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工会智慧和力量
——访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马治东
《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是省总工会首次围绕五年规划制定的实施方案,旨在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指标任务,对于推动包括榆林工会在内的新时代陕西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确保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决策部署在榆林落地见效?国庆前夕,记者采访了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马治东。
记者:省总工会出台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之前,榆林市总工会就已经完成《榆林工运“十四五”发展规划》,走在了全省市级工会前列。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考量,何时正式出台?
马治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21年初,榆林市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安排部署,提出了“五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出台三个规划,搭建三个平台,抓好三项建设,关注三大群体,用好三种办法),以此统揽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会的工作方向,围绕六大中心建设积极抓落实,推动整体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榆林工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位列三个规划之首,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进行专项调研和征求意见,并组织了专班进行起草。目前初稿已经形成,我们正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及《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进行最后的具体量化指标修改,待符合榆林发展大局的量化指标确定后会正式出台。
记者:榆林市总工会将锁定哪些目标来贯彻落实《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马治东:“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率先建成党政主导、法治引领、制度推进、创新驱动、以人为本、覆盖全面的职工发展体系,锁定“力争全省领先、走在全国前列”目标,使榆林市工运事业发展在未来五年努力实现:为职工提供就业质量提高、收入增长同步、劳动保护全面、保障形式多样、参与渠道畅通、培训学习有序、发展平台广阔的职业环境。通过全力打造职工维权体系与职工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职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发展动力,促进榆林全面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记者:榆林市总工会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贯彻落实《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马治东:我们会通过搭建就业服务、职工联谊、企农合作三个平台,抓好新型工会组织、工会网络、机关制度三项建设,关注好城市困难职工、各级劳动模范、农民工三大群体,落实好维权服务、帮扶救助、教育培训三种办法等具体平台搭建、制度建设、群体关注和办法应用,展现更多“榆林作为”,力争更多“榆林成就”,确保全总、省总的决策部署在榆林落地见效。
我们将在“三个规划”具体量化指标的引领下,建设好“三个平台”这样的工作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摸清底数分步推进“三项建设”,落实相关政策分类做好“三大群体”常态化服务,在运用好“三种办法”上不断完善,全面抓好《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在榆林的贯彻落实。
记者: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一员,将如何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中发挥优势?
马治东:榆林市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形成了煤电、载能、煤化工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初具雏形。“十四五”时期是榆林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历史机遇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生产力布局的深刻调整和经济版图的变迁重构,榆林迎来了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工、全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的历史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给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明晰了目标方向,将有力促进我市绿色低碳转型;国家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榆林补齐生态历史欠账、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带来重大契机。
服务大局,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是工会永恒不变的主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会永远追求的目标。
我们将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适应新形势、践行新要求、展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全力建设新时代服务型工会、有为型工会、创新型工会,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创新建立《榆林市在职职工医疗救助活动实施办法(试行)》,补充完善在职职工现有医疗保障,努力实现职工看病不花钱,遇病心不慌;创新新业态工会组建模式,完善市县两级能源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组建,吸纳更多货车司机加入工会组织;创新现有技能竞赛举办模式,落实好“十四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和域内中省企业联合举办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市内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水平;创新工人文化宫建设模式,落实好“十四五”工人文化宫建设规划,进一步发挥市县两级文化宫服务职工群众主阵地的作用,打造成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创新服务载体,加强或建设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职工法律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惠工惠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六大中心,努力在榆林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工会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是省总工会首次围绕五年规划制定的实施方案,旨在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指标任务,对于推动包括榆林工会在内的新时代陕西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如何确保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决策部署在榆林落地见效?国庆前夕,记者采访了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马治东。
记者:省总工会出台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之前,榆林市总工会就已经完成《榆林工运“十四五”发展规划》,走在了全省市级工会前列。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考量,何时正式出台?
马治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21年初,榆林市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安排部署,提出了“五个三”的总体工作思路(出台三个规划,搭建三个平台,抓好三项建设,关注三大群体,用好三种办法),以此统揽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会的工作方向,围绕六大中心建设积极抓落实,推动整体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榆林工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位列三个规划之首,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进行专项调研和征求意见,并组织了专班进行起草。目前初稿已经形成,我们正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以及《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进行最后的具体量化指标修改,待符合榆林发展大局的量化指标确定后会正式出台。
记者:榆林市总工会将锁定哪些目标来贯彻落实《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马治东:“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率先建成党政主导、法治引领、制度推进、创新驱动、以人为本、覆盖全面的职工发展体系,锁定“力争全省领先、走在全国前列”目标,使榆林市工运事业发展在未来五年努力实现:为职工提供就业质量提高、收入增长同步、劳动保护全面、保障形式多样、参与渠道畅通、培训学习有序、发展平台广阔的职业环境。通过全力打造职工维权体系与职工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职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发展动力,促进榆林全面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记者:榆林市总工会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贯彻落实《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马治东:我们会通过搭建就业服务、职工联谊、企农合作三个平台,抓好新型工会组织、工会网络、机关制度三项建设,关注好城市困难职工、各级劳动模范、农民工三大群体,落实好维权服务、帮扶救助、教育培训三种办法等具体平台搭建、制度建设、群体关注和办法应用,展现更多“榆林作为”,力争更多“榆林成就”,确保全总、省总的决策部署在榆林落地见效。
我们将在“三个规划”具体量化指标的引领下,建设好“三个平台”这样的工作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摸清底数分步推进“三项建设”,落实相关政策分类做好“三大群体”常态化服务,在运用好“三种办法”上不断完善,全面抓好《陕西省总工会关于落实<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在榆林的贯彻落实。
记者:榆林市作为陕西省的重要一员,将如何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中发挥优势?
马治东:榆林市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形成了煤电、载能、煤化工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初具雏形。“十四五”时期是榆林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历史机遇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生产力布局的深刻调整和经济版图的变迁重构,榆林迎来了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市场分工、全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的历史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给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明晰了目标方向,将有力促进我市绿色低碳转型;国家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榆林补齐生态历史欠账、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带来重大契机。
服务大局,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是工会永恒不变的主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会永远追求的目标。
我们将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努力适应新形势、践行新要求、展示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全力建设新时代服务型工会、有为型工会、创新型工会,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创新建立《榆林市在职职工医疗救助活动实施办法(试行)》,补充完善在职职工现有医疗保障,努力实现职工看病不花钱,遇病心不慌;创新新业态工会组建模式,完善市县两级能源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组建,吸纳更多货车司机加入工会组织;创新现有技能竞赛举办模式,落实好“十四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和域内中省企业联合举办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市内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水平;创新工人文化宫建设模式,落实好“十四五”工人文化宫建设规划,进一步发挥市县两级文化宫服务职工群众主阵地的作用,打造成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创新服务载体,加强或建设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职工法律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惠工惠企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六大中心,努力在榆林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工会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