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选落幕,组阁之争即将开启
9月2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的社民党总部,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出席新闻发布会。
9月27日凌晨,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初步计票结果,德国社会民主党(社民党)以微弱优势领先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
由于默克尔宣布不再参选并将退出政坛,这也是一次告别“默克尔时代”的大选。选举初步结果透露出德国政治的哪些“历史性”变动?又给未来留下哪些未解的谜题?
联盟党为何惨跌?
从得票率看,社民党(25.7%)暂居榜首,联盟党(24.2%)紧随其后,绿党(14.8%)和自由民主党(11.5%)位列第三、第四。
尽管最终胜负仍未分,因为正式计票结果将于数日后揭晓,但是英国《卫报》已经不客气地称联盟党得票率“跌入历史低点”,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结果”。
要知道,8年前的2013年大选,联盟党斩获41.5%的选票。2017年的上次大选,成绩虽有下滑,但也收割近33%的选票。
选前,凭借自身的人气和声望,默克尔没少为联盟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拉舍特站台助阵。但是,结果似乎并不如意。
联盟党为何跌得那么重?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看来,联盟党失利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其一,默克尔的光环带来“悖论”。
默克尔形象越好、受欢迎程度越高固然能为本党带来人气,但是也会对拉舍特形成压力。因为选民将拉舍特与默克尔对比时会产生落差,以至于越喜欢默克尔,越认同她的执政,对拉舍特的好感度就越低,“这是一个悖论”。
所以,在这次大选中,民众对默克尔的好感并未转变为拉舍特的优势,反而成为一种负累。
其二,与拉舍特本人犯错、失误,导致形象减分有关。
比如视察灾区时放声大笑,“笑会被解读为政治上的冷漠”。又如在难民问题上错误表态,认为不能重蹈2015年接收难民的前辙。默克尔处理难民问题在德国国内确实存在争议,但是其初衷被认为是出于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而拉舍特直言难民决策错误,反映出官僚的冷漠,被选民视为不具备领袖品质。
其三,联盟党内部结构问题。联盟党由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但是两党主席拉舍特与泽德并未给选民以“同心同德”的印象,若即若离的关系让选民产生不确定感。
社民党何以再起?
在外界看来,社民党“东山再起”,很大程度上是拜该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所赐。
姜锋表示,朔尔茨的执政经验与个人表现为社民党积聚了广泛的人气。
从政治实践来看,作为前汉堡市长、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朔尔茨执政经验丰富。
从个性和处事风格来说,朔尔茨温文尔雅、务实平和,不会夸夸其谈,也不会咄咄逼人。“他的魅力或许就是没有魅力。”
观察此次大选中两大党的起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充分显露出德国选民的求变心理。当下,德国选民心态复杂,一方面认可默克尔领导的大联合政府的执政,但是16年的长期“在线”也让选民怀有强烈的求变心理。另一方面,大联合政府也使得联盟党、社民党都失去偏右、偏左的党派特色,在求变心态下,选民会认为两党政策并无太大差别,何不换社民党试试?
姜锋指出,大选初步结果显示,联盟党得票率创历史新低,这在德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反映了德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政治生态的影响。
过去几年,随着德国社会扁平化,社会利益和结构日趋多元分化,相应的政治力量也在分散,政党光谱色彩变得更多元,从而导致传统的全民党(联盟党、社民党)对社会政治力量的整合力下降,不再能主导政治生态。
朔尔茨锁定总理?
这场大选之所以备受瞩目,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关乎谁将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
分析人士认为,谁会最终接棒默克尔将取决于接下来的组阁谈判。
崔洪建指出,这次大选与上次有一个很大不同:上次大选,联盟党以10多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社民党,最后只能以联盟党为核心组阁。但这次两党差距很小,势必给组阁增添变数。社民党和联盟党选后均表示,希望未来能领导新政府。虽然社民党握有优先组阁权,但有可能形成分别以社民党与联盟党为核心的组阁格局。社民党一旦组阁不成,优先组阁权就会落入联盟党手中,朔尔茨恐怕也会与总理大位失之交臂。
“从目前来说,朔尔茨是最有可能、最有资格的接班人,但是谁出任总理尚未定局,将与组阁结果有关。”姜锋说,相信朔尔茨会设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组阁博弈复杂激烈
随之而来的组阁之战,其激烈程度被认为不亚于选战。
从当前选举结果看,社民、联盟两大党势均力敌,且都有希望领导未来政府;自民党和绿党也以“造王者”身份入局,越发加剧博弈的复杂性。
外界预计,组阁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之久。这也意味着默克尔将继续留任,直至新政府产生。
由于两大党得票率预计都无法接近30%,且社民党表态不愿与联盟党联手,德国或将出现战后首个三党联合政府。
“红绿灯”组合(社民党、绿党、自民党),或者“牙买加”组合(联盟党、绿党、自民党),被认为最有可能接替现政府。
姜锋认为,如果出现多党联合执政,将终结德国战后的政党结构传统与政治运作模式两党交替主导政坛组建政府或者一大一小两党(比如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政府。“这将意味着一个政治时代的结束,德国历史走到一个转折点。”
但分析人士认为,社民-联盟两党组建大联合政府仍不无可能。
姜锋提醒,上次大选后组阁,社民党最初也决心做在野党,但最终还是“变卦”入阁。社民党在有望取胜的大好形势下,未来能主导大联合政府是很大的诱惑。而且,如果最终结果显示,两党在议会的席位总数足够组阁,那么仍有可能联手。
路透社称,无论哪个联盟最终掌权,德国未来至少也是温和的中间派当道,这足以使欧洲松一口气。
但是,崔洪建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领导组阁,由于大党不强,德国未来都将是弱政府。在决策、施政过程中,都会受到其他政党的政策挑战。如果小党不愿合作,无法形成政治融合,恐将重新分化组阁,德国政治可能进入不稳定期,这在德国将是前所未见的,而这次选举开启了这个可能性。
内政用力大于外交?
此前,默克尔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德国是欧盟的“领航员”,默克尔又是德国的“灵魂人物”。随着“灵魂人物”即将离去,德国政局之变对欧盟、中德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
姜锋指出,未来德国政治会出现内政化倾向,外交上用力会相对有限。外交活跃度相比默克尔执政时或将大幅减弱。
具体而言,如果最终组建大联合政府,内外政策的延续性将更为明显;如果是三党或多党组阁,考虑到小党会更加坚持自己的利益,导致联合政府在内政上用力会大于外交,对欧洲等外部事务的关注度或将下降。
姜锋认为,无论是朔尔茨还是拉舍特接替默克尔出任总理,在对华政策上应该都会保持连续性。因为两人在默克尔政府中都参与制定、实施对华政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社民党或联盟党联合绿党、自民党组阁,由于两个小党在对华政策上有自己立场,比如绿党倾向于对中俄更加强硬,中德关系或许会出现短期波折和局部动荡,但长期稳定依然是大方向。□廖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9月2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的社民党总部,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出席新闻发布会。
9月27日凌晨,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初步计票结果,德国社会民主党(社民党)以微弱优势领先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
由于默克尔宣布不再参选并将退出政坛,这也是一次告别“默克尔时代”的大选。选举初步结果透露出德国政治的哪些“历史性”变动?又给未来留下哪些未解的谜题?
联盟党为何惨跌?
从得票率看,社民党(25.7%)暂居榜首,联盟党(24.2%)紧随其后,绿党(14.8%)和自由民主党(11.5%)位列第三、第四。
尽管最终胜负仍未分,因为正式计票结果将于数日后揭晓,但是英国《卫报》已经不客气地称联盟党得票率“跌入历史低点”,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结果”。
要知道,8年前的2013年大选,联盟党斩获41.5%的选票。2017年的上次大选,成绩虽有下滑,但也收割近33%的选票。
选前,凭借自身的人气和声望,默克尔没少为联盟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拉舍特站台助阵。但是,结果似乎并不如意。
联盟党为何跌得那么重?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姜锋看来,联盟党失利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其一,默克尔的光环带来“悖论”。
默克尔形象越好、受欢迎程度越高固然能为本党带来人气,但是也会对拉舍特形成压力。因为选民将拉舍特与默克尔对比时会产生落差,以至于越喜欢默克尔,越认同她的执政,对拉舍特的好感度就越低,“这是一个悖论”。
所以,在这次大选中,民众对默克尔的好感并未转变为拉舍特的优势,反而成为一种负累。
其二,与拉舍特本人犯错、失误,导致形象减分有关。
比如视察灾区时放声大笑,“笑会被解读为政治上的冷漠”。又如在难民问题上错误表态,认为不能重蹈2015年接收难民的前辙。默克尔处理难民问题在德国国内确实存在争议,但是其初衷被认为是出于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而拉舍特直言难民决策错误,反映出官僚的冷漠,被选民视为不具备领袖品质。
其三,联盟党内部结构问题。联盟党由基民盟与基社盟组成,但是两党主席拉舍特与泽德并未给选民以“同心同德”的印象,若即若离的关系让选民产生不确定感。
社民党何以再起?
在外界看来,社民党“东山再起”,很大程度上是拜该党总理候选人朔尔茨所赐。
姜锋表示,朔尔茨的执政经验与个人表现为社民党积聚了广泛的人气。
从政治实践来看,作为前汉堡市长、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朔尔茨执政经验丰富。
从个性和处事风格来说,朔尔茨温文尔雅、务实平和,不会夸夸其谈,也不会咄咄逼人。“他的魅力或许就是没有魅力。”
观察此次大选中两大党的起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认为,充分显露出德国选民的求变心理。当下,德国选民心态复杂,一方面认可默克尔领导的大联合政府的执政,但是16年的长期“在线”也让选民怀有强烈的求变心理。另一方面,大联合政府也使得联盟党、社民党都失去偏右、偏左的党派特色,在求变心态下,选民会认为两党政策并无太大差别,何不换社民党试试?
姜锋指出,大选初步结果显示,联盟党得票率创历史新低,这在德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反映了德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政治生态的影响。
过去几年,随着德国社会扁平化,社会利益和结构日趋多元分化,相应的政治力量也在分散,政党光谱色彩变得更多元,从而导致传统的全民党(联盟党、社民党)对社会政治力量的整合力下降,不再能主导政治生态。
朔尔茨锁定总理?
这场大选之所以备受瞩目,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关乎谁将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
分析人士认为,谁会最终接棒默克尔将取决于接下来的组阁谈判。
崔洪建指出,这次大选与上次有一个很大不同:上次大选,联盟党以10多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社民党,最后只能以联盟党为核心组阁。但这次两党差距很小,势必给组阁增添变数。社民党和联盟党选后均表示,希望未来能领导新政府。虽然社民党握有优先组阁权,但有可能形成分别以社民党与联盟党为核心的组阁格局。社民党一旦组阁不成,优先组阁权就会落入联盟党手中,朔尔茨恐怕也会与总理大位失之交臂。
“从目前来说,朔尔茨是最有可能、最有资格的接班人,但是谁出任总理尚未定局,将与组阁结果有关。”姜锋说,相信朔尔茨会设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组阁博弈复杂激烈
随之而来的组阁之战,其激烈程度被认为不亚于选战。
从当前选举结果看,社民、联盟两大党势均力敌,且都有希望领导未来政府;自民党和绿党也以“造王者”身份入局,越发加剧博弈的复杂性。
外界预计,组阁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之久。这也意味着默克尔将继续留任,直至新政府产生。
由于两大党得票率预计都无法接近30%,且社民党表态不愿与联盟党联手,德国或将出现战后首个三党联合政府。
“红绿灯”组合(社民党、绿党、自民党),或者“牙买加”组合(联盟党、绿党、自民党),被认为最有可能接替现政府。
姜锋认为,如果出现多党联合执政,将终结德国战后的政党结构传统与政治运作模式两党交替主导政坛组建政府或者一大一小两党(比如联盟党与自民党)组成政府。“这将意味着一个政治时代的结束,德国历史走到一个转折点。”
但分析人士认为,社民-联盟两党组建大联合政府仍不无可能。
姜锋提醒,上次大选后组阁,社民党最初也决心做在野党,但最终还是“变卦”入阁。社民党在有望取胜的大好形势下,未来能主导大联合政府是很大的诱惑。而且,如果最终结果显示,两党在议会的席位总数足够组阁,那么仍有可能联手。
路透社称,无论哪个联盟最终掌权,德国未来至少也是温和的中间派当道,这足以使欧洲松一口气。
但是,崔洪建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联盟党还是社民党领导组阁,由于大党不强,德国未来都将是弱政府。在决策、施政过程中,都会受到其他政党的政策挑战。如果小党不愿合作,无法形成政治融合,恐将重新分化组阁,德国政治可能进入不稳定期,这在德国将是前所未见的,而这次选举开启了这个可能性。
内政用力大于外交?
此前,默克尔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德国是欧盟的“领航员”,默克尔又是德国的“灵魂人物”。随着“灵魂人物”即将离去,德国政局之变对欧盟、中德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
姜锋指出,未来德国政治会出现内政化倾向,外交上用力会相对有限。外交活跃度相比默克尔执政时或将大幅减弱。
具体而言,如果最终组建大联合政府,内外政策的延续性将更为明显;如果是三党或多党组阁,考虑到小党会更加坚持自己的利益,导致联合政府在内政上用力会大于外交,对欧洲等外部事务的关注度或将下降。
姜锋认为,无论是朔尔茨还是拉舍特接替默克尔出任总理,在对华政策上应该都会保持连续性。因为两人在默克尔政府中都参与制定、实施对华政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社民党或联盟党联合绿党、自民党组阁,由于两个小党在对华政策上有自己立场,比如绿党倾向于对中俄更加强硬,中德关系或许会出现短期波折和局部动荡,但长期稳定依然是大方向。□廖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