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875期:第04版 视野

陶澍:清廉自律 以身率下

关键字:自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这是清代道光年间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给自己定下的座右铭。这位颇具影响且被魏源称赞为“江南能吏与廉吏”的“干国良臣”,因自己勇于任事、廉洁为官的品行,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和朝廷的认可,更是被奉为著名的岳麓书院和湖湘经世致用文化的杰出代表。

清代的“两江”指江南、江西两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故两江总督实际上管理三个省。自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起,授予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衔,官居从一品,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两江是全国人文荟萃之区,财赋集中之地。就文化而言,清代科举鼎甲人物,多数出于此地,文化相对比较活跃发达。就财赋而言,两江是清朝的财赋重地,堪称朝廷的钱袋子。《清史稿·食货志》称:“计天下财富,唯江南、浙江、江西为重,三省中尤以苏、淞、嘉、湖诸府为最。”清政府每年要从东南转输漕粮400万石至京师,两江有236万石,约占60%。全国盐课是清朝财政收入的大头,江苏两淮盐场占全国盐课的一半。两江为全国经济的中心,故其地位尤为重要。两江总督在全国是举足轻重的疆臣。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陶澍升任两江总督兼署江苏巡抚,于次年又兼任两淮盐政,两淮盐政关系到清王朝的财政命脉,一直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能够得到这样大权在握的官职,在一些人眼中可是一个美差,但陶澍不为各种利益和权势所动,在吏治、河工、盐政、漕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治理,使自己的人品才识得到充分展现。

道光时期,清朝封建统治已经开始转向衰败。官员们因循守旧、贪墨成风,致使政令废弛,百姓负担加重,严重影响了封建统治基础。官场上的腐朽,使得许多庸劣俗才、狡诈奸猾之徒混入官吏队伍。他们盘根错节、相互依托,往往为求得庇护和升迁费尽心机、巧立名目,常常借名冬夏时令、端阳中秋佳节,或是官员寿诞婚丧,争相攀附馈送,且形成逐级上送之惯例。以两淮盐务为例,尽管它攸关六省人民的食用,但长期以来,伴随着一些官场陋习和利益勾连,已经是“商情疲乏,浮议繁多,把持咀嚼,不敢过问,公私倒置”,可谓弊端丛生。陶澍任两江总督期间,用很大精力和勇气处理盐务问题,下大力气进行了盐政整顿,革除了许多陈规陋习。他首先从自身做起,恪守任江苏巡抚时就自定的座右铭:“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把廉政作为为官处事的根本。当时两淮盐政有这么一条规定,盐政养廉,即工资每年五千两银子,完全是正当的工薪收入,陶澍却以“总督养廉以极优厚”为理由,将养廉银交回国库。同时,作为两江总督,两淮盐场每年需送赏需银两万两。陶澍不仅拒绝接受,而且下令革除。所谓“赏需银”,名义上是对总督职权上的馈赠,实际上是各级官吏为自己从中获利找到了一种借口而已,最终导致层层加码,巧立名目,使盐价成倍增加,加重了百姓生活负担,使清王朝财政更加困顿。陶澍以自己的魄力和担当“裁减浮费、紧缩开支,降低食盐成本”,朝廷和百姓都得到受益。他在处理盐务和盐政方面的卓越表现不仅体现了很强的为政能力,还展现了他以廉为本的深厚修养。他在整顿盐政的同时,还加强对吏治、漕运、水利、治安等方面的整顿改革。任总督的十年间,两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如《清史稿》赞评道:“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无愧焉。”意思是他不论是在京为官还是一方大员,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做到了问心无愧。

陶澍出身于湖南安化县小淹镇,家境贫寒,年轻时受尽艰难,但家风清正,即使做了大官后亦然保持着农家子弟勤俭淳朴的本色。他感念道:“省一筵宴之费可活几人,省一交际之费可活几人,省一土木之竣可活几人。”这和那些你送我往、讲究排场的官员们形成鲜明对比。他要求家人“远钱财、无物欲、重名节、求学识”。据史籍记载,陶澍病逝后,一些淮商感念他的清德和好处,筹集了四万两白银作为礼金,却徘徊在衙署门外无人敢进,委托他原来的幕僚送进。陶夫人问道,我夫君过去曾收受过你们的礼金吗?左右都答未曾发生过。夫人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可以死后污吾夫子。”坚决拒收赠礼。陶澍不仅严格约束家人,对部属也是如此。他贴出告文,明确要求:“凡署内所需一切薪蔬什物各件,俱系现付价值,按照市价平买交易,并无丝毫赊欠。即家人、跟役等,亦从不许赊欠一物。恐有不肖之徒,指称本衙门名色赊取,不可不预为防范,合行出示晓谕。”严格禁止部属利用便利仗势欺人,勒索钱财。陶澍清廉自律、以身率下、勇于任事的作风使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清官、能员的形象。

尽管陶澍作为历史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有其封建时代的局限,但是无论在任何时代,凡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做了有益事业的人,历史和人民都会记住他们。

□张从军(陕西建工材料设备物流集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