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859期:第03版 权益保障

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需“十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聚焦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三年多来,我省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协调推进、企业组织实施的推进模式。然而,在推进的过程中个别企业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对此,笔者在调研、督导的基础上,罗列了一些向纵深发展的思路:

一要加强产业工人“四个自信”“三观”教育。要大兴学习之风,把大学习课堂延伸到车间、生产一线,组织产业工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听党话、跟党走,守初心、担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产业工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用劳模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使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劳动的行为成为自我追求;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用劳模、工匠和模范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

二要完善以培养新产业工人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制度。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统筹调整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积极推进我省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继续在全省中职学校开展办学条件、教学基本要求“双达标”活动,强化品牌建设,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教学实训基地,重点打造3-5所职业教育旗舰学校,建设一批职业教育优秀资源和品牌。深入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双高”建设,继续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比4:6要求,加强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专业设置调整和培训方向转变,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入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培养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聘请劳模、工匠、高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客座教授,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从源头上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要完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机制。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用工需求,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融合型企业,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工会干校按同类专业(群)组建培训联合体,互聘教师开展培训;支持职业院校、工会干校积极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开发面向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政府可给予适当补助,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技能培训。

四要创新产业工人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建立证书互认互免制度,推进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互免转换。职业院校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根据其证书等级和类别免修部分课程,对取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的学生,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可免试部分考核科目;贯通技能人才评审通道,在职业技能领域取得相应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工人,可参加工程系列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称评审,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拓宽高技能人才学习成长空间,试行推进在全国或国际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可按规定保送至高校本科专业就读,担任车间主任(工段长)、学徒制师傅等高技能人才可推荐到高校进修。通过脱产学习、证书互认取得相应的本科学历学位,所需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支持技工学校高级工班、技师学院技师班毕业生分别享受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待遇,在企业单位公开招聘、职业资格考试、确定工资起点标准、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与大专、本科学历人员相同对待。

五要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制定中长期激励机制,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加大对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工作的指导力度,鼓励创新工作室积极承担各类技术技能、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创新项目和课题,支持工作室带头人组织创新创效团队,制定目标、拟定方案,按节点进行创新项目申报、立项、研究、结题、评价等工作,通过技术技能的创新和工艺流程的优化,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让劳模(工匠)工作室成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创新的“孵化器”,引导更多产业工人释放创新创效潜能,不断创造一流工艺、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六要畅通产业工人发展渠道。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企业技术工人成长长效激励机制,打破工人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界限,实现有效衔接,改变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独木桥”现象,推进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不将学历、论文、外语、计算机等作为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条件,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以培养造就中国“工匠”为目标,建立有利于培育技术工人成长的企业长效激励机制和技术工人管理制度、技能等级考试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制度改革促使企业多出“工匠”、早出“工匠”,切实把技术工人专业技能提升作为单位和部门绩效考核奖励和技能等级晋升评定的重要指标。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丰富就业服务内容,拓展就业服务渠道,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做好岗位需求信息发布,促进产业工人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七要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落到实处。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结合地方换届,适当提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产业工人的比例,鼓励产业工人参政议政,做好一线工人代表和委员突出的提案、建议办理答复工作,加强一线工人代表和委员履职的培训学习和服务保障工作,继续推进产业工人在各级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协调推动产业工人兼职副主席向下延伸,进一步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企业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促进产业工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

八要建立产业工人体面劳动保障制度。立和完善产业工人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务晋升、职称晋级、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安全防护、职业卫生、工作环境、人文关怀、技能提升、技能评价、继续教育培训等劳动人事制度和人文关怀政策,加强产业工人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和提升,从制度上温暖人心、感染人群、振奋精神、挖掘潜能,促成技术工人不断向“工匠”人才迈进,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合法权益进一步实现,保障地位的制度更加健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更加浓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作用。

九要完善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机制,适当提高比例,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投入,加大对产业工人培训力度,加快职业技能提升转账资金支出进度并强化支出精准性和绩效管理,按规定兑现培训补贴。鼓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8%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技能提升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职工教育经费比例不低于70%,对职工培训成效显著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调剂使用比例。

十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新业态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入会和非公企业组建工会工作,建立和完善职工数据库,分类实名制登记一、二、三产业工人数量,实行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把新业态就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陕西省总工会二级巡视员  余华)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