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34期:第04版 北国周末

“自然国心”的长寿密码

——走进“中国长寿文化之乡”镇坪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镇坪县城全景

云雾飘渺

在我国陆地版图的中心,有一个国土面积1503平方公里的县域,森林覆盖率高达86.4%,是所在省人均的7.9倍,人均占有水量1.42万立方米,是全省人均的15倍。

这里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空气质量全省第一;这里区位独特,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这里珍稀动植物分布广泛,是全国闻名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镇坪县地处陕西最南端,大巴山北麓,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南连长江三峡,北融秦巴汉水,素有“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之美誉。然而,最神秘的莫过于这里的长寿传奇。据民政部门统计,截止2017年底,镇坪县90岁以上长寿老人181人,其中百岁老人6人,年龄最长的已经114岁,多项指标远超国际和国内长寿之乡标准。去年镇坪县还被评为全国首个“中国长寿文化之乡”。

7月28日,这里将举办“2018中国(镇坪)长寿文化高峰论坛”。近日,为系统梳理镇坪长寿文化背后的成因,本报记者赶赴“自然国心”,探寻镇坪的长寿文化密码。

优渥的自然环境

为长寿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25日清晨,记者在镇坪县城关镇黄龙潭公园中举目远眺,绵延的群山晨雾缭绕。当日温度21℃,在酷暑之际,丝毫感觉不到半点炎热。

据了解,镇坪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无霜期250天,属于典型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说,镇坪县无污染性工业企业,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空气综合质量全省排名第一。镇坪县饮用水水质良好,平均PH值7.62,呈弱碱性。据安康市环保监测报告显示,镇坪县域地表水各项指标不但符合环保部颁发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而且水体质量普遍较高,尤其是“溶解氧含量”“硒含量”“PH值”均超过国家及世界标准。

一份当地的统计数据显示,镇坪境内野生药材遍布山野,有各类中药材420余种,宜药面积40万亩以上,享有“巴山药乡”的美誉,史载“无农不药,无地不药”。

镇坪县委书记罗万平说,镇坪县域地理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林木茂密、物产丰富,由于没有人为破坏,是不可多得的宜居之地,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自然资源,才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

101岁的袁德彩(左)与比自己小35岁的刘兆明在曾家区域敬老院完成一段黄昏之恋

胡厚银的儿媳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


健康的饮食习惯

为长寿文化提供了不竭动力

“吃的包谷饭!”7月25日下午,抽着旱烟锅子、翘着二郎腿的胡厚银清楚地说出了自己的午饭。

作为镇坪县长寿老人之首,今年114岁的牛头店镇国庆村村民胡厚银喜欢吃土豆、红薯、玉米面等粗粮做的饭菜,而且都是自己亲自种植的。

儿子胡从贵说,父亲从来不吃麻辣的东西。

居住在曾家镇区域敬老院的袁德彩,今年已经101岁。不管谁到敬老院,她总是第一个上前握手,热情拥抱。她喜欢吃肉,而且爱吃粗粮,红薯、土豆、玉米都是她的最爱。

“老人见活就干,看不上别人择的菜,她总是抢着择韭菜、刮土豆,而且很细心地收拾干净。”曾家区域敬老院院长邵恒说。

长期以来,镇坪始终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原生态种植的玉米、土豆、红薯和原生态养殖的生猪、土鸡、牛羊等,为人们提供了天然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

“老人们吃的喝的都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样的饮食习惯为镇坪县的长寿文化提供了不竭动力。”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镇坪县总工会经审会主任谢增珊说。

美好的居住氛围

为长寿文化提供了生存土壤

7月25日中午,城关镇小河村二组,在93岁老人郑莲芝家。南瓜、豆角、小青菜等数不过来的瓜果蔬菜和绿色植物分布周围。屋后,便是重点保护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10米范围内,翠绿的群山,清澈透亮的河水,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连日来,记者先后到达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城关镇小河村、牛头店镇国庆村、曾家镇胡石村等村落,镇坪人依山逐水而居,农户掩映在林木之中,使每一处院落都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也给每一户都留下了充足的栽种树木花草空间。

同时,镇坪县域的村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大,尤其是那些分布在重山之间的村落,最多则上百人,少则几十人,居住十分分散。

“这些密林水草,为我们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水和空气,使我们每天都能接受大自然提供的庇护和滋养。”城关镇新华村原第一书记、城关镇扶贫专干任均林认为。

任均林还告诉记者,美好的居住空间会给人带来安全、舒适、惬意之感。“这些看似普通的环节,在无形之中为镇坪县人民的健康长寿增加了珍贵的砝码”。

悠久的敬孝传统

为长寿文化提供了有效保障

郑明秀是城关镇柿子树坪小区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2008年,大女儿车祸后女婿失去联系,留下年仅6岁的外孙女靠她抚养。同年,因痛失爱女,公公卧床不起,婆婆也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也落在了她身上,如今婆婆已经103岁。郑明秀不离不弃、任劳任怨、乐观向上的态度,彰显出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镇坪县素有“百善孝为先”的悠久传统,婆媳和睦、父慈子孝的场景随处可见。

每逢春节、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到老年人群中开展慰问,为高龄老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同时,积极开展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社区、敬老模范村(居)委会等活动,全县各机关、学校、企业和各类社会团体都把敬老、爱老、助老作为自觉行动,经常到福利中心、敬老院为老年人祝寿,营造了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2016年,全县组织开展了“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动,推荐模范践行仁义孝道、大力弘扬孝道文化的先进典型。

在社会保障上,镇坪县建立了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四大保障制度,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机制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卫生体制一体化改革,实现所有行政村建有卫生室的目标,全县“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全面完成,农民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全县60岁以上老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广大老人在村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优质、有效的卫生医疗服务,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多元的民俗文化

实现了与长寿文化的水乳交融

记者在镇坪县城连日来采访发现,许多人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前往县城中心的广场上打太极拳或者在黄龙潭公园散步。每天下午,他们还会沿着河边的栈道散步。大家在茶余饭后形成了唱歌跳舞、散步健身的良好习惯。

镇坪县的民俗受巴蜀等外来文化的影响较重,同时又有当地文化作背景,形成了多元的样态。如民间社火、婚丧嫁娶、农事节令、山歌民谣,又如腊肉制作工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民俗活动形成于当地百姓对自然的认识,也与独特的生产和生活理念方式有关,是镇坪地区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在长期的田间劳作中,人们养成了唱山歌、哼民谣的习惯,五句子歌、花鼓子戏、薅草锣鼓等镇坪特有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镇坪民歌五句子歌,继承了《诗经》《乐府》的优良传统,广泛运用“赋、比、兴”以及双关、夸张等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极富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在农村传唱非常普遍,114岁的胡厚银至今仍可以张口就唱。

“老人们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体魄康健,生活有序而安详,正是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镇坪的长寿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罗万平说。

□文/王何军 图/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