人兴趣大增,继续前往永宁古镇。
永宁古镇被誉为京郊第一镇,可能因为它处在燕山之中、长城之外,是京畿最北的镇子。古镇中央有一个几十米高的玉皇阁,四面来风,牵着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从塔基的穹洞可见三面有山,小镇被燕山诸峰环抱。街道路宽屋矮,冷风吹过,更觉街宽人稀。街边的房子仿古而建,或一层或两层,统一的朱红色门窗。店有各类,不乏现代的电子、摄影门市,倒是街上的流动小摊更吸引人,在叫卖着山核桃、干蘑菇、木耳、野果,还有个头超大的萝卜、葫芦,以及竹编家用品、铁制农具等。竟然在一个店里看到整卷的各式花布,顿觉一下穿越了30年,回到小时候农村的旧市上。一个人沿街想走到尽头,默默地走着,脑海中忽然有了燕山南北千年来的刀光剑影,有了各族各式的旗帜飘扬。一切都消失在历史中,一切又都行进在历史中。
告别燕山的边镇,携带燕山的长风,我们沿延琉路向西返程。途中看到路北有一片亮黄的林子,喜欢花花草草的师妹兴奋地说:“进去看看吧,不然擦肩而过,就会永远错过。”这么说时,她已经把车拐进一条小路,径直开到了黄叶林边。
北京是世人向往的大都市。出差来了几十趟,从头到尾的感觉都是大,天大、地大,城大、楼大、桥也大,大得让人不得不小心翼翼。有一年在盘古大厦下给师妹打电话,她那时租住在奥体公园边上,说住在那四个大字下的一个楼里。抬头四望,密密麻麻的楼房、密密麻麻的窗户、密密麻麻的鸽子窝,看着都眩晕。转念又想,在那些窗口里的人眼里,自己也许又会像一只蚂蚁。所以,更喜欢看路边的树,夹道的槐树、梧桐和银杏,虽然有古城的老,却都那么亲切可人。没想到燕山脚下,看到了这样一片金灿灿的白杨树,像银杏一样热烈又奔放。
停车,下坡,进入林中。林中的树叶全都黄了,黄在枝头也黄在地上。跟着她们兴奋地往里面走,脚下是落叶干爽的声音,枝头是金叶相触的声音,心里满是秋阳的暖意。那一刻,黄叶上的蓝天更加透亮,黄叶外的青山更加翠绿,天地因这干净的黄更加明净。凝望着这样的黄,似乎可以看到京城里的黄,那样的黄自带贵气,不如这般的可亲;似乎看到陕北高原上的黄,那样的黄原本质朴,不如这里的亮爽。于是,想到了刘禹锡眼里的秋,那种胜过春朝的秋,那种内外透彻的秋,那种醇和温暖的秋。低头看着身边的拍照人,不知道这些陌生的朋友,是本地专门来踏秋的,还是外地邂逅遇到的,个个兴高采烈,上下左右、高高低低,恨不得把周围的一切都抢入镜头、塞进心里,珍藏一生。可以想象,当冬雪埋脚时,拿出这样的照片,一定会带来扑面的暖意。热爱生活的人,总会找到温暖自己的办法。
七八年过去了,这个周末的午后,一家人在秦岭山下闲逛时,妻子说,希望浐河河谷很快也会有成片的黄叶。猛然间,我想到了燕山脚下的黄叶,想到了仍在四处追风的师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