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睡觉,怎么变得这么难
在购物平台上,香薰、睡眠喷雾、枕头、眼罩、耳塞等助眠产品销量动辄成千上万;在社交平台上,拥有数万名成员的失眠小组每天都有人交流自救措施。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不想睡……好好睡觉,怎么变得这么难?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为什么就是睡不着
“身体觉得很累,大脑还非常兴奋,躺在床上,脑子里走马灯一样放电影。”从事设计工作的李涛形容入睡困难的感觉,“有时候睡觉比工作压力还大,越想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着急。”身体疲惫,精神亢奋,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谈及睡不着的原因,压力是一个高频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想的问题比较多,思虑多就容易导致神经紧张,一紧张就容易睡不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伟介绍。
“压力带来焦虑、抑郁等情绪,情绪影响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和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传递,最后表现为睡眠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专家张驰分析。
“头轻脚重”的现代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晚上不容易入睡。“很多人白天吃饭比较匆忙,就倾向于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或夜宵补偿自己;或是白天没时间运动,晚上运动等习惯,这些都不利于之后的睡眠活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尹国平说。
为什么总是不想睡
“早上起床困难的时候都下定决心晚上一定早睡觉,到了晚上,玩着手机又忘了白天困乏的痛苦,每天循环往复。”就职于一家咨询公司的杨静说。除了想睡不能睡的人,还有很多像杨静一样留恋清醒的世界,不愿入睡的人。
“不少上班族喜欢熬夜之后,选择休息日再睡一个长觉补欠下的‘睡眠债’。但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证明,过去欠下的‘睡眠债’可以通过事后长时间的睡眠来弥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医师郭雨萌说。
工作、学习、娱乐、社交……为什么睡眠更容易成为被牺牲的选项?“睡眠剥夺不像感冒、发烧等具有即时性表现,它的影响更多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今天没好好睡,忍一忍过去了,好像也没什么,但实际上危害已经存在了。长期睡眠剥夺会造成细胞的氧化应激,加速细胞衰老,造成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异常等问题。人体虽然有代偿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代偿能力减弱或者慢性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了。”为此,尹国平呼吁:“丰富多彩的生活还需要以健康良好的身体为支撑。”
睡眠自由有多难
睡眠对很多人而言,正成为一件努力才能达成的事,睡眠自由也成为一件奢侈品。时间不够、工作压力、社交安排、娱乐活动、心理状态……限制睡眠自由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睡眠可以恢复人的精力和体力,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免疫力……作为一名睡眠医学工作者,在我看来,睡眠甚至比吃饭和运动还重要,在所有健康因素里优先级很高。”孙伟说。“不管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的‘睡眠新国标’,还是现在热烈讨论的‘双减’对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决心,都传达出国家层面对睡眠健康的重视。但在个人层面,很多人还没有把睡眠健康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
“客观环境不易改变,但仍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采取一些积极有益的助眠措施。”尹国平认为,“白天多晒太阳,多运动;睡前避免玩电子产品,尤其是看情节激烈的影视作品或玩游戏,选择利于平和心态的睡前读物;保持睡眠环境的黑暗和安静,室内温度以20摄氏度左右为宜……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孙伟将自己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为“上下不动静”五字法则,五个字分别代表晚上定点上床;早晨定点下床;不补觉、不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白天有氧运动1小时;每天静心练习1小时。孙伟说:“睡眠自由很难,但在正确方法的帮助下,每个人都能多为自己创造一些自由的空间。”(陈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在购物平台上,香薰、睡眠喷雾、枕头、眼罩、耳塞等助眠产品销量动辄成千上万;在社交平台上,拥有数万名成员的失眠小组每天都有人交流自救措施。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不想睡……好好睡觉,怎么变得这么难?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为什么就是睡不着
“身体觉得很累,大脑还非常兴奋,躺在床上,脑子里走马灯一样放电影。”从事设计工作的李涛形容入睡困难的感觉,“有时候睡觉比工作压力还大,越想睡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着急。”身体疲惫,精神亢奋,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谈及睡不着的原因,压力是一个高频词。“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想的问题比较多,思虑多就容易导致神经紧张,一紧张就容易睡不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伟介绍。
“压力带来焦虑、抑郁等情绪,情绪影响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和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传递,最后表现为睡眠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专家张驰分析。
“头轻脚重”的现代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晚上不容易入睡。“很多人白天吃饭比较匆忙,就倾向于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或夜宵补偿自己;或是白天没时间运动,晚上运动等习惯,这些都不利于之后的睡眠活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尹国平说。
为什么总是不想睡
“早上起床困难的时候都下定决心晚上一定早睡觉,到了晚上,玩着手机又忘了白天困乏的痛苦,每天循环往复。”就职于一家咨询公司的杨静说。除了想睡不能睡的人,还有很多像杨静一样留恋清醒的世界,不愿入睡的人。
“不少上班族喜欢熬夜之后,选择休息日再睡一个长觉补欠下的‘睡眠债’。但目前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证明,过去欠下的‘睡眠债’可以通过事后长时间的睡眠来弥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医师郭雨萌说。
工作、学习、娱乐、社交……为什么睡眠更容易成为被牺牲的选项?“睡眠剥夺不像感冒、发烧等具有即时性表现,它的影响更多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今天没好好睡,忍一忍过去了,好像也没什么,但实际上危害已经存在了。长期睡眠剥夺会造成细胞的氧化应激,加速细胞衰老,造成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异常等问题。人体虽然有代偿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代偿能力减弱或者慢性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了。”为此,尹国平呼吁:“丰富多彩的生活还需要以健康良好的身体为支撑。”
睡眠自由有多难
睡眠对很多人而言,正成为一件努力才能达成的事,睡眠自由也成为一件奢侈品。时间不够、工作压力、社交安排、娱乐活动、心理状态……限制睡眠自由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睡眠可以恢复人的精力和体力,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免疫力……作为一名睡眠医学工作者,在我看来,睡眠甚至比吃饭和运动还重要,在所有健康因素里优先级很高。”孙伟说。“不管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从2022年起到2030年要达到7~8小时’的‘睡眠新国标’,还是现在热烈讨论的‘双减’对保障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决心,都传达出国家层面对睡眠健康的重视。但在个人层面,很多人还没有把睡眠健康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
“客观环境不易改变,但仍要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采取一些积极有益的助眠措施。”尹国平认为,“白天多晒太阳,多运动;睡前避免玩电子产品,尤其是看情节激烈的影视作品或玩游戏,选择利于平和心态的睡前读物;保持睡眠环境的黑暗和安静,室内温度以20摄氏度左右为宜……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孙伟将自己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为“上下不动静”五字法则,五个字分别代表晚上定点上床;早晨定点下床;不补觉、不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白天有氧运动1小时;每天静心练习1小时。孙伟说:“睡眠自由很难,但在正确方法的帮助下,每个人都能多为自己创造一些自由的空间。”(陈童)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